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龙革命”横生变局

2001-12-19段传敏

南风窗 2001年12期
关键词:科龙股东政府

本刊记者 段传敏

10月29日,正在艰难进行、而且刚刚亮出一抹亮色的科龙革命突生“变局”。

当天,科龙电器的最大股东,隶属于容桂镇政府的“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与格林柯尔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向后者出售科龙电器20.6%的法人股权,作价5.6亿元。这样,格林柯尔一举成为科龙电器的单一最大股东。

科龙电器,这个曾经长达几年和海尔不相上下,并称为家电业旗帜的制冷大鳄(2000年净资产40亿元,年销售额69亿元)几乎在瞬间改旗易帜。在经历了2000年最艰难的改革转型(当年亏损达6.8亿元)以及2001年稍稍的恢复性增长(中报显示赢利近3000万元)之后,这一事件的出现意味深长。

最大股东的变化对于正艰苦进行的科龙变革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一事件将会给科龙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科龙的未来究竟会如何?这一串串问号立即使科龙又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政府退场

在回答记者所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低价出让科龙股权时,出席新闻通报会的容桂镇镇长刘知行说,科龙作为政府创办的企业,长期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当前国际化、市场化形势不适应,科龙要发展和规范法人结构,股权转让是大势所趋。

他又指出,其实从整个顺德看,这次转让事实是科龙自1993年以来整个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延续,政府不能长期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看来,无论于内于外,此举都是顺应时势,势在必然。然而,当我们分析一下近两年来科龙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其实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政府出此“下策”其实也是“势也,不得不为尔”。作为大股东,容桂镇曾多次尝试去拯救处于颓势中的科龙,但事实的发展却令其不得不走上出售股权这条路。

2000年3月1日,王国端亲自劝退了科龙的4位“开国功臣”,引入了屈云波、宋新宇等“空降兵”,并力攫新人黄小池、王康平任副总裁,从此拉开了科龙革命的序幕。人们这时才发现,科龙作为一个庞大制冷帝国,在其十几年的繁荣与成功背后,所累积的“大企业病”的种种问题。

对此,科龙宣传上说是其主动因应变化的一种调整,但有消息人士认为,这是在股东们尤其是大股东压力下的选择。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自我革命迅即展开,科龙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迅速的人事调整和组织转型,解决所面临的经营运作上的种种问题,提升业绩,实现组织的结构性方向性转变。但不久便发现,改革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所遇到的问题远远超出想像,不论势单力孤的改革勇士们如何左冲右突,都无法有力阻挡科龙经营上的颓势。

6月21日,这场改革的“点火人”王国端首先下台——不再担任总裁职务,原容桂镇镇长徐铁峰——一个几乎看着帮着科龙一步步壮大的人物走到前台,亲自主撑科龙经营大权。这背后,大股东也就是镇政府的意志表露无遗。

这是一次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为维护其利益的又一次尝试。这次勇敢迎接挑战、承担重担的是镇长徐铁峰。徐铁峰进入科龙后,审时度势。他首要的任务是稳定人心,重建领导核心的权威。由于前期过于急剧的变革,造成大批人员流失,现存人员惶惶不安,尤其是高层中间意见不一,造成在经营上一度失控的局面。徐铁峰施展他灵活而果断的铁腕,迅速解决了领导班子问题,并稳定了人心。因此,2000年虽然走了李国明、宋新宇等大将,但也引入了新的财务副总裁余楚媛,新的领导核心迅速形成,经营日趋正常。

同时,他又坚决地对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表示了支持,理顺了生产部门一些问题。在生产技术营销三大系统进入稳定运作之后,他开始带领科龙坚定地进军小家电,拓展相关多元化及相关高科技产业,同时大力推进科龙的改革事业:重塑价值观,推出新CI……

2000年科龙的业绩报表虽然出现了大幅下滑,出现了巨额亏损,但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艰难调整与改革,这种代价是值得的。至少,2000年,其主营的冰箱业务维持了上年的销售水平,而空调也未有大幅度的下滑。这已经是相当不易的成就。

但事情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科龙会迅速好转,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相反,科龙改革以它特有的执拗的方式向人们表明,改革并不是一件轻松而容易的事情,它还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时间与耐心。

进入2001年,虽然科龙在上年进军小家电,智能网络家居通过技术鉴定,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业绩并让人们迅速看到光明的未来,而科龙的冰箱业务也未有大的增长(整个行业都几乎陷入零增长阶段),空调由于竞争激烈,反而有进一步下滑之势。

虽然科龙2001年中期报表比上年的巨额亏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开始有了少许的赢利,科龙内部也开始松了一口气,但这些显然并不能抵消股东们的担忧。因为显然,家电业目前是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利润微薄、经营困难、而科龙除此之外,并不能在一时拿出令人信服的赢利模式。光靠“迈向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大方向是不能吸引到“势利”的资本的。

