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暗渡陈仓]胜老蒋

2001-07-13李新市

军事文摘 2001年6期
关键词:刘邓野战军防线

李新市

军事上把以明显的假行动掩护暗中的真行动的计谋称之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十分成功地运用此法击败对手蒋介石。

1949年5月,陈毅、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了上海,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占领了杭州、温州、宁波和赣南、闽北的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的下一个战略方向将指向大西南地区。蒋介石对解放军向西南进军的路线作了如下判断:他认为,川,贵方面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又有白崇禧集团在湘、桂把守,解放军不可能由此入川。而川北方面才是解放军入川的捷径,因为这里有陇海路交通之便,又有解放区作依托,供应问题容易解决。据此,蒋制定了以陇海、陕南为决战地带,以川、陕边界为守备重点的战略方针,即调胡宗南第五、第十八兵团依秦岭主脉构成第一道防线,以胡宗南新建第七兵团在川、陕边界的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构成第二道防线,又将宋希镰的第十四、第二十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置于四川的南充、大竹等地,准备随时向北或向西机动。这就是蒋介石部署的“大西南防线”。

为了彻底消灭残余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令刘邓率领第二野战军主力采取秘密方式进入湘西,从川贵边进入贵州和川东南,切断位于甘陕南、川东北之敌南逃的退路。中央军委同时命令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对秦岭之敌发起攻势,活跃在汉水中游的陕南部队,出击敌人的大巴山防线,活动在鄂西北地区的湖北省军区部队,攻击位于川东北方向的巴东,“明修栈道”,使我军造成从甘陕南、川东北进军大西南的强大声势,掩护刘邓大军主力的战略行动。

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主力开始隐蔽地向湘西集结。为了迷惑敌人,南京人民敲锣打鼓地欢送人民解放军北上。第二野战军指挥机关及第三兵团浩浩荡荡地乘火车由南京等地北返,经徐州到达郑州。刘伯承司令员在郑州发表讲话,大造由郑州挥师向西由陕入川的声势。与此同时,新华社编发了刘邓率部由郑州西进的消息。蒋介石对解放军由陕入川深信不疑。10月23日,第二野战军指挥机关及第三兵团由郑州秘密南下,28日进抵武汉,正值四野及二野四兵团进行衡宝战役和广东战役,刘邓率部摆出加入湘南作战的姿态,却极为隐蔽地进入湘西。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也打着四野的旗号,由江西上饶进入湖南境内,经湘潭进入湘西,两兵团集结于常德、邵阳等地隐蔽待命。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命令秦岭和大巴山北麓的人民解放军向敌人的所谓大西南防线发起进攻,兵临汉中城下,却攻而不克,使蒋介石陷于极度迷茫之中。

11月1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北起湖北巴东南到贵州天柱五百千米的战线上开始向大西南进发。蒋介石方才如梦初醒,悟出了解放军从湘西入贵、川进而迂回重庆、成都的战略意图,急令胡宗南集团由秦岭、大巴山一线南撤入川。毛泽东主席即令贺龙、李井泉率一野第十八兵团等部立即追击。11月3日,陈锡联三兵团轻取重庆。12月11日,刘邓指挥第三、第五兵团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分别由川东、川南挥师西进,完全关闭了川敌向康、滇逃跑的大门,27日,成都解放,大西南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暗渡陈仓”的兵法解决战略问题的一个光辉典范。△

(原载《军事博览报》)

猜你喜欢

刘邓野战军防线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跨越陇海线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沙角处,奔跑在智慧海事路上的“野战军”
筑一道抗“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