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知道盲”及其误区

2000-06-06

大众健康 2000年11期
关键词:鸡血蛋黄保健

周 石

不久前,见到一份来稿讲述:某市一位职工发现自己肛门有蛲虫,便异想天开地找来一根胶管,接到水龙头上,另一头插进肛门,用自来水冲洗肠道。过了一会儿,忽听腹内一声闷响,腹痛异常,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这种轻举妄动使他肠道破裂,腹膜感染……

此事是否属实,我未调查,但这类因缺少医学科学知识,盲目追求健康而陷入误区者并非罕见。受“科盲”、“法盲”称谓的启示,本文姑且称这些陷入误区者为“健康知识盲”吧。

去年,我曾在朋友处见到一位面容憔悴的老者,自称用“尿疗”保健多年,即将每早醒来第一泡尿接到杯子里自饮。他还将家中患精神病的儿子也拉进“喝尿族”的队伍。显然,这位也是“健康知识盲”。那天,他从层层包裹的塑料袋中拿出一个气味异常的煮鸡蛋,据说是用老虎尿泡过的,其强身作用更大。看他那沾沾自喜、如获至宝的样子,真让人感到可笑又可悲。

具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尿是机体代谢排出的废物,含有尿素、肌酐等有害物质,而喝尿族却硬要把这样的东西喝下去,显然是违背科学道理的。

像这类把健康误区当保健时尚的,还有红茶菌热、信息棒热、信息树热等,最典型的要数1967年国内各地兴起的打鸡血热:热衷此道者怀抱大公鸡,如抱宠物一般,排在医院注射室门前,等着把鸡血抽出来注入自己体内。现在,许多人因担心血液污染而不愿输血,可那时的人对打鸡血不但不惧还自以为得计。记得当时还有份油印材料宣称:注射鸡血后,面色红润,性格好斗,酷似公鸡。这种荒诞的闹剧,当年的许多人却虔诚地参与过,这也是没有健康知识的缘故吧。

帮助“健康知识盲”者扫盲,不仅可避免个体陷入健康误区;而且群体的扫盲,还将彻底扫除产生健康误区的基础。因此,各类医学科普期刊应不辱使命,把扫“盲”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一步增强科普稿件的科学性、准确性,引导群众辩证理解医学保健知识,逐步提高群众的医学知识水平。

科学性是科普期刊的灵魂,刊出的科普文章不应有半点虚假失误,否则贻害无穷。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曾告诫说:一个医生给病人开错了药方,危害的只是一个人;一篇医学科普文章不科学,则危害的是一批人。医学科普介绍的防病治病方法,必须是经医学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的成熟方法。像抗癌秘方一类未经医学科学验证的就不宜宣传。

人体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维护健康、战胜疾病是一个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因此介绍医学科普知识应力避片面性,以免误导。如老年人吃蛋黄是否有益熁卮鹁陀τ小岸取保即吃一两个是可以的。可有的科普文章却只讲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对心血管不利,而不讲蛋黄中同时存在卵磷脂,可防止胆固醇沉积,有保护心血管作用。这种“取舍”显然也是有违科学的。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根据实际条件,尽量提供最新、最先进的医药学信息,以供群众保健参考。10年前,卫生部原副部长顾英奇就说过:“我主张随着群众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步增加一点这方面的介绍,以便逐步开拓群众的视野,提高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否则群众的医学知识就无法提高。记得在70年代,在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详细说明。而现在懂得“冠心病”常识的人很多,知识界懂的人就更多些,这就是科普宣传的效果。过去人们对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遗传工程、染色体、免疫功能、内分泌等一无所知,对糖尿病、胆结石、肾疾患、溃疡病、肺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患、帕金森氏病等等也所知甚少。然而近十年来,通过不断地反复宣传,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循序渐进,耳濡目染,逐渐熏陶,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学常识水平。”

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健康知识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大众,必能主动扫除种种健康误区,树立科学卫生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保健方式。

猜你喜欢

鸡血蛋黄保健
快来吐槽
快来吐槽
蛋黄
爆浆圆圆酥
最新关注
“鸡血哥”来了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
磁性保健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