据容桂镇镇长刘知行介绍,其实,与格林柯尔等企业的接触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而如今,容桂镇政府终于下决心迅速出售(甚至不惜以低价出售——每股作价2.8元,而科龙的每股净资产为4.17元,A股股价一直在12元人民币上下徘徊),显然是对科龙目前的经营及未来最终失去信心。它甚至不顾及原镇长徐铁峰的位置(有消息人士认为,股东的变化将必然意味着管理层的人事变化),显示出政府资本终于“无情地”选择了黯然离场的方式。

走到这一步,对于大股东容桂镇政府而言,当然好的一面说是顺应了市场潮流,退出了竞争性领域,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金融风险,同时政府意志与资本意志的分离使得其下一步也可集中精力对企业进行专业的政府服务与管理,而不必为任命其企业领导人和企业经营而发愁。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蓝海林教授指出,这一事情的出现是必然的事。他认为,过去政府派出的代表在科龙无法实施有效监管,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股东的代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政府持股变得有心无力,而且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因此惟有选择卖给更有能力的企业。况且现在企业的好坏不再是地方政府政绩的标志,在广东省尤其是顺德市更是如此。

但是政府真正退出了吗?有心人留意到,格林柯尔公司尽管注册地在加拿大,但主要机构还在中国,而且有着无论是容桂镇政府还是格林柯尔都不愿言明的官方背景。其副总裁刘从梦的简介显示,他曾担任过中国驻国外使馆外交官,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公职。这同样给不少人以想像空间。

谁是赢家

在11月3日举行的新闻通报会上,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格林柯尔公司的志得意满。的确,无论是此次收购的价格还是此举所产生的强大社会效应,格林柯尔都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资料显示,格林柯尔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新型高效环保节能制冷剂的公司,世界三大新型制冷剂供应商之一。但该公司对其实力却讳莫如深,仅说可以看今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排名。在此排名中,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名列第20位,根据股票市值评判拥有的个人资产达2.36亿元。2000年,顾雏军领导的格林柯尔控股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先后融资18.9亿港元的资金。

按照格林柯尔副总裁刘从梦的说法,他们早有进军终端产品生产领域的打算,此次入主,意味着格林柯尔和科龙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谓是一次完美的结合。

更重要的是,依靠此次对国内家电制冷大鳄科龙的收购,以又一次“蛇吞象”的并购方式使格林柯尔瞬间成为企业明星,“想不出名都不行了”。这将使格林柯尔并不令人满意的国内市场销售迅速加强。

对于科龙而言,尽管格林柯尔有着跨国与高科技的背景,但被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吞并,对于企业品牌而言不能说不会产生伤害,同时,此举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们只有拭目以待。

那么对顺德市政府呢?

在挑选格林柯尔的时候,容桂镇政府并没有单纯从价格角度衡量,而是经过综合评价决定的。而格林柯尔也再三表示,进入科龙后“就扎下去不走了”。他们希望以格林柯尔全球化的网络和新的体制及管理模式,“为中国和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科技环保家电产品,诞生一个更加强大和国际化的科龙”。

当然,政府更考虑的还是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为当政府还是大东家的时候,由于政府对其所辖的企业不只负有管理规范责任,还负有维持其发展以保证政府投资赢利的原因。所以,现任总裁徐铁峰曾说,他当了科龙十几年的“幕后老板”,包括科龙上市等企业的各项重大事项和投资,都有政府在其中活跃的影子。作为大股东、作为主管政府,科龙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和壮大都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

由于科龙电器H股上市以来给投资者每年的高额回报,由于科龙对与投资者关系高度的重视与沟通,使得尽管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尽规范与合理,却并未引起短视的投资者的关心。但随着科龙改革,潜伏于辉煌背后的种种问题开始凸现。

而如今,政府选择了退出,不再担负起企业经营的责任,不管其出于怎样的动机,显然是相当明智的。毕竟科龙不再是一个庞大的稳定的赚钱机器,经历了一年多改革后的科龙现在仍然充满了风险与变数,而改革的未来还未让人看到太明显的希望。

因此,此举至少从理顺政企关系角度来讲,是相当值得称许的一笔。相对于内地广大企业仍然困于政府关心的境遇,广东尤其是顺德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无疑走到了全国前列。科龙产权的转让,标志着顺德市主要大企业的产权改革顺利完成。剩下的是政府考虑如何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运作环境,如何监管和服务企业的事情了。

政府角色的淡化也为企业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扫清了最大的障碍。除了十多年科龙的老领袖潘宁连续“统治”外,其继任王国端以及现任徐铁峰的人事任免都充满了政府的干预色彩,王国端仅仅掌权一年多而改革才发动了3个月就被免职,而徐铁峰到现在才上任1年零4个月多就面临大股东转换的现实……

这也是导致科龙革命变得异常复杂的重要原因。由于科龙在容桂镇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值占了容桂1/3,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使得科龙的改革被赋予了相当的社会甚至政治因素,许多重要的措施被否决,如裁人裁不下等……

如今,政府的退出使得这一切困扰似乎都可以解决了。

焉知祸福

当政府色彩淡出后,科龙应该说是松绑了不少,但是大股东的更迭对于目前正在艰苦进展的“科龙革命”而言,是福还是祸?

