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金凤窑宋瓷

2001-06-28黄晓枫

收藏 2001年4期
关键词:匣钵器形釉瓷

黄晓枫 张 擎

合宜的自然环境

四川省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旧称灌县。这里自然环境优美,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山地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岷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辖区西北群山环抱,秀峰叠起,由南向北绵延着邛崃山脉和龙门山脉,金凤窑就位于岷江河东龙门山脉东边的山前地带。此区盛产烟煤、长石石英砂岩、方解石和粘土。

金凤窑的窑场坐落在一个名为窑沙坡的小山包上,山下有大量适合制作瓷器的粘土,背靠着出产烟煤和石英砂岩的金凤山,这些丰富的瓷土和煤等原料,为此地瓷器的烧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其东南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交通便利,是该窑场最近最直接的市场。这一地区有着悠久的瓷器烧造历史,曾在这里发现的古窑址有天马乡六马槽南朝至唐代窑址、高堡碑唐代窑址、玉堂唐宋窑址以及瓦岗坝宋代窑址、彭县宋代磁峰窑等。

科学的匣钵装烧

金凤窑系一处宋代民窑,未见于史料记载,发现此处遗迹以后按地名为其冠名金凤窑。1999年上半年,我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窑进行了科学发掘。金凤窑的窑炉绝大多数为砖砌的馒头窑,34座窑炉中仅一座斜坡式龙窑。这里以煤作燃料,瓷器的烧成温度较之柴窑要高,发掘所得的大多数瓷器火候较高,胎体坚细,叩之铿锵,釉色光洁莹亮,其中又以黑釉瓷器最为突出。

金凤窑的装烧工艺多种多样,最多的是匣钵装烧。匣钵主要有三类 :漏斗形平底匣钵、筒形匣钵和钵形匣钵。匣钵装烧的方法 :一是将装好器物的漏斗形匣钵层层重叠,顶部加匣钵盖 ;二是将器物装入筒形匣钵或较大的漏斗形匣钵中,再在其上加盖方形或圆形垫板,垫板之上再放置器物,加盖匣钵 ;三是将筒形匣钵对扣或钵形匣钵对扣,器物并列或重叠置于其中,对扣的匣钵再重叠放置。其中不少筒形、钵形匣钵有2至4个小圆孔,这是用于调节窑室与匣钵内的温差,并防止当窑室内温度升高时,匣钵内的冷空气膨胀引起爆炸和破裂。黑釉瓷器多采用匣钵装烧法,大器物的放置上,黑瓷器中的盏多为一匣一件的正烧法,匣钵底部垫细沙 ;还有黑釉瓷盏和白釉瓷盏两件套烧、两件黑釉瓷盏套烧,以细沙作垫的装烧方法 ;以及炉、罐等大件器套瓶、小罐、壶、茶盏等小件器装烧,以细沙作垫等方法。第二种是沙垫式重叠仰烧,有的用匣钵,有的不用匣钵,白瓷器主要采用这种装烧法,器物之间以石英砂作垫间隔,顶部多加盖匣钵盖。第三种是采用垫饼、垫环垫烧的裸烧法,这种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视其垫板和器物的大小,可分为一板一器、一板多器等不同的放置方法。

黑釉瓷釉色变化最为美丽

金凤窑的产品以民间日用器为主。瓷器主要为白釉瓷和黑釉瓷两类。白釉器形以盏、碟、盘和碗为主,一般都有圆形口沿和花瓣口两类。瓷胎以砖红色为主,也有一些浅灰、浅黄和青灰色胎。盏、碟等小件器物釉下多施一层白色的化装土,碗、盘等器形则有釉下施白色化装土和青色的护胎釉两种。碗、盏、盘等器物外壁下部和足部不上釉,碟则仅足底不上釉。白釉的釉色莹润,略带牙黄,以素面为主,多有大小不同的开片。不少碗的内壁有模印的几根凸线表示出花瓣形,使得整个器形显得素雅大方。外壁的装饰主要有篦划花纹、压印花纹、刻划花纹和釉下绘花等。压印花纹和刻划花纹多填以黑釉,篦划花纹多为水波形,以积釉显现出青白色的花纹,釉下绘花均为黑褐釉花纹,简洁明快。值得一提的是金凤窑还烧制一类白胎白瓷,胎色洁白而细腻,胎体较薄,多通体施釉,釉色洁白光润,器形有碗、盘、碟等。这一类白瓷器无论胎色、胎质、釉色以及造型、烧制方法,都与附近的磁峰窑的同类器物颇为相似。金凤窑和磁峰窑都位于川西平原的山前地带,两地相去不远,磁峰窑场烧制白瓷的时间大致开始于北宋中期,下限在南宋晚期到元初,与金凤窑的烧造时代基本相当。磁峰窑的产品是当时蜀瓷白瓷中的佼佼者,金凤窑这类白瓷器明显其影响。

