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桑的生意经

2000-06-13加央西热

中国西藏 2000年6期
关键词:那曲大卡车酥油

加央西热

我的朋友格桑是那曲地区班戈县保吉乡五村远近闻名的生意大户、养畜大户,他还一台东风牌大卡车。这几个“大”字与格桑与生俱来的某种生意头脑有关系。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保管员,80年代初,实行分产到户,格桑把生产队的4间仓库下来,成了五村实现牧民定居的第一户。些年来,格桑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牧业生产上,经过苦心经营,他家从广大牧户脱颖而出,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格桑并不满足于这种四平八稳的牧生活,他想成为一个商人,至少是一个季节性的生意人。

买 车

格桑用3万元钱买了那曲饭店一辆大卡车,但是不会开车,他就雇了本村的一个叫曾扎的村民当司机。曾扎是保吉乡的救济对象,乡里每年要组织一批物资、牲畜,对部分生活贫困的村民进行临时救助,但这种形式的救济到头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乡里听说格桑要雇曾扎为司机就把格桑和曾扎一同叫到乡里,请格桑帮助曾扎脱贫。方式是乡里为曾扎贷款5000元,期限为3年,由格桑经营。条件是资金全部由格桑管理使用,利润分成,3年后由格桑偿还本息,曾扎的家境要有所改善,格桑可以不付给曾扎雇工钱。格桑分析利弊后答应了。格桑从销售自家畜产品为起点,收购山羊绒、绵羊毛、牛羊皮,然后他把这些东西卖到那曲,从那曲再购买一些消费品,卖给当地的群众。当产山羊绒的生产季节快到的时候,格桑就坐着他那个大卡车到附近的乡村去“转生意”。格桑对我说,这次“转生意”我没有带什么货物,年前走了一趟,赊购了部分山羊绒。我想调查一下行情。离家快一个月了,畜产品的价格时有变化。看来格桑非常明白谁掌握了千变万化的市场价格,谁就占有主动权。其次格桑还想再赊一些账,到那曲进一批货,回来就可以到各乡收购与收帐同时进行。最后,看看有没有人乘车到那曲,总之格桑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卖 车

后来,格桑把汽车给卖了。我问格桑,你为什么把车卖了?格桑对我说,我是一个牧民,最主要的是搞好牧业生产,其余的时间做点买卖。以前我买了车做点小本生意,但我并不认为非得这样才能富裕。我觉得牧民嘛,就是要会养畜,抓好牧业收入就是一个出色的牧民。上级也一直鼓励我们要脱贫致富,要富裕起来。

但是一面说富裕,一面要控制牲畜头数,什么牲畜养多了就要处理。对此我非常不同意,对一个牧民说不能养这么多的牲畜,听起来好像是对一个农民进行限制,可是我们没有农田。格桑说,以前我们这里不是没有种过地,别说长青稞,就连牲畜的饲料也长不出来。这样一来,牧民还得靠牲畜富裕起来,牲畜越多,收入越高,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曾经不让做生意,后来又说可以做生意,所以我开始做生意条件很差,资金不多,从小小的买卖棒棒糖开始做起,没有买汽车的打算,做了几年买卖,赚了一些钱,而这些钱放在那里没有效益,于是买了一辆车,卖东西的量大了,利润也就高了。既然利润高,那么你为什么又将车卖掉呢?我问。格桑说,汽车是个非常好的货运工具,我也不舍得卖,但是不得已只好卖掉。原因有二,一是没有驾驶员,雇驾驶员要付工钱;二是要给国家交养路费,养路费是一大笔钱呀。这辆车没有让我亏本。现在卖了,收回了全部资金,跑了不少地方,做了些生意,我获得了丰厚的盈利,还了曾扎的扶贫货款的本和息,我们两家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改善。机器这东西不能象牲畜一样,一直用到死,这样连本儿也保不住了。

“这辆车是羊脖子肉”

