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我该如何和你谈性

2004-08-27

东西南北 2004年8期
关键词:性知识家长孩子

现实:不容回避

■这是一个瘦弱的女孩,坐在诊桌旁一直低着头。今年16岁,要求做人流。大夫问她:“你还是中学生,怎么那么不注意呢?”女孩回答:“我是第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一次就会怀孕。”

在广州市各大医院的妇科门诊,每家都有一串数字记载着未成年少女人工流产的手术记录。医生介绍,目前,少女怀孕的发生率正以每年6.8%的速度递增。在全国每年100多万例的人工流产总数中,未成年人占到了其中的1/4。来做人流的未成年少女中,最小的只有13岁,而以17岁的最多。

■15岁的男孩姚勇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乡村家庭,3岁丧母,家境贫寒。姚勇自幼性格特别,沉默寡言。他立志要考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说:“那里曾是毛主席求学的地方”。但是,姚勇中考落榜了。由于姚勇上初中后一直有手淫的习惯,特别到了初三,学习压力加大,加之无任何性知识,手淫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这次落榜,姚勇认定是手淫害了他,误了他的一生。9月初的一天,他从集市上买来四把锋利的钢刀,经过20多天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自宫。一天晚上,姚勇挥刀割掉了自己的阴囊、睾丸等物。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他永远失去了性欲和生殖功能,不会再长胡须,喉结也会消掉……在听了医生的讲解后,伤心的姚勇如梦方醒:“我不是要自杀,只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摆脱手淫的困扰,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人告诉我,适度的手淫是正常的。”

据一项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仅有10%的学生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完全不了解手淫的达66%。而城乡的巨大差异又使农村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更低。据中国性科学学会在最近的一顶调查中发现,农村99%的女中学生不能正确画出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正确位置,也不了解排卵与生育等基本知识。

■两个月前,15岁的小唐初中毕业后来苏州打工。两个月后,他从暂住地二楼阳台上翻入一楼屋子里,持刀将女邻居奸淫。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成了强奸犯!小唐在父母、老师、同学眼里,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孩子,平时和女性很少说话。他在13岁时第一次在朋友家看了“黄带”后,就常常不能自主地想入非非,发展到经常光顾地下录像厅,片子中的缠绵镜头,常常刺激这个青春男孩的性冲动。终于,远在他乡的他因寂寞、孤独和青春期的冲动,走上了犯罪道路。在审讯中,他说:“没有人告诉我那是什么,我只能自己想象……”

近几年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罪犯主体绝大多数为在校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4岁到16岁之间。安徽省一项调查显示:性犯罪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而北京市海淀法院的统计表明,外地户籍未成年人占性犯罪少年犯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今天的孩子在性教育方面肯定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表现在性道德方面,有的表现在性心理方面,有的则表现在性行为上。正像一位常年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所言:“开放的性态度、贫乏的性知识和不成熟的性心理,是中学生性观念的真实写照。”而这些让家长们心惊肉跳、殚精竭虑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

但这一切只是孩子的错吗?

难题:谁来教我?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花季呵护门诊成立至今一年,共接到咨询电话1175人次,门诊咨询87人次。这些学生中70%有过性经历;咨询最多的是有关流产、早孕、避孕、处女膜破裂、乳房发育、男性自慰、生殖系统疾病等“隐私”问题。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学生问得都很直接,毫不掩饰自己对性和生理知识的缺乏与渴望。

专家指出,青春期是孩子们对性与爱充满好奇与幻想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既可以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然而,今天的孩子又是受到怎样的性教育呢?