黑釉瓷器是金凤窑的主要产品,器形可分食用器和陈设器两大类。食用器有盏、碗、盘、罐、钵、茶托等,陈设器有瓶、香炉、樽等,器形十分丰富。食用器造型多轻巧挺秀,陈设器则多显厚重沉稳。黑釉瓷器的胎色以青灰色、灰白色和黄白色为主,也有不少为紫红色、砖红色。主要的釉色有漆黑、黑褐、褐、酱、酱褐、酱绿、赭黄、银灰、棕色等,釉色富丽。釉层一般在器物内壁较薄而均匀,在外壁则多有流釉、积釉等现象,纹饰以窑变纹取胜。金凤窑的釉一般施两层至三层釉料,分别用含铁量较高的黑色底釉、褐色底釉和一层高温烧制后能发生复杂变化的乳浊性釉构成。底层和表层在烧造过程中形成窑变,面釉由于不同的施釉方法,变化而成不同的窑变纹。金凤窑常见的窑变纹有兔毫纹、星点纹(金星纹、银星纹)、鹧鸪斑纹、油滴纹、戳印的酱斑纹和辐射状的菊花纹等,还有以积釉的方法形成瀑流形、桃核形装饰的纹样,变化丰富,不一而足。此外,不少黑色和黑褐色的底釉上有各式斑块晕圈和线条,闪耀着蓝、红、绿、黄、紫的色彩,呈现出十分斑斓绚丽的虹彩纹。黑釉泛蓝是金凤窑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主要是一些厚胎瓷盏的纹饰以及胎质细腻的白胎黑釉瓷盏、瓷碗。

柿色釉在金凤窑瓷器中也较为常见,这种釉釉层都较薄,通体厚薄均匀,釉色往往十分光亮,显得浓烈鲜艳,又不失沉稳庄重,器形不仅有盏、碗、碟、茶托等小件日用器,也有香炉、瓶等陈设器。

黑釉盏盛行与宋代斗茶风尚有关

盏是黑釉瓷器中的大宗,有大小厚薄不同的十多种造型,其共同特征是斜腹略弧,小饼足(或有少量小圈足、小的玉璧底),造型、工艺等与福建建窑以及重庆涂山窑和川西北的广元窑的茶盏有相近的地方。黑釉瓷盏又可分为薄胎盏和厚胎盏两类,薄胎盏胎的厚度一般在2毫米左右,有的器底心厚度仅为1毫米,而底心积釉较厚 ;厚胎盏则多为束口或敛口深腹形,胎的厚度大致为4~5毫米。金凤窑的黑釉瓷盏与当时盛行全国的“斗茶”习俗有很大关系。我国早在西汉就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唐代饮茶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入宋以后,饮茶更发展成“斗茶”,并很快风行南北,由是饮茶成为一种风雅的习俗,饮茶本身也有了超越止渴的意义。在宋代,人们饮用的是半发酵茶,饮用时将膏饼状的茶研磨成细末放入茶碗,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沸起一层白沫,白沫多者为上品。在黑、褐、青、青白、白色等不同釉色的茶盏中,以黑釉茶盏最适宜衬托白色的茶沫以供观察,于是黑釉茶具也随着“斗茶”风气的盛行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茶树是都江堰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这里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就曾在《茶经》中盛赞青城丈人山出产的茶叶。同时成都从唐代到宋代又是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众多,对黑釉盏的大量需求促使各地民窑以生产这类产品为主,这些都是金凤窑以茶盏作为主要产品的原因。

香炉、瓶等陈设器多为黑釉酱彩或酱釉黑彩。香炉的形 制较为单一,均为三足炉,直颈,鼓腹,足部极少上釉,内底多留有与其他器物套烧时使用的垫沙。器壁较厚,釉层较薄,外壁下腹多有流釉。瓶的造型则显得多种多样,有胆形瓶、葫芦形瓶、瓜棱瓶、鼓腹高圈足敞口瓶,折腹瓶等,均为圈足器,圈足和下腹基本未施釉,釉下通体施一层褐色的护胎釉,器壁较厚。

考察金凤窑的时代和窑炉结构、瓷器的烧造工艺,它的兴起与当时北方工匠因避战乱南下以及成都平原在宋代的繁荣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它又受到同时期的名窑(如福建建窑)和附近窑场(如临近的磁峰窑)的影响,它的产品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具明显的自身特点,是研究宋代、特别是南宋蜀瓷和蜀中民窑的宝贵资料,在民间宋代民窑瓷的收藏断代上也有标尺意义。

猜你喜欢

匣钵器形釉瓷
正极材料烧结过程产生匣钵结晶的研究
陶瓷玩具
后司岙匣钵工艺特征及其对青瓷釉面呈色的影响
废匣钵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左右江石器时代水冲石器常见器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