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年话龙镜(下)

2000-06-14江西:王宁

收藏 2000年9期
关键词:龙首双龙龙纹

江西:王宁

南宋最常见的是海涛双龙镜

宋代人们对龙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对龙画作过较透彻的理论总结。北宋美术家郭若虚提出 :

画龙者,折出三停 (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仍要鬃鬣(liè)肘毛,画笔壮快,直自内中生出为佳也。

宋镜龙纹承袭唐的因素不少,同时形象和构图有了发展,但目前能确定为北宋的龙纹镜颇为稀罕。

南宋最常见的是海涛双龙镜(图1)。双龙躯体垂直排布,尾上头下,昂首夹钮对峙,空隙处填以云纹。龙的下方波涛滚滚,一只小龟浮游其中,伸颈仰望,水波龟头上方一只三足香炉青烟袅袅升腾。此纹属双龙抢珠吉祥图案,以钮替珠,图案与器物浑然一体。如果我们追溯铜镜上这种龙与水波相配的源起,可从唐代的双鸾衔绶葵花镜上看到。

海涛双龙镜又有许多不同样式,一种图案外围铭文一周“嘉熙戊戌(1238)吴氏淑静”,表明此种纹饰镜流行于南宋中晚期。有的增以花地,周铭8字“菱芳照室,冰光耀日”(图2)。常见的海涛双龙纹镜的主纹周边辅以数朵云纹围成一圈,而辅以夔龙纹围衬的海涛双龙纹铭则不可多得。

南宋的镜形也从海涛双龙纹的三足鼎式香炉吸取灵感,铸成了海涛双龙鼎式镜,颇有时代特色。它以镜形替代了图中的鼎式香炉,而将纹中香炉略去。另一种双龙鼎形宝镜(图3)以十分醒目的耸起突缘勾勒出逼真的鼎形。镜上两龙首尾相对,垂直分布于中轴两侧。龙之上方“宝镜”铭文似乎注释出镜的非凡功能。

蛟龙出水,云雨为伴,以龙招雨,甘雨除旱,故古人祈雨须借以龙。如淫雨泛滥,水涝遂至,也同样归究于龙的兴风作浪。收龙退水难于放龙祈雨,非高士仙人不能为之。民间相传江西晋时频发水灾,民不聊生。道士许逊,精至修道,剑术神奇,降蛟除害,水患乃消。宋代许逊降龙镜(图4)描绘了这一故事。钮右许逊头顶挽髻,身着宽袖长衫,脚踏浮云,神情自若。右手臂挽索链一根,左手发力,掷剑向龙。龙俯身向下匍匐挣扎,惊恐万状,龙威无存。图案寄寓了百姓对江河安宁、洪害永除的美好愿望。

早在唐代就已开始流行一种龙首鱼身的怪异动物纹饰,形象介于鱼、龙之间。龙首胖短,鱼身曲长,为两者形象中和,形成了鱼龙纹。这是因为鱼是龙纹产生的原型纹饰之一,因而两者形象本身就存在联系。铜镜上的鱼龙纹在南宋才得以出现。成语有“鱼龙混杂”一词,因而现今人们认为鱼与龙等级不同,不可混同而语。而鱼龙纹却表达了古人另一种和“鲤鱼跳龙门”的思想内涵相一致的思维。民间传说河津一名龙门,暮春之际,每有鲤鱼逆流而上,能过者便化为龙。故鱼龙纹蕴涵人生变幻不定、富贫贵贱可以转化的深刻哲理。

龙既能浮游云中,那么如鸟禽一般生出羽翼也就不足为奇。龙添两翼便名之翼龙。南宋的翼龙镜(图5)展示了这一形象,龙体曲细如蛇,不分粗细,前肢爪勾,带有肘毛,后肢变翼,尾分如燕,其间加饰几朵浮云。龙体附加鸟的部分形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辽龙镜受唐镜影响较大 金龙镜则与南宋镜相互交融

唐代以后北方的辽、金铜镜上龙仍是常见主题纹饰。辽早期铜镜显然受唐镜影响较大,铸造的龙纹镜也有非常精美者。1992年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辽东丹国左相耶律 羽墓出土了一面蟠龙纹镜(图6),墓葬时间为大宗会同四年(941),蟠龙饱满,几乎占据整个镜背,龙的盘曲与唐代差别不大,但龙的形态有了明显变化。龙首昂起,张口含珠(钮),龇牙咧嘴,鬃发后卷,躯体肥硕,鳞甲层层,肢粗爪尖。尾如波浪起伏,一后肢缠压其上。从它的神态中依稀可见唐代龙镜的身影,龙威尚在,气势不减。

