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98年清政府对外发行的债券

2001-06-28

收藏 2001年4期
关键词:英德汇丰银行德华

木 皆

笔者喜好收藏,侨居南非多年,周日月末常去文物跳蚤市场,寻觅可心之物。一日,我走近一白人老头摊前,他偕妻儿三人正忙于招呼客人。老人衣著笔挺,鹤发童颜,一派豪门古气。与其他摊位不同,他经营的是些古籍圣经、放大镜、骑士刀剑、宫廷信札、名人签字照片、古籍地图等。我随意翻阅着一大堆历史资料,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批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委托外国银行发行的债券,共有14张。其中2张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债券是清政府为“英德续借款”委托德国德华银行对外发行的。7张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2年(1913)对外发行的债券。1张是中华民国政府为修建陇海铁路于1913年对外发行的债券。余下的4张中,1张为1913年中法实业银行发行的股票(编号:45781),另外3张是民国政府于1925~1929年发行的面额为100英镑的金库券。14张证券有一共同特点,就是都附有没兑现完的原券息票。

白人老头似乎看出了我内心的激动,连声说:“好东西,珍罕之物啊!”接着又说:“中国现在强大了,在世界上的地位亦越来越重要。但是,历史上的中国受尽屈辱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证券既是文物又是历史,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缩影,对你们中国人来说,它们很值得收藏。”他的一番话不无道理,但一问价,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经营古玩文物这一行,真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味道。在一次性地争取到10%的折扣后,似乎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身居海外多年,深知西方白人买卖的风格,凡是第二次开出的价格,绝难再变。机会难得,又都是旧中国政府发行的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有价证券,毫不迟疑,慷慨解囊,开张支票,悉数成交。

2张1898年清政府为“英德续借款”委托德华银行对外发行的债券(见图片1、2),饱含着近代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毕竟耻辱创伤也是历史,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去正视。

清朝末期,朝廷腐败,国力羸弱,加上西方列强的欺侮与讹诈,清政府不得不靠借债来维持岌岌可危的政权。发行外债,又靠外国银行势力捉刀操办,其中酸楚,苦不堪言。

晚清政府对外举债的历史背景

1894年甲午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方面遭到了失败,逼迫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付出巨额赔款的同时,割让土地,开放口岸。各国对华资本输出战也随之激烈展开,列强各国都把贷款作为对中国进行瓜分和划分所谓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行或总行,除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外,还经手给清政府的巨额政治性借款和铁路借款。1894~1898年间,在借款的优先权争夺上,以俄法银行团为一方,英国拉拢德国银行团为另一方,竞争十分激烈。这五年中,清政府举借外债共计白银35.091万两(不含铁路借款)。其中金额最大的三笔是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

一、汇丰银行(HONGK ONG & SHANGHAI BANK ING CORPORATION)1864年8月6日创立,当时总行不在英国本土而是设在香港。1865年3月3日总行正式挂牌营业。同年4月上海分行开业。股东大多是那些在远东多年,富有商务经验的英籍大商行。汇丰银行从创立初始就以中国为其营业基地和主要对象。

二、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创建于1889年9月,资本总额共白银450万两。1890年1月,德华银行上海总行正式开业。当年12月,又在天津设立分行。由于有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华银行很快就成为德国在远东的重要基地,大大加强了德国工业品在中国的竞争,扩大德国商界与远东市场的联系,更主要的还是执行德国资本输出任务。

按《马关条约》,对日赔款加上归还辽东半岛的赎款共计白银23000万两。其中第一期应归还8000万两。中日双方议定,按银两数折合英金1316万镑。由两国驻英公使于1895年11月间在伦敦交收清讫。为解决这笔款项的来源,清政府先同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商量。赫德主张向英国人借,并已开始同汇丰银行接触。沙俄听到风声,即刻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说俄国在使日本退出辽东半岛中有功,应先向俄国借款。而法、德两国也向清政府兜揽借款。清政府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同意向三方借。俄国不甘心,硬逼着要由他单独或与法国一起承贷。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最终答应了沙俄的蛮横要求。因这笔借款系俄法两国共同承贷,历史上称为“俄法借款”,金额4亿法郎,合白银9896万两。

俄法借款后,德国与英国联合起来。这时法国资本不 愿参加,俄国又无资金实力,只好罢手。因此,第二笔借款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承贷各半,同清政府于1896年3月签订“英德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1600万英镑,合白银9762万两。