近日,一本名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书在校园内流行。书中通过对13名未成年人性行为的剖析给了我们一些简单答案:1、发生过性行为的孩子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2、他们初次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3、父母与教师对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100%不知道;4、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北京市一位女中学生在一次春游中,不小心与两名男生一起掉进了一条小溪流中。当时她正处在经期,受冷水的刺激,第二天突然停经。第二个月,例假也没有来。她从书上朦胧地知道月经不来,就是怀孕了。于是,她急得哭了,怀疑是不是因为她与爸爸共用了家里的卫生间,就导致了怀孕。当她得知这是不可能时,将原因归咎于与她一起掉进溪流的那两名男生。她怒气冲冲又哭闹不止,老师问了好半天她才说出来。老师说:“我们的生理卫生课不是讲了月经的事情吗?”女生回答:“你只是讲了女人为什么会来月经,可没讲怀孕是怎么回事呀!”这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其实活生生地折射出学校对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性教育只讲解两性的生理差异,而不教授性人格的形成、性道德的树立和性行为的安全等知识。即使讲解一般采取的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方式,有些学校更是根本不涉及性知识教育内容。显然,学校没有满足孩子们对性问题全面了解的要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又做了些什么呢?一位父亲得知女儿月经来潮,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念头便是“她不再是小孩了,必须严加管束!”于是告诫女儿在课外不得与任何男孩子接近,甚至要她辞去班长的职务,以防“越轨”。有位母亲在整理床铺时发现儿子有遗精迹象,顿时怒气冲冲地责骂孩子:“没出息的东西,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娶媳妇了?”

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68.3%的家长认为自己对性教育的概念是一般了解;73%的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有86.7%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有关“性”的问题时首先向父母求解;但只有2.6%的家长给予了满意的答复。性学专家认为:家长回避性教育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认为孩子提出的性问题是不正常或不正经的行为,所以不予回答或大声呵斥;二是一部分家长不知用什么方式来解答子女的性疑惑。事实上,当某些学校尝试普及避孕知识的时候,家长们立即表现出激烈的反对情绪,大量的投诉随即涌向教育主管部门;当社会机构开设少女怀孕“绿色救助通道”的时候,家长也马上感到不安,认为这是对未成年人发出的错误信号。另外,一些家长自身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他们往往羞于和孩子们谈论性问题,即使他们具备了性教育的动机,也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谈,谈什么。谈浅了孩子不明白,谈深了自己都难以启齿。即使启齿了也担心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引导。所以绝大多数父母选择了回避。

那么,孩子获取性方面知识的途径,就只剩下社会了。社会又给了他们怎样的教育和引导呢?南京一笔名叫做“普绪客”的16岁女中学生用近一年的时间,灯下苦熬,完成了十几万字的情感小说。这些小说的内容涉及“三角恋”、“乱伦”、“同性恋”、“性虐待”、“吸毒”,有的甚至是赤裸裸的性生活描写。而她的书却在校园里大受学生欢迎。一个16岁的女中学生如何能够写出远远超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东西?“普绪客”坦言,由于父母都是警察,根本没有时间管她,每次放学回家,为了打发时间,她把家中的书籍和当天的报刊杂志都通读一遍。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书籍和信息促成了她的“早熟”。据200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称,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近70%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而仅有约1.66%来自学校,1.32%来自家长。现有传媒方式对青少年的视觉、听觉和“味觉”竭尽推波助澜之势。无论是书籍、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媒体报道,还是几乎畅通无阻的互联网络,相关情与色的报道几乎充斥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把这些良莠不齐、精粗混杂、黑白混淆的信息,一股脑塞给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们,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后果也不堪设想的。它直接将一些青少年引向了歧途。

解决:简单任务

郑州市做保健品生意的何峰,有着衣食无忧的三口之家。一次上幼儿园的儿子突然问他:“爸爸,我是从哪儿来的呀?”没有准备的何峰一下子被问住了,半天没回答。旁边的妈妈就像其他父母那样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从树下拣的。”原以为孩子就此了结,不料孩子非要和爸爸妈妈去找那棵树。看孩子的认真样,何峰有点心虚,就想随便找棵树搪塞一下。但他翻来覆去想还是告诉孩子正确答案的好。于是,在几天后孩子又要嚷着找那棵树时,何峰告诉他:“你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泡泡,小泡泡长大后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就成了你。”孩子又问:“是从妈妈的什么地方出来的呢?”何峰坚持着说:“你是从妈妈撒尿的地方出来的。”然后他紧张地注视着孩子的反应。孩子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说:“我想也不会是从树下拣的,我又不像树,人家都说我像爸爸。”这时,何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何峰突然意识到对孩子的性教育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了。他从此发奋钻研,潜心于性学研究,搞调查、查资料、写论文,参加各种各样的性学会议。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如今已是河南省性健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河南性健康网首席执行官。从有意识地教育孩子了解“性”到云游四方讲“性”,在许多听众的心目中,他已是一个性学专家。何峰说,是对孩子的责任心激起了他对“性”这一颇受人非议研究事业的执着追求。他认为目前中国的父母性教育上有三种误区:一是不要唤醒论——孩子不问,永远不讲;二是封闭保守论——孩子问了,随意搪塞,掩盖事实,不告诉正确答案;三是救急论——出了事再说。其实这是人为的制造性神秘。他提倡提前教育、及时教育,主动揭开性面纱。让孩子觉得不过如此,没什么神秘可言,孩子的心思就不会迷到这上面了。