辽代中后期的单体蟠龙镜的各部相对就显得不协调,缺乏生气。而同一时期出现的双龙纹面貌则大不一样,辽宁阜新塔子山辽塔地宫出土的双龙镜较有代表性,制作精致,刻画细腻,径大体厚,为上乘之品。

继辽之后的金国也十分喜好龙纹铜镜,龙纹镜是常见品种,造型上继承了辽镜风格,没有大的突破,布局形式上有些变化,且与南宋铜镜相互影响、交融。双龙镜是当时常见的龙纹金镜(图7)。四龙镜则是具有特色的一种镜纹,样式不一或仿东汉盘龙纹镜,布局采用了辽镜图案常用的四分法,镜上十字点线将镜分成四区,每一区布一龙,龙围以二级弧线开光。实际上是四条单体龙汇集于一镜之上,这是金代独创的龙纹图案。

元代龙纹注重衬景对主体的照应

龙纹镜至元代又有了新变化,元代龙纹较之宋金的形象清秀飘逸,姿态轻灵舒展,而且注重衬景对主体的照应,改变背景单调,云纹为主和辅以水波的模式,这是与龙纹的民间普及和龙的宗教含义淡化相适应的。1974年河北邯郸北寨村出土的至元四年(1267)双龙镜代表了北方龙纹镜的风格。

南方流行的是另一风格的龙纹镜,其中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缠枝花卉三螭镜堪为代表。花卉海涛龙纹镜(图8)的图案层次更加丰富,以重弦纹分隔为内外两区。内区海浪阵阵,白涛卷起,上方一龙首探出水面,身躯肢体未现 ;下方一龙曲颈回顾,鬃毛飘扬,躯体摆动,似飞翔于水面之上。外区四兽奔驰,间隙花卉。瑞兽增强了吉祥氛围,秀丽花卉营造出龙的凡性。

明代龙纹镜流行,海涛云龙纹镜、仿汉双夔镜颇具时代特征

明代龙纹铜镜非常流行,且遗存不少。以洪武海涛云龙纹镜(图9)最具代表性。钮左长方框内篆体铭文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背景为波浪起伏,浮云片片。一条龙蟠曲蜿蜒于钮右下方,占据画面过半。 其状昂首闭嘴,双角平伏,鬃毛上扬,颌须下飘,四肢粗壮,肘毛三撮,五爪尖锐,轮状排列。图案表现了大海上空,云雾飘渺,龙飞万里的情景。双龙云纹镜(图10)以二龙飞游云气之中,每龙各位钮之一侧,呈互相追逐状,龙曲颈蟠体,弯曲有六,爪尖为三,右龙尾与肢交缠,左龙则无。衬纹以云为主,云形或如灵芝,或似火焰,海涛底纹隐约可见。上述两镜龙形潇洒,不失生动,图纹风格,形制特点大致相同,铸制时间相近。

正面龙的形象在铜镜上十分罕见。此面海涛双龙镜(图11)较为独特,二龙均形绕钮,相互叠压,首居中出于另一龙体之上。上方龙首为标准的正面像,近似牛形,凹眶圆眼,颏鼻近方,上侧圆隆,角生正中,头顶上二束三角形竖直鬃毛如火焰摆动。另一首为半侧面,龙体肥硕,鳞片层层。空隙处填以表示波浪的细密弧线纹。斜缘之上布满横长飘曳的云朵。

明代铜镜形制仿汉,龙纹镜亦不例外,如仿汉直行铭文双夔镜等。

张献忠是与李自成并驾齐驱的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于崇祯十七年(1644)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其间铸制了大顺年号双龙镜,铭文有大顺二年、三年两种,形制相同。大顺三年双龙镜(图12)的圆形印章式钮顶有楷书阳文3行,中书“大顺三年”,右书“孟夏”,左书“同造”。其以斜突弦纹将镜背分成内外二区。内区有高浮雕龙纹2条作追逐状,龙首大身细。髯须前飘,鬃发后掠,躯拱圆滚,4足蹬踏,尾卷分2,给人以矫健,雄壮之感。边衬朵云,间饰水波,营造出龙出海升空,驾云飞腾的景象。外区填以灵芝花卉,有元镜的风格。

清代为龙镜画上了句号

清代铜镜走向尾声,龙纹镜图案变得单调,铸工多粗。乾隆仿汉双螭纹镜为清宫内府造,座中铸“乾隆年制”四字,图案为仿汉,内区双螭,外饰锯齿,双线纹圈带,螭纹远不及汉镜生动,灵气全无。

薛惠公双龙纹镜(图13)座内有湖州薛惠公五字,龙以凸线勾勒,左右各一,龙须上翘,尾呈蒲扇状,以形观之,其气衰力竭,缺乏生气。至此铜镜龙纹也就算告终结了。

责编潇然

猜你喜欢

龙首双龙龙纹
美育之窗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龙首洞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皇太子朝服
双龙争霸阿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