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放血治疗口腔阿弗他性溃疡20例

2000-06-13王松梅

中国针灸 2000年7期
关键词:溃疡面劳宫粘膜

王松梅

(山东省中医护士学校,泰安271000)

阿弗他性溃疡即复发性口疮,是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溃烂、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疾病,发生部位可在唇、舌、颊及上腭处,淡黄色或灰白色,中医又名口疳、口疡等。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和放血的方法治疗本病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0岁,平均2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2年。溃疡数单一到多个不等,全身症状伴食少腹胀、神疲乏力7例,伴口干咽燥、腰膝酸软8例,伴烦躁易怒、便秘溲赤5例。所有病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损、心肾阴虚、心肝火旺3型。

2 治疗方法2.1 取穴 主穴:承浆、劳宫(本穴以3、4掌骨间压痛明显处为准)。配穴:脾气虚损配足三里、气海;心肾阴虚配涌泉、太溪;心肝火旺配太冲、少府。

2.2 操作 承浆穴点刺放血,以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出血1~2ml;劳宫以1寸毫针向手背方向直刺5~8分,以针下满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45分钟,针下松滑进出针,左右同刺。配穴虚证用徐疾补法,实证用徐疾泻法,留针15~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治愈:溃疡面完全消失,粘膜恢复正常,2月内不复发。好转:溃疡面完全消失,粘膜恢复正常,但不能防止复发,发病间隔期延长。无效:针刺前后溃疡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2疗程内治愈12例,好转8例。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刘×,男,34岁,教师。1995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年,每次2~5个不等。局部灼热疼痛,妨碍饮食。服清热解毒药效不显,故来求诊。查:舌尖及右颊粘膜上各有黄豆大小溃疡1个,边缘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心肝火旺型。以三棱针点刺承浆,挤出紫黑色血液约2ml,针刺劳宫、太冲穴,均用徐疾泻法,留针30分钟。次日复诊,仅舌尖处微痛,溃疡基本愈合,又针刺劳宫1次而愈。

5 体会取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劳宫以清热泻火,又取局部之承浆穴点刺放血,亦起到泄热祛邪作用,两者合取,收效神速。病程长、易复发的关键在于病机复杂,与脏腑虚实有关,因此根据辨证选穴,诸穴相配,标本同治,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收稿日期:1999-06-20,赵昕发稿)

猜你喜欢

溃疡面劳宫粘膜
走路握拳头脑健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劳宫穴的妙用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