当得知此消息后,一名科龙二级公司的熟人发信息问我,是福是祸?我的回答是“焉知?”他自嘲地评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同样,一些专家也对科龙的未来感到迷茫,这可能不止是科龙的问题,还是困扰整个家电业的难题:即如何在利润日趋摊薄的情况下,顺利实现企业转型,找到新的增长点……

自2000年以来,记者一直在关注着科龙所进行的内部重组和变革,曾为其过分的换血式人事调整而忧虑,为其频繁的高层变动而担心,为其所坚持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和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欣赏不已,也为其所进行的许多大胆超前的改革而称赞。如科龙对于智能化领域的大力推进无疑代表了新一轮世界技术革命的方向,如整合传播及许多先进的营销思想与手段的应用,如试图建立营销专业化规范和团队的努力……等等,直到今年8月份,科龙中报业绩显示其已从去年浓重的黑色阴影中顺利解脱出来,让关心科龙成长的人士稍稍松了口气。

科龙历时一年半的改革似乎初现曙光。高层班子稳定,人心稳定,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虽然空调业务上半年不尽如人意,但毕竟中报的业绩令人吃了颗“定心丸”,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迅速将业绩进一步提升的问题了。

几乎没有人意料到会有此次意外之变。

容桂镇镇长刘知行在讲话中指出了与格林柯尔合作的理由,他认为可以实现几方面的优势互补:一是格林柯尔在加拿大、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等设有分公司和分支机构,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与科龙国内健全的销售网络互补;二是与科龙同属制冷行业,在技术上可以互相促进;三是格林柯尔进行的是实业投资,可为科龙及顺德带来新的资金投入;四是格林柯尔可以为科龙带来更符合国际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新的企业管理机制。

但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此次股东的更迭会不会造成又一轮的人事动荡,尤其是在高层方面。如果这次大股东的更迭意味着又一次大的人事动荡的话,那么现在的科龙命运将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因为,科龙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的重病号,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大手术。如果处理不慎,科龙将再一次进入快速下滑的通道中,再一次遭受重创。这是很值得新入主的格林柯尔公司高层所警醒的。

但也有专家指出,正因为需要改革,才需要新的股东进入,因为有些企业仅靠内部的吐故纳新是有限的,越是大的改革越需要新力量的引进。格林柯尔总裁助理叶鼎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指出:“此次对于科龙的进入,一定是包括人才、资本和管理的全面接手。”

资本的意志

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没有此次大股东的突变,科龙执行1年零7个月的革命将最终走向何方?

最好也是最生动的例子是同处顺德的美的集团。这个在1997年还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企业通过两年多大刀阔斧式的革命顺利走出了困境,而且这两年更是增势喜人,加上产权制度改革和经理人持股制度等数项改革的施行,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管理层日趋稳定,机制灵活管理有序,令人称羡。这无疑是最好的方向标。

虽然,目前的科龙没有当初美的那么幸运—当年正是在春兰和华宝空调的衰落过程中,市场出现了空档,才有美的空调乘势而起。但目前的家电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空调市场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点递增,冰箱是科龙的强项而且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势的竞争力,加上对于市场广阔的小家电产业以及更长远的智能产业的奋力挖掘,未来的前景应该不会太差。再者,科龙有着相当低的负债率、相当好的生产基础和财务控制能力……

只不过,这个过程对于股东而言,可能会长一些。

假设毕竟是假设。这一年多的改革和长期低迷的股票市场显然是让容桂镇这个大股东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耐心。

而对于科龙集团现有的管理层而言,出现这一局面恐怕是没有预料到的。徐铁峰也是今年6月份才开始兼任董事长职务,余楚媛和屈云波两位副总裁也是今年才进入董事会,这种决策层与执行层合一的情况显然是为了保证科龙革命的顺利而强有力地得到执行。然而现在科龙革命的变局证明了经营层最终总要听命于大股东行事,而且在政府担任股东角色的情况下,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据最新获得的消息,在科龙电器11月2日召开的临时董事会上,包括董事长徐铁峰、营销副总裁屈云波、财务副总裁余楚媛、执行董事冰箱公司总经理蔡拾贰以及4位非执行董事李保国、黄宜弘、李国荣、张绪生在内的8名董事提出辞职。同时,一份包括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刘从梦、张宏、方志国等在内的新董事候选人名单被同时提交给董事会。11月8日,科龙电器发布了召开股东大会的临时通知,决定12月 23日在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上述提议将在那天最后批准后生效。

如果借此机会实现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分离,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虽然较为折衷,但不失为一种良策。问题是市场能否等得及这种制度的完善?毕竟在中国的国情里,人们还不习惯于“二虎”容于“一山”。科龙过去曾经尝试过进行决策层与执行层分离,但最终不了了之。

此次所谓的分离将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人们拭目以待。但如果此次分离不成功而导致格林柯尔进入执行层,那么以其民营企业的背景能否驾驭科龙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和风险。

格林柯尔到底带给科龙电器一个怎样的未来呢?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与同城飞速发展的美的相比,目前的科龙处在又一次巨大的阵痛当中。

猜你喜欢

科龙股东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科龙中央空调 新房装修之不得不看的施工要点
科龙,挥师南下
科龙中央空调湖南市场斩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