车没有了,格桑仍然是老板,只是恢复到传统的运输方式上来,格桑对这一带的牧民商品需求和季节性的消费品,掌握十分清楚,所以,他有时赶两头牛,有时骑一匹马,驮着牧人喜欢的物品去跑买卖。一年后格桑不去驮盐。他又想买辆车,而且想买辆破车,这样可以不交养路费,有石头就拉石头,有土就拉土,有水就拉水,见什么拉什么,也不可惜。可是听人说,这样也不行,不交养路费的车,不合法…… 一天,格桑准备从拉萨来的一位亲戚手中买辆解放牌大卡车,价钱已经谈定,8000元。看来格桑准备做“更来劲”的事儿。儿子旺青对我说,今天是爸爸接车的日子,一大早我们就来到20公里以外的果亡乡三村两户人家的春季牧场。大老远就从一个帐篷里出来一个人,听说是车主的哥哥,接着出来好几个男人和小孩迎接格桑。格桑坐下来后,看着桌上摆放着的酥油茶、风干的牛羊肉、奶渣、油果子、酥油伴糌粑等食物,这多少有点像内地人的那种“在饭桌上谈判”的意思。不过格桑的生意已经谈妥。你们的酥油卖完 了吧?格桑的第一句话就问对方。听到对方肯定的答案后,格桑如释重负地说,我真为你们担心,一大车酥油在几天内要卖掉真不容易呀。车主说,这辆车是我们单位处理的旧车,后来进行了维修,这些天跑了不少路,没有发现什么大的毛病。格桑说,看货要看主人,我买这辆车主要是相信你这个车主。我也不太懂车,如果还有什么工具,希望你能给我留下来。最后在几个男人和一群孩子们的簇拥下,格桑请车主把车开回了家。

当格桑又一次坐着自己的大卡车出现在村口,人们带着惊喜与羡慕的眼光前来迎接。格桑的老婆像一个孩子,连跳带蹦连笑带唱,她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所有村民们,人群中唱歌跳舞吹口哨的无所不有,孩子们围着大卡车捉迷藏。格桑就是把这辆车捐赠给五村,村民们也只能高兴到这个份上。格桑说:“这辆车是羊脖子肉。”这是在牧区特有的比喻,若是要选,就不要选脖子肉,这是一个有许多大骨节的肉,若是要扔,又舍不得,那缝缝沟沟里全是肉。格桑有了这块羊脖子肉,就要好好地吃它。

格桑的流动商店

格桑的大卡车走了,大卡车沿着那条简陋的公路继续往前走,司机仍然是曾扎。

过了两天,格桑的流动商店开始营业了,商品门类齐全。有大米、面粉、茶叶、酥油、青油以及各类各种糖果;有男女衣裤、花色各异的童装、布料、绸缎、各类胶鞋等;有铝锅、藏式条桌、门窗、大梁;有电筒、手镯、卷烟、鼻烟等等。

那曲镇是藏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格桑的畜产品的交易与工业品的进货也是在那曲进行。他认为商品质量为商人的生命,尽管都是从西北地区进来的劣质产品,但的确是劣质中的上等。格桑对村民们说“一杆公平秤是生意人的左右手,质量上乘的商品是生意人的生命。我的秤和商品请你们不必担心,价钱嘛,就是这样。”乡亲们认定格桑是最硬朗的生意人,货真价实计量公平,他赚你的钱是明明白白的,格桑的货物流程是:商品(主要为工业品)→换畜产品(羊绒、羊毛、皮张 )→交售到那曲(交易对象为畜产品贩子)→再进货。这样的物物交换中,格桑从中能获利两次。

村民们明知格桑在赚他们的钱,人人都打听羊绒的价格,但格桑都是在生产到来之前赊帐收购羊绒,如果有人跟他讲价还价,他便这样说,不错,去年是这个价,今年就不一定啦。不过格桑也为村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条件,送货上门,质量可靠,并且在村民们手头最紧的那个季节,送来酥油、面粉、青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资,不需要当时就付钱,只要答应下次给他羊绒就行。格桑会在他的记事本上记上一笔帐,村民们从不担心格桑为他们记伪帐,一旦有一天他们想不起从格桑那里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他们会对格桑说,请你翻一下帐本。格桑会说,放心吧,帐本会说话的。于是,他会打开那个称作帐本的日记本,告诉他们,某年某月在什么地方赊过帐。对此,村民们从来不怀疑,就是自己丝毫想不起来当时欠了格桑什么东西,他们也不会提出异议。

格桑就是这样一天一个村地“转生意”。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从家里拉上一车牛粪送到县里,可以卖到250元。然后,再到盐湖去采盐,那样如果没有人帮助他采盐装盐的话,他可以用卖牛粪的钱雇人。

猜你喜欢

那曲大卡车酥油
风的渴望
那曲“雪热巴”舞蹈的本体特性及艺术价值研究
黑牦牛
卡车正在高速路上疾驰,司机去世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那曲河边
论提高那曲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跟踪导练(二)5
送酥油
童年的酥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