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武绝唱《长征组歌》

2000-06-13

音乐周报 2000年18期
关键词:组歌领唱合唱队

为排演好《长征组歌》,专门成立了一个导演小组。任务是使几十人的合唱队进行合情合理的队形变化。这个变化,有时是完全打乱了传统的三四排肃然而立的合唱队形的。原则是只要有助于演唱,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有助于观众对作品的理解。甚至为了有助于让观众看清天幕。合唱队形以三排为主,而只在第四排的左右两端,各站三到四名演员,这样就可将中间大部空间留给观众的视线,使观众看清天幕,第四排两端的位置,我们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耳朵”。

导演组的精心设计,主要是从各种雕塑艺术、造型艺术中得到了启示。像天安门门前屹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碑的四周都雕满了人民英雄的群像,如能把合唱队中一排排的红军,变成一组组如雕刻般的活的群像,再加上布景和音乐的烘托,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在排练中就开始了这样的实验。

我体会最深的第六曲《过雪山草地》,这一段的造型艺术在《长征组歌》中非常突出,它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处理得甚为生动。一组组红军爬雪山的造型,巍然屹立在绵延的大雪山上。这时,激烈惊险的音乐进行与场景忽而一转;随着一个舒展的大和弦的琶音转调,天幕上雪山隐没,出现了一片苍苍茫茫的水草地。乌云把天压得很低,但在远方的云隙中,却隐约看到些许曙光。这是一幕夜景,红军终于爬过了雪山,进入了草地,宿营在这草毯上。就在这时,一声清脆的笛声,划破了夜空,是那么柔美,那么引人深思,表达了战友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对未来的憧憬。这时,红军从心里轻轻地哼唱着回忆和展望的歌曲,一位红军指挥员,随着这哼唱,用抒情、优美、深情而又激越的男高音演唱,这时,红军振奋了,一组组地相继站了起来,排成了严整的合唱队形,用英雄豪迈的歌声告诉人们红军走出草地的信心,追求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领唱、合唱同时将这一段的感情,推向了激动人心的高潮!

第一曲《告别》中依依不舍的眼:第二曲《突破封锁线》,为了突出“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的急行军,和与敌人周旋的急促危险,而让合唱队在急速的节奏中,做甩头动作;第三曲《遵义会议放光辉》中,那喜笑颜开的表情,以及女声部手拉手,甩动的苗族舞蹈的动作;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红军胜利归来、对敌人嘲讽的形态和领唱手中“四块瓦片”的运用;第五曲《飞越大渡河》,一看就知道,红军在昼夜兼程急行军,在“猛打猛追夺泸定”,铁索桥在天幕上的波涛中摇曳,合唱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那紧张的战斗气氛令人如临其境;第七曲《到吴起镇》,竹板的音响,那种带有陕北秧歌风格的舞步,营造了“征师胜利到吴起”的热烈喜悦气氛;第八曲《祝捷》,一位身背大刀的战士大步流星地走上台来,这时合唱队随着乐声,在中间给他闪开了一块地方,他就站在合唱队中间引吭高歌;第九曲《报喜》,是在一座用树枝、鲜花扎起的凯旋门前,合唱与领唱把“边区军民红旗招展迎亲人”的热烈气氛,展现在舞台之上;第十曲《大会师》,导演组处理更要英武,要热烈表现胜利之师的威严,要求合唱队在“会宁”城头的场景下,个个挺胸昂首而立,目光炯炯,笑容满面,歌声嘹亮,感情饱满。当唱到“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共产党”时,天幕上出现了光芒四射的毛主席像。唱到最后一个“党”字时,全体合唱队员,双手向上高举成“V”字形,以表达全国军民对党中央和毛主席和爱戴之情,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对长征胜利的欢腾喜悦,成为全剧的最高潮!

《长征组歌》导演小姐在朗庸的处理上,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是以往任何大型声乐作品所没有的。由于《长征组歌》歌词本身已经凝结了长征的精华部分,又非常通俗易懂,不需再在每一曲前边单独引导,呈上启下或阐明性的解说了,但为了加深对作品内容的表达,就采取了音乐中常用的“再现“手法,即原文朗诵歌词。这样用朗诵歌词,字幕打出歌词,再加上唱,三种呈现歌词的方法,加深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组歌领唱合唱队
献辞
洋葱合唱队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师生同台演绎
洋葱合唱队
利用线段图解决分数问题的策略
《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
一共几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