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择运动鞋

2000-06-06王洁宾蔚福增

大众健康 2000年5期
关键词:脚掌鞋底受力

王洁宾 蔚福增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开始热衷于长跑、网球等运动。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推动了体育用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单就运动鞋来讲,有的专业鞋店销售的运动鞋鞋型就有60多种。有时这些鞋型差别非常细微,并常冠以连售货员都不十分理解的术语和名称,如防护包层、防滑鞋体、双密度鞋底和微孔状夹层等名词,而这些名词已成为长跑运动者的时尚用语。

造成产品花样繁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花样的不断翻新并不都具有科学依据。商业运作及消费社会里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奢欲也是直接原因。

1.运动力学研究与运动鞋的设计应当承认,80年代的运动鞋的确与60年代大不相同。如果说运动鞋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作用依然较小的话,那么,它在保护长跑爱好者免受损伤方面则取得了长足进展。运动鞋的设计制作不再像原来那样,单凭巧手鞋匠们积累的经验,而是综合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英美人喜爱慢速长跑,他们有的选择郊外林间或草地;有的选择运动场或柏油路。长跑距离因人而异,再加上跑步的姿势不同,这就促使运动鞋样式不断翻新,出现了适应不同情况的多种鞋型。而分析跑步姿势,更确切地讲是跑步时落地的方式,是所有运动鞋设计研究的基点。

2.跑步姿势与运动鞋的选择当从侧面观察跑步姿势时,会发现大多数的长跑爱好者,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自然路面上,都习惯脚跟先落地,然后着力点移向前脚掌,同时脚跟离地,由前脚掌发力迈出脚;比较少数的人用全脚掌着地,更少数的人像在短跑或冲刺时那样用前脚掌着地。在脚触地的同时,脚和踝会在脚横切面上转动。脚触地时,胫骨稍向内侧,即身体纵轴侧倾斜(这时两膝间距比两踝间距大)。如果落地时脚、踝转动使脚内侧触地,就称为内旋;反之,如果脚外侧触地就称为外旋。从跑步者的后面观察时可见内旋时鞋底侧受压,外侧向上翻,而外旋时则相反。无论是内旋还是外旋,胫骨纵轴与跟骨纵轴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易造成踝关节疲劳和损伤。矫正跑步资势的内外旋可通过合适的运动鞋实现。以矫正内旋为例,可在设计运动鞋时,使鞋底内侧略厚于外侧,或在鞋底内侧用较硬的材料,而在外侧用较软的材料,使脚落地时,向较低(或较软的)的外侧倾斜。也可通过在鞋内近身体纵轴侧加衬垫来达到同样目的。根据落地时是脚跟还是前脚掌先着地,衬垫的位置应适当向后或向前调整,以提高矫正效果。有经验的售货员可通过观察顾客走路的姿势,来确定其是否需要矫正内外旋。长跑爱好者也可根据自己运动鞋底的磨损情况,对自己的跑步姿势有一个大致了解。如跑步内旋则鞋底内侧边缘磨损较重,而若外旋则外侧边缘磨损严重。

3.运动鞋对地面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在前面我们已提到,跑步过程易出现肌肉和肌腱拉伤、疲劳性骨折等,这些损伤与跑步过程中下肢受力的强度密切相关。如前所述,长跑爱好者首先是脚跟受力,然后着力点前移至前脚掌。受力大小取决于长跑爱好者的个人情况,如脚型、体重,跑步的速度、频率、地面情况,以及尤为重要的运动鞋鞋底特性。赤足慢速长跑时,地面受垂直向下的压力很快达到第一个峰值(相当于体重的2倍),然后压力随着着力点移向前脚掌而减弱,在前脚掌发力迈出第一步时,压力达到第二个峰值。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缓冲性的厚底运动鞋将极大地改变受力情况。首先第一个受力高峰值出现稍稍延缓,最大强度减少约20%,同时,由于前脚掌着地而出现的第二个受力峰值完全被掩盖和包含在第一个中。受力大小变化的时间也延长了5倍。当然,鞋底的缓冲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厚度,也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缓冲性,但迄今为止,运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尚不能让我们精确地确定材料缓冲性和弹性的最佳组合。

长跑爱好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运动鞋。以参加长跑比赛为目的的爱好者可选择鞋底轻便和弹性好的运动鞋。以健身为目的的长跑爱好者则应选择有利于保护关节和肌腱的鞋型。如果体重较重,或膝关节、跟腱、踝关节受过伤,应选择厚底运动鞋,以减轻脚跟所受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这样会使冲击力逐渐传至脚上。

猜你喜欢

脚掌鞋底受力
雪球上的红脚掌
画与理
旅行拖鞋
大脚掌的小鸭子
鞋底防滑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新型健身、康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