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敏:启动民间投资比启动民间消费更重要”等一组

2003-04-29

中国市场 2003年6期
关键词:民营化公用事业外资

汤敏:启动民间投资比启动民间消费更重要

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中国民间有着大量的资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0%,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如何把民间11万亿资金调动起来,是启动内需的最根本内容。一谈到内需,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把民间消费启动起来,实际上,启动民间投资比启动民间消费更重要。在过去20年中,尽管民营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民间投资的领域还比较狭窄,手段还比较单一,渠道也不甚畅通。下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应该是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只有把11万亿的民间投资搞活了,我们2003年1400亿的国债资金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陈东琪:今年仍可获得“保七争八”的业绩

经济学家陈东琪认为,"非典"突如其来,对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除原来持低估观点的美林外,国际研究机构几乎普遍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估计,最近几年经常对中国经济发表意见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由原来就低估的7%进一步调低为6.5%,有的甚至认为难以达到5%,国内经济界,特别是证券界,悲观情绪也在蔓延。其实,现实情况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性繁荣趋势不会逆转,"加速增长"的链条不会断裂,今年仍可获得"保七(7%)争八(8%)"的业绩,明年8%以上是可以预期的,各方面的最新迹象显示经济的活力依然强劲。在制订抗击"非典"的政策措施时,我们要把各种负面影响估计得严重一些,准备充分一些,措施扎实一些,但对前景的分析判断要全面、准确,符合实际,不能误导,更不能渲染不切实际的低调、悲观情绪。

马建堂:对房地产市场要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出现泡沫

经济学家马建堂最近指出: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局部过热,如不继续加以正确引导和得力调控,可能危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去年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城市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攀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是一些地区将规划、土地管理权限下放到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区和旅游度假区等,导致土地供应失控和房地产开发无序扩张。三是一些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四是一些城市住房供求结构失衡,空置量增加。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幅仍高达34.9%,比去年全年高13个百分点。马建堂认为,我们要充分吸取我国90年代初,以及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房地产泡沫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教训,时刻注意因势利导,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防止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泡沫。

廖涵:应鼓励外资进入上游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廖涵撰文认为,应鼓励外资进入上游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目前,我国给予低层次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及采用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加工贸易几乎是同等的政策,这导致了外资倾向投人到简单加工贸易中,有悖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初衷。因此,应当把利用外资政策和鼓励加工贸易发展政策有效地结合起来。建议对加工贸易,尤其是外资从事的加工贸易予以产业政策的引导,在鼓励外资从事较高层次的加工贸易以外,取消对从事简单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的部分优惠,刺激外资从技术层次较低的加工贸易领域撤出并投入到较高层次的加工贸易中去,从而发挥外资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引导外资进入上游产业,提高我国中间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樊纲:宏观经济政策只能是"相机抉择"

经济学家樊纲指出: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的决策方式,只能是"相机抉择"--根据短期内的特殊总供求关系决定当前所要采取的特殊政策及其力度。不能在某一时期决定了要扩大政策投资,就不顾情况的变化而几十年不变。在经济学理论中从来没有什么"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实践中更不应有什么长期不变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过去几年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今年或明年也许就要减少政府支出;到了后年,或许我们需要针对某些情况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但也说不定由某种因素所决定,那时我们又面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又要增加政府支出了。总之,是要到那时去"相机抉择"!而不是事先决定。因此,那种今天要制定一个今后几年财政投资"逐年递减"的计划的作法,其实是不符合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意义上是错误的。

刘立人:后三产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专家刘立人分析说,所谓"后三产",相对于老三产而言,是指新兴的第三产业。传统的三产主要涉及饮食业、服务业、商业等领域。新兴的三产主要是指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休闲以及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中介、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产业。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第三产业的巨大发展主要与后三产的兴起有关。衡量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后三产是否已经实现现代化。中国在这一点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但是,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紧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保健、休闲等成为时尚的追求。这一时代的到来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主题。这种新兴的第三产业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将带来难以估算的经济效益。

张曙光: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商机无限

经济学家张曙光指出:在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仅仅是个开始。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营业额,民营化的部分占不到全部公用事业10%。公用事业民营化在中国方兴未艾。在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中,公用事业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是个赔钱的买卖,私人无力从事,也不愿经营,只能由政府去办,由公共企业经营。然而,民营化的现实却与这种理论和观念相左,公用事业民营化蕴含着无限商机。公用事业,虽然利润率不高,一般为平均利润,但市场广阔,盈利稳定,旱涝保收,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中国股市涨落难料,而公用事业板块则相对平稳,涨跌幅度相对较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不仅如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对公用事业的需求还会扩大,其规模还会不断扩张,其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公用事业是私人部门可以大力开拓的一块疆土和充分施展拳脚的一个领域。

蔡昉:应进一步加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

经济学家蔡昉认为,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就业人口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另一种途径是依靠更广泛人口参与就业,平均工资可能增长不快,但总体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可以快速提高,而且收入分配比较均等。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都是扩大就业、增加人均收入的主体,应该统筹安排、积极促进。过去几年中,在就业形势紧张条件下实现的就业增长,表明市场引导的自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在实施政府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同时,应该拆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加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

猜你喜欢

民营化公用事业外资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德国民营化的宪法界限——一个纲要性的概说
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特许经营项目的定价机制探讨
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缺失问题探析
——以十堰公交公司民营化为例
民营化视角下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研究
公用事业的经济效率及交易成本最小化问题
德国将新建两个公用事业级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