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援救失事潜艇

2001-06-14徐锡康

军事文摘 2001年1期
关键词:艇员潜艇变形

徐锡康

潜艇水下失事原因分析

潜艇海上失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潜艇发生事故——艇体损伤、破裂;二是艇体完好,仅是在水下丧失机动能力。对于潜艇失事的危险,前者比后者更严重,因为,若仅是机动能力丧失,但艇体完好,潜艇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等待外援救助,救生潜艇或其他救生手段的正常运用都能使艇员脱离危险。而艇体损伤,甚至破裂、变形,就使潜艇所处的情况十分危急、复杂,比如可能造成艇内充水、毒气泄漏、救生出口变形无法启用,以及空气再生和净化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等。这次“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失事就属于这种情况,其艇体显然碰撞后已严重变形,使英国LR-5微型潜艇和挪威的潜水钟都无法与救生舱对接,以致无法及时救援。

艇员生存的关键是空气

潜艇在水下赖以生存的是空气。潜艇一旦下潜,要通过启动艇内的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向艇内提供新鲜空气。其中空调装置使艇内空气的温度、湿度维持在艇员能舒适生活以及达到仪器仪表正常工作所需的要求。空气再生装置和净化装置一般由再生风机、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等设备组成,潜艇制氧的方式很多,有再生药板制氧、液态氧制氧、电解水制氧等,这些方式中只有电解水制氧可维持长时间制氧,所以核潜艇通常使用这种方式制氧,“库尔斯克”号潜艇应是使用这种方式为主,但其整个艇体已严重变形,其供氧功能能否正常工作就难说了,它很可能成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118名艇员致死的重要原因。

当今援潜的主要装备

潜艇出事后,事故严重则艇员必须撤离潜艇,艇员离艇可以利用艇上的逃生设备自救脱险,也可由援潜救生力量营救脱险。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援潜救生装备主要是专用的深潜救生艇(微型潜艇)和救生钟。

救生艇是一种总重量仅30余吨的微型潜艇,但其耐压固壳可承受数百米甚至千余米深度海水的压力,艇体下部设有裙罩,救生艇下口盖与失事艇升降口上盖对接后,每次约可营救25人左右。救生钟是个耐压圆筒体,分上下两舱室,底部开口与失事艇对接,每次可营救6~7人,它本身无动力设备,由起吊设备进行吊放和回收。

失事潜艇救援是一项复杂的课题

援救失事潜艇是海上救援中一项最为艰巨、复杂的工程,这是因为水下的环境条件复杂,对潜艇失事不易及时判明事故原因和损伤部位,对失事艇的艇内情况不易把握清楚等,加上艇内人员在水下的承受能力有限,因而救援时限十分紧迫,这些都给海上援救带来很大的难度。一般说来,失事潜艇在水下越深,救援的难度越大。这次“库尔斯克”号潜艇的位置在水下100余米,已属高难度的援潜水深。世界上第一艘失事潜艇艇员成功脱险是在1851年,德国“火焰”号潜艇试航失事,沉没水深仅水下18米,艇员打开海水阀往艇内注水,在艇内外压力平衡时,打开舱盖,逃出艇外获救,被欧洲各国海军认为是成功之举,该艇1887年被打捞上来,陈列在柏林海事博物馆内。△

(原载《扬子晚报》)

猜你喜欢

艇员潜艇变形
变形记
还有谁不知道新冠大流行?
不会变形的云
潜艇的由来
潜艇
会变形的饼
潜艇总动员4
潜艇水下逃生课
未来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