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使歌声 奴隶生活

2000-06-11

海外文摘 2000年8期
关键词:小男生维也纳合唱团

维也纳儿童合唱团长久以来一直担任奥地利的“音乐特使”,赴全球各地演唱,是世界驰名的儿童合唱团。这群小朋友不但拥有甜美的歌声,长相更活像是小天使,所到之处无不大受欢迎。不过近几年来,维也纳儿童合唱团不时传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特别是最近,一位刚离开该团的小男生把他在合唱团期间所写的日记公诸于世,许多人才惊觉到这群看似活泼可爱的团员,其实个个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两年前才度过创团500周年纪念的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在1498年所设立,原先的任务是在维也纳帝国教堂内吟唱弥撒曲,最初只有12名成员。后来,这个清一色由男童组成的合唱团逐渐成为维也纳重要的音乐团体,不少著名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布鲁克纳都曾和这个合唱团合作过;以《菩提树》《蹲鱼》等名曲为世人所熟知的舒伯特更是该团团员出身。

几个世纪以来,维也纳儿童合唱团优美的歌声风靡全欧洲;录音工业兴起后,合唱团更征服了全世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儿童合唱团,为了维持其顶尖地位,该团对团员的招收和训练非常挑剔、严格,自是不在话下;而团员只要“变声期”一到,就得自动走路,没有商量的余地。加入这个合唱团,是许多奥地利小男生梦寐以求的事,家长们也以子弟能进入合唱团为荣。

然而,过去一直有人认为这群小男生能够表现得这么卓越,势必受过相当“高压”的训练。今年二三月间,一位因变声而退出合唱团的13岁小男生修柏在父母亲同意下,把他于该团期间所写的日记交给奥地利一家杂志社,日记里详述他在团中所受近乎“虐待”的严格训练和管教、团员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还有团方为了赚钱,让他们在世界各地劳累奔波、赶场作秀,证实了外界批评合唱团团员“歌声像天使,生活像奴隶”的说法。日记刊出后,在奥地利造成不小的震撼。

修柏的日记写道,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就像一所管理严酷的学校。他揭露团员常因犯错罚站,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要不就是喝令在他们住宿的“奥嘉坦宫”的楼梯爬上爬下。合唱团常要登台演唱,排练是家常便饭,通常每次排练三到四个小时,若指挥觉得不满意,就会再延长一小时。团员们每年有5个月时间四处巡回演唱,登台次数在100场左右,因此所有其他课业就必须压缩在剩下的7个月时间里学习。尽管如此,团方认为唱歌比什都重要,往往牺牲掉他们念书的时间。有些团员怕功课赶不上,只好在深夜里带着手电筒到洗手间或躲在被窝里看书。

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有100名团员,他们被分成四个团,每个团25名团员一起挤在一个大房间里,睡的是冰冷的铁床。曾有老师建议团方购买木床给孩子们睡,但遭到拒绝。还有,这么多团员总共只有8间浴室供他们使用。不过,待在宿舍里算好的,对团员来说,出国巡回演唱更糟,他们有时一连6天,每天坐8个钟头的巴士,到处赶场演唱,对这群年龄9岁到14岁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行程相当不人道。

修柏说,1997年葛萝丝蔓女士出任合唱团指挥,她是该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指挥,当时团员们都以为日子会变得好过些,结果什么也没改变,他们只是空欢喜一场。

葛萝丝蔓在接下合唱团指挥的工作时,确实想改善团员们的处境。她向团方提出不少建议,包括成立第五团以缓解团员们到处赶场的压力,结果发现团方只是想利用她来“软化”合唱团形象,以减少外界对他们的批评,这些人根本没打算进行任何改革。葛萝丝蔓已在前年年底辞掉合唱团指挥的工作,她对合唱团管理阶层有一肚子牢骚。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后,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就无法再得到奥地利皇室的供养,所有经费必须自行筹措。葛萝丝蔓批评现在合唱团的负责人把这些小朋友当做摇钱树,他们不但得在许多音乐会中登台演唱,还得支援各种录音、表演。例如维也纳歌剧院就常常来向他们“借人”,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也不时找上他们,要他们派员参加新年音乐会、史特劳斯圆舞曲之王音乐会之类的节目,这些都需要团员们辛苦排练。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每年光是演出的收入就超过3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他们出版CD唱片的版税收入。但孩子们挣来的钱大部分都进了团方的口袋,每位团员在团内的几年时间里,拿到的钱总数不会超过10万美元。

对这些指控,团方一概否认,甚至指称修柏的日记是杜撰和捏造出来的。然而这件事已令许多奥地利人非常反感,如果合唱团管理阶层无视外界的批评,继续坚持剥削团员的“传统”,他们很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面临招收不到团员的窘境。

[摘自台湾《时报周刊》]

猜你喜欢

小男生维也纳合唱团
“最具期待小明星”
青蛙合唱团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图说
好戏正上演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
胡同里的口哨声
甘油白醋美白法
男孩和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