APP下载

实践科学发展观 高技术产业全方位支撑(上)

2004-09-03王昌林郭怀英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17期
关键词:高技术资源发展

王昌林 郭怀英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新旧矛盾集中凸现的时期。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形势下一个发展中大国,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区域矛盾,人口、就业、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同样只能从依靠科技进步中寻找出路。在这个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技术产业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既是面临重大战略机遇的时期,更是新旧矛盾集中凸现的时期。整体经济经营粗放,农业、工业、服务业结构落后、产业创新能力缺乏,资源约束矛盾凸现,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从根本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区域矛盾,人口、就业、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只能从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知识技术投入中寻找出路。可以肯定,在这个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有力的高技术产业的支撑。总之,实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离不开高技术产业的全方位、多层次支撑。

统筹国内外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迫切要求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我们采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定,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时间因素,根据1990年~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加以整理,得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6.1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主要依靠投资的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目前服务业与农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很低,农业增长几乎主要依靠大量资金投入,资本投入也是服务业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农业和服务业中技术进步贡献度小,产业素质偏低。工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经营的状况,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知识含量提高和产业的高技术化,从根本上将依赖于高技术产业自身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渗透。

(一)产业结构升级外部约束增强,迫切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成为许多产品的全球制造基地,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6%。但是,我们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是一些产品的制造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仍未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从长期看,人民币存在升值取向,出口成本提高;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调查等限制日益增多;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使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研究开发压力。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出口压力加大,贸易逆差开始出现。这种状况对我国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加快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出了紧迫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经济扩张型增长,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出现了"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出口产品,换来少量利益"的局面,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临挑战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低度化特征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有赖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带动,有赖于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的技术瓶颈制约。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出口商品结构、技术水平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实质问题是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依靠投资、消费推动和创新驱动并重的阶段,国民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个重要关口,假如我们不能抓住科技迅猛发展和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重大机遇,不能适时地推进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优势,那么我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国家比较优势将难以长久保持,再过15到20年,中国也可能出现“拉美现象”。

(二)迫切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国家新的竞争优势。在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等领域,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仍是现阶段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在光电子技术、辐射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及部分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也需要自主开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航天、核技术、制导技术、部分生物技术、超导材料技术等尖端技术和战略领域更要立足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培育某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唯一选择。

(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带动,使“依靠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可能。高技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和信息投入,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低,本身具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特征。消耗资源低、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业比重上升,整个国民经济的集约化程度随之提高,带动了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近1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作用最大的产业。1995年~2000年,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8%。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到2.75万亿元,同比增幅30.8%,高技术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对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6%,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96年的10.65%增加到2003年的21.4%,高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益凸现。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62.7%,高出全国外贸出口27.6个百分点,呈强劲增长态势,在对外贸易中份额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外贸出口比例从1996年的8.38%增加到2003年的25.10%,成为拉动出口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把我国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不仅大幅提高了这些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降低了这些产业的资源消耗,而且催化高技术产业新门类的形成,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竞争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和乘数效应。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一大产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3位,2003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8800亿元,同比增长34%。软件产业是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维持和增强全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附加价值的源泉,是国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牵引力。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软硬件设备、信息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用软件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减少污染,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把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工业作为重点,强化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更为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通过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流程实现重化工业的集约生产,提高资源使用率。总之,对高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将会深刻地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其根本出路在于加强技术进步,发展高技术产业

(一)发展高科技产业,是进一步缓解资源约束、抑制环境恶化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重化工产业结构加剧了对资本、资源、能源的密集使用,与我国资源禀赋差、资源保障程度低和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形成较大反差。2003年我国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GDP,但为此也消耗了约50亿吨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国际资源会面临技术和国际安全等诸多复杂问题。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必然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污染排放已经大大超出环境容量。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化解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根本出路在于一是调整经济结构,限制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及产品,鼓励发展低污染低消耗产业及产品;二是加强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降低工业化进程中累计的资源消耗;三是强化节能、节材、节水技术开发,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提高综合和循环利用效率,开发新的可替代的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而高技术产业,具有敏捷化、人格化的内涵,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应当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选择。

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最终出路在科技,同时也为高技术产业提出了广泛的、多层次的需求。这方面核心的、共性的技术需求有: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开发节约、综合利用资源技术;利用替代新资源技术;水环境安全、空气环境质量安全、有毒有害工业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各种链接技术和工艺的重大技术研究;全过程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加大高新技术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如西部沙棘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促进自治区中150万亩人工沙棘林的建设,能带动50万农民脱贫致富,为防沙治沙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微灌节水产业化示范工程,可使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大于90%,节水大于50%,增产超过20%,并形成较强的微灌节水设备自主开发和生产能力;由基因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形成的生物工程治理废物产业,可以使一切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高技术产业的低物耗、低排污、高效益特征,将极大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高技术产业以智力信息投入为主,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污、高效益,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以消耗较少的资源实现的。目前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依据有关数据,2000年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万吨标准煤)的60%,2001年这一比例就上升到70%,在工业能源消耗高增长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能源消耗却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消耗的能源为3000.75万吨标准煤,占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3%,占工业消耗量的3.3%,2001年消耗量达2709.3万吨标准煤,占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占工业消耗量的2.9%。高技术产业能源消耗比重的下降表明,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及其本身低能耗特征,伴随着其在国民经济及工业产值中比重的上升,高技术产业能源使用量却大为降低。

2002年,在我国工业废气排放中,高排放行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以水泥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4类工业排放的废气所占的比重为75.8%;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来自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业、电力、化学原料制品、造纸业4个行业排放的比重占50.2%。同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废水排放66936万吨,占工业废水排放的3.2%,比采掘业低2个百分点,比制造业低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工业废气排放3234亿标立方米,占工业废气排放的1.8%,比采掘业低0.5个百分点,比制造业低6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产生固体废物381万吨,占工业产生固体废物的0.4%,比采掘业低39个百分点,比制造业低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排污较低,且治理达标效果相对较好。

高技术产业不仅是低能耗、低排污产业,更是高效益产业。2002年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9万元/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56%。高技术产品销售状况良好。2002年,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6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幅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

总之,具有“两低一高”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其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高,将会降低整体经济的能耗和污染程度,极大地改善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如果按照目前高技术产业年均2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按2000年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各自的能耗标准推算,工业需要消耗的能源总量为136353.2万吨标准煤,其中高技术产业耗能21265.3万吨标准煤,将因此节省51619.6万吨标准煤。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及技术进步在全行业上的应用,能耗降低的幅度会更大。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高技术资源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的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