一个中国母亲与女儿通过书信交流进行性教育的故事值得借鉴。随着女儿第一次例假的突如其来,母亲看出来却不说,而是定期或不定期在女儿房间里留下关心的信件。女儿也慢慢适应,并把自己随时遇到的问题和苦恼也以信件方式留给妈妈。妈妈当然是耐心地解答和安慰。而母女二人在一起时,却从不谈这个话题。有时候女儿还会问倒母亲,母亲就自己上网搜索信息、到书店翻阅相关的青少年性教育书籍,甚至去请教专家。她们互相通信达80多件,后来父亲也参与进来,轮流用这种方法同女儿交流。终于女儿用一封信告诉爸爸妈妈,那时她每个星期都特别认真地阅读父母给她提供的这些性知识,并且期待着下一封信的出现。信中写道:“我现在把每封信都装订起来,用彩色纸包起来,一直要珍藏到永远。因为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青春期礼物。”

儿子第一次遗精了,于是母亲与儿子有了一段这样的对话:儿子忸怩地问:“是不是我现在就有了生育能力了?”母亲笑了:“可以这么说。不过你可要知道,你这只是成人的标志,可不是最佳的生育阶段。你想,你种花还得选颗粒饱满的种子呢。”“那,谈恋爱是不是就是两个异性交往?是不是有了性生活就会生小孩了?”儿子字斟句酌地问,显然这些问题困惑了他很久。于是妈妈拉把椅子坐下来,告诉儿子,有性的接触确实会孕育一个小生命,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都把性的问题看得很重。只有相爱的成年人才会涉及性。现在有些学生因为盲目地过早地接触了性,结果就造成了未婚妈妈的存在,有的因为缺乏正确的性知识,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您说什么是性服务啊?”儿子突然问道。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种把爱和性都拿来交换的行为,是正直的人不能接受甚至于不齿的。或许这次关于性的对话让儿子比较满意。从那儿以后,儿子敢于和父母公开地探讨一些敏感话题了。关于艾滋病的性传染途径,关于男女双方的遗传基因,关于电视上炒得火热的人造美女是否美丽,关于看待女孩子的标准,甚至于关于当红明星的一些情爱绯闻,同学家长的婚外恋情,儿子都会很平静地提及。当他说出“木子美拿性来炒作,真是无聊”的话语时,爸爸妈妈放心了:儿子已经真正长大了。

美国著名的性治疗专家皮尔萨博士忠告在性教育上备感困惑的父母,性教育的规则其实很简单:一、永远不要正式“谈性”。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电视节目、电影、报纸上的新闻、杂志上的文章,每天找上十几件跟性有关的问题并不困难。皮尔萨提醒说,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演讲。二是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别的事情。孩子有了性的疑惑,如果是男孩,做妈妈的会说:“去跟你爸爸谈谈。”这种老套的观念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的时候,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的最亲近的典范。三、性和爱的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能做什么”。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开出一张在性行为方面不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反倒产生“听上去很有趣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的感觉。在你说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拥抱与亲吻)时,必须同时说出下列两种不能做的事情:“结婚以前不能性交”和“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四、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身免疫,正如一再地要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并不能使孩子的房间保持整洁,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在父母不断的“唠叨”中,孩子们至少会懂得:父母双亲重视整洁。同样,他们也能从重复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视的事情。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智者难过育儿关。但还有一首歌中唱道:细思量没有过不去的关。

猜你喜欢

性知识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