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旱厕的神话

2001-03-28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1年6期
关键词:厕所卫生农民

本刊记者雷猛发特约记者李月兰

朋友,如果您听说中国目前还不富裕的农村的厕所已经不臭了,比城市宾馆的厕所还要干净卫生,也许会不相信,以为那是天方夜谭;如果您从报上看到首届国际生态卫生科学大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到广西南宁市邕宁县生态卫生村参观以生态旱厕为龙头的生态卫生村建设,也许已半信半疑。而近日本刊记者到邕宁县生态卫生村,无论是步入农家的单个旱厕还是进入小学的公共旱厕,确实都闻不到一丁半点的臭气,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神话世界,再也没有不相信,而只有惊叹不已,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直觉中感到:中国农村流传了数千年的如厕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在邕宁县的生态卫生村已被新世纪的农民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人类个体的新陈代谢有进就有出本是平常事,可是其影响却不可小视。大凡是从农村出来或曾到过农村的城里人,一提起农村,脑海里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道路泥泞、污水横流、人畜混居、茅厕四起、臭气难闻”的可怖景象,不是万不得已,轻易不肯回或去农村。为了改变农村的脏乱面貌,多年来从政府到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曾作过不少的努力,可惜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这一因袭数千年的落后面貌又谈何容易!记得60年代高级宾馆抽水马桶日夜漏水的难题也曾困扰过周恩来总理,有多少专家为此花费过无数心血,然而目前的抽水马桶漏水依然如故。曾有人设想过按照城市的模式改造农村,先不说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大多数农民尚无力建造高级厕所,就算天上掉下一个带抽水马桶的坐厕,在干旱地区也无水可漏,封闭式的新厕所恐怕比开放式的旧厕所还臭不可闻。使许多人料想不到的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新式生态旱厕,把千百年来的问题一朝解决了。

让我们近距离审视一下生态旱厕:从外观上粗粗一看,生态旱厕的便盆与普通的蹲式便盆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再看,却见便盆明显分成两部分,前面收集尿液的是一个漏斗式的小孔,后面收集大便的是一个加盖的圆洞,尿液被导管引入尿桶;大便则掉进厕坑。厕所不臭的关键技术很简单:前面小便完后只用少量水冲洗一下,后面的大便用一勺灰沙覆盖,然后用盖子盖上,厕坑里的臭气通过一条伸出屋顶外的排气管排向天空。如果说新式的生态旱厕还有臭气的话,那只会是在排气管的出口处,但它很快就稀释在广阔的天空无影无踪了。

生态旱厕不单是不臭—虽然这已是功被千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大大减少了因粪便污染而发生的疾病—而且生态旱厕可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处理后的粪便干燥无臭,是很好的有机肥和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如果全国农村普遍使用生态旱厕,按每人每年排泄500公斤粪便计,就相当于增加氮肥产量1000多万吨,同时可减少40%的化肥使用量。当然计算这一效果目前还为时过早,但生态旱厕造价之低廉(一般农户单厕费用为200~300多元)、效果之理想(零污染、零排放、零废弃)、使用之方便(尿液每天处理一次,大便每年处理一次),就令人神往了。目前许多城市在闹水荒,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生态旱厕也会取代抽水马桶,城市要向农村看齐了。

生态旱厕不是邕宁农民的发明,而是全国爱卫办、瑞典国际合作开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的合作项目,邕宁是继田阳县试点成功后的推广县。邕宁的推广工作得到了全国爱卫办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并定为WES项目扩展县。经过邕宁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被誉为“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类排泄物进行处理的观念及趋势”的生态旱厕,在邕宁大地确实是生根开花结果了。

在邕宁县生态卫生村,生态旱厕大放异彩,但不是一枝独秀。邕宁生态卫生村的建设是以生态旱厕为龙头,还包括沼气、人畜分居、厨房改造、村道硬化、电网改建、自来水进家、有线电视入户、程控电话进村和村旁宅边绿化、美化等共十个大项的内容。记者每到一个生态卫生村,随处可见房屋整齐了,村道铺上水泥了,示范户建了卫生旱厕,不少农户建了沼气池,猪、牛及鸡鸭鹅等畜禽搬到村边的新栏圈了,厨房改造了,接上了自来水,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部分村安上了程控电话,村旁宅边种上了绿树花草。搞得较好的村,整体上给人感觉和城市郊区的一些农科院所差不到哪里去,似乎只少一栋大的办公楼而已。