清政府筹措了上述两笔贷款后,因尚欠日本白银8333万两,于是又向汇丰和德华银行商借。当时,资本主义正处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国外投资的利润远比国内投资的利润丰厚。因此,“英德续借款”合约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签订,金额也是1600万英镑。这时由于银两贬值,兑换英镑的比率下降,同样是1600万英镑,1896年3月合白银9762万两,1898年3月却合白银11277万两,足足多付了1515万两白银。

汇丰和德华银行为“英德续借款”各800万英镑。图1,图2这两张债券(编号分别为25172和18615)系由德华银行发行的。25英镑的债券边框颜色为玫红,50英镑那张边框为橘红。债券竖高498毫米,横宽400毫米,用英德两种文字印制。正面上方印有英、德文“中华帝国政府”,中间为“1898年金库债券共计1600万英镑”,左上方有德国的鹰徽章。25英镑的债券上盖有12先令印花税钢印章,而50英镑的那张上却是10先令的钢印章。债券下方有德华银行和大清政府双方代表在北京的签字。正下方是一枚朱红色清政府的满文大印章。

债券年息为4.5%,偿还期45年。从1898年3月发行之日起开始计息,每年3月1日和9月1日分两次付息。持券人凭息票可直接向汇丰银行伦敦办事处和德华银行柏林、汉堡或法兰克福办事处支取息金。从1899年起,每年1月由汇丰银行伦敦办事处抽签决定当年偿还本金的号码。债券背面附有每年需偿还的金额以及借款合同英、德文的内容摘要。合同规定清政府以海关税收以及苏州、九江、浙江等4个关卡的货厘和宜昌、湖北、安徽三个关卡的盐厘(均为税收名称)为担保。与俄、法、英德借款不同的是,这次续借款还有更苛刻的条件,一是偿还期限45年不得提前或一次性还清;二是在借款偿还期内不论英国人对华贸易是否仍占第一位,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必须由英国担任(果然英人赫德等一直占据着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一要职长达45年,1943年才由美国人李度担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银行所以能在中国境内大肆巨额放款,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本国市场可筹措到巨资。据史料记载,无论是俄法借款、英德借款还是英德续借款,只要债券一上市,很快便在当地认购一空。尤其在柏林、伦敦金融市场上,订购者蜂拥而至,认购额甚至都超过了发行额。其中原因,譬如这次“英德续借款”债券,汇丰和德华银行只按面额的九折发售,承购人得到了实惠。而发售所得却仅按83折付给清政府,仅此一项汇丰、德华银行就获利112万英镑。另外,按协定这笔款项要到5月8日才在伦敦交给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还清对日本的赔款。但在未交拨前,这笔巨款就成了汇丰和德华银行各自的存款。由于承贷这笔巨款的好处多,仅汇丰银行1898年账面盈利就高达640万港元,当时汇丰的资本才1000万港元,年盈利达64%,比前后几年的盈利都高。由此可见,外国银行在中国本土上向清政府经手大额借款为他们自身带来的利润是何等丰厚。

为“英德续借款”发行的债券至今已100年有余了。由于是在国外发行,国内极少出现,在国外亦算得上珍稀之物。它们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责编 雍

■图1、2 清政府委托德国德华银行在柏林发行的25英镑和50英镑债券。

■图5 中华民国驻法兰西特命全权公使胡惟德代表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签署并对外发行面值为505法郎债券。

■图6、7 中华民国驻俄罗斯特命全权公使刘镜人代表中华民国政府于1913年签署并对外发行面值为189、40卢布(绿版)和189、40卢布(棕版)的债券。

■图8 中华民国政府为修建陇、辛、豫、海铁路于1913年发行面值为20英镑的债券及原券息票。债券下部左有吴尔昌的中英文签字,右有“督办陇辛豫海铁路关防”之印。

■图9 1925~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委托英国LLOYDS银行 发行的“八厘十年期金库券”。

■图10 中法实业银行1913年发行的股票(附息票)

猜你喜欢

英德汇丰银行德华
拔杂草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a ball-milled La0.5Pr0.5Fe11.4Si1.6B0.2Hy/Al magnetocaloric composite
卢英德:百事可乐女王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激战长空之英德怒战
网络攻击瞄向金融圈 金融网络安全警钟敲响 汇丰银行“DDOS攻击事件”始末
“留德华”的中国胃
汇丰在中印业务发展健康
张德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