在邕宁生态卫生村与干部、农民交谈中,我们很快感觉到,在厕所、厨房乃至村道的改变当中,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就拿生态旱厕的建造来说,虽然有了先进的科学的生态旱厕技术,又有国内外三家机构的支持和县财政的扶持,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发动宣传,但要花钱在家里安一个想像中离不开“臭”的厕所,确实不易。常常是动员得男户主同意了,晚上回到家里就被女户主否定了。经过多次反复,后来才有人咬咬牙狠下心来抱着最多是做一件蠢事过后挖去填平吃大亏的心理,做成了第一个。没料到亏没吃上,奇迹出现了:屙屎屙尿的地方居然不臭,而且受益最大的却是原先反对最力的女户主:作为女性,从此不担心半夜跑到村边的露天厕所去方便,这才是真正的方便。厕所不单不臭,反而香起来了,带头做生态旱厕的农户脸上增光,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成了新生事物的义务宣传员。还有,村道硬化,人畜分居,植树种花,建篮球场、娱乐室等,需要动用土地,涉及到调换土地、出钱出力,村民们很快变得关心集体,少了许多私心,凝聚力增强了,挖沟填坑等事关“动土”的事也不再看“日子”,不怕伤“龙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见了外来人也脸带笑容乐打招呼,似乎不知不觉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生产劲头足了,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了。邕宁县生态卫生村由生态旱厕引起的环境卫生革命,不仅改写了中国农村几千年的用厕历史,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村几千年来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陋习,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潜移默化地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农民的旧思想旧观念。这一深刻的变化,已经产生、并且还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不久刚开过的首届国际生态卫生科学大会之所以在南宁市召开,并以邕宁县生态卫生村为参观现场,事出有因,并非偶然。有一个讲法说,全世界生态旱厕做得最好的是中国,中国做得最好的是广西,广西最好的是南宁,南宁最好的是邕宁。我们无法也无须考证这一讲法的准确性,但从与会的瑞典、英国、印度、德国、美国、津巴布韦、日本、越南等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生态卫生科学的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120多名代表以及我国20多个省市200多名代表分别到邕宁的8个生态卫生村实地参观后的高度评价中可以肯定,邕宁县的生态卫生村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绩,邕宁县的生态卫生村建设的经验将被载入世界生态卫生科学发展的史册。

邕宁县建设生态卫生村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切从本县农村实际出发,始终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搞生态旱厕,邕宁不是捷足先登;邕宁在广西也不是最先进的县份。为了搞生态卫生村,邕宁县的领导多次外出参观考察区内外先进单位,他们没有照搬外地花十几万、几十万元才搞一户生态卫生户的做法,而是从邕宁县农村“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实际出发,把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改厕、改厨、改道、能源建设等任务由过去的各自操办、分散各地的做法改为集中起来选点综合治理,按照“原地原屋搞改造,不拆旧房建新村”的思路进行建设,要求做到搞一户成一户,搞一村成一村。由于从本县农村实际出发,邕宁县的生态卫生村建设,不仅政府补助得起,而且群众也承受得了,很快搞出示范户、示范村,见成效。在生态卫生村建设过程中,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到乡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始终把生态旱厕、沼气池等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来做,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认真地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把“三个代表”,不是挂在嘴边,不是转在车轮上,更不是斟在酒杯里,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县长罗大光到生态卫生村召开村民大会,亲自作动员,后半夜才回到县里;他还到生态卫生村抓点,吃住在生态旱厕示范户。县乡生态办的干部和技术人员更是长年累月在生态卫生村工作,几年来未曾松过一口气。罗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心里话,上面有新闻单位开口要多少万元宣传邕宁的生态卫生村我一分钱都不给,但建设生态卫生村我们舍得花钱。正是因为邕宁的领导和干部把心贴在农民的心上,农民从生态卫生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农民就把他们当成自家人。我们所到之处,都感受到当地农民对县乡干部的一片热情。看来,在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的同时,邕宁县的干群关系也大大改善了。

我们用两天时间,参观了邕宁县伶俐镇兰么坡,长塘镇幸福坡、团岩坡,蒲庙镇九碗坡,吴圩镇平凤坡等5个生态卫生村,采访了罗大光县长,所见所闻确是前所未见前所未闻,感受殊深,收益匪浅。恰逢广西电视台“焦点报道”组到邕宁采访制作生态旱厕的专题片,他们的电视镜头用全新的科技再现邕宁县生态卫生村的新貌,肯定比记者的一支秃笔来得更形象更生动,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留意收看。

猜你喜欢

厕所卫生农民
耕牛和农民
智取红领巾
农民
未来猫厕所
厕所
卫生歌
讲卫生
记得上厕所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