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记者之最

2000-02-16

新闻记者 2000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学

宗 梓

中国最早的新闻工作者

梁发(1789~1855),又名梁亚发,广东高明三洲古劳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1岁就学于私塾,15岁到广州谋生,初学制笔,继学雕版。1815年应邀偕英国传教士米怜到马六甲从事印刷工作。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日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梁发先是担任刻印工作,继而协助撰稿,在该刊发表过不少宣传教义的文章。1855年4月12日,梁发病逝于广州。

中国第一个女报人

裘毓芳(生卒年月不详),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1895年11月,与叔父裘廷梁合作,在无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五日刊),第五期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主持该报编务,从此开始了新闻生涯。1898年7月,她担任了上海《官话女学报》(旬刊)的主笔。同年8月,她与叔父裘廷梁一起,还以《无锡白话报》馆为发起单位,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白话学会”。

中国最早采访国际会议的记者

胡政之(1889~1949),名霖,字政之,笔名冷观,四川成都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律。1911年回国,1912年起在《大共和日报》任职。1919年以《大公报》记者身份并作为唯一的中国记者采访了“巴黎和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出国采访国际会议的记者。1920年回国后,参加《新社会报》工作,任总编辑。1921年创办“国闻通讯社”,自任社长。后接办《大公报》,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1949年病逝于上海。

中国第一位新闻摄影记者

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人。自幼喜爱摄影,1910年到上海《申报》馆业务部任职,工作之余也时为《申报》拍些新闻照片。1928年,《上海时报》从国外引进制作新闻照片的机器,郎静山应聘成为该报的新闻摄影记者,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之后,他与胡伯翔组织了中国摄影学社,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摄影展。1995年病逝于台北。

最早到国外学习新闻学课程的中国记者

林白水(1873~1926),初名獬,改名万里,字少泉,号退室学者、白话道人,中年后笔名为白水,福建侯官人。1903年前后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专攻法律时,兼修新闻,成为中国在国外选修新闻课程的第一人。林白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创办了《公言报》、《社会日报》。1926年8月6日因发表文章《官僚之运气》,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最早被杀害的中国记者

沈荩(1827~1903),原名克诚,字愚溪,又字禹希、北山,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曾积极参加维新运动。1900年应聘为一家日本报纸当记者。1903年,清政府与帝俄政府商定了出卖东三省及内蒙古一带路政税权及其他领土主权的《中俄密约》七条。沈荩从相熟的亲贵大臣处得到全文后,通过国内外报刊详为透露,使清廷的卖国罪行大白于天下,舆论为之哗然。因此受到清廷的忌恨,1903年7月被捕,判处“杖毙”,死得极惨。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驻外记者

李何(1918~1962),原名洪履和,福建省福州人。1938年从武汉到延安,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到新疆工作,改名李何,任《新疆日报》国际版编辑。1946年2月回到延安,在新华社工作。1950年3月,新华社在莫斯科建立了新华社的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李何和夫人瞿独伊(瞿秋白之女)一起被派往莫斯科担任特派记者。1954年,又兼任《人民日报》驻苏联记者。1958年回国,任《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1962年在北京病逝。

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

童兵(1942~),原名童宝根,浙江绍兴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师从甘惜分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获文学(新闻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4年攻读在职博士学位,1988年通过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研究》的答辩,获法学(新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现为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女博士

郭镇之(1951~),生于江苏镇江,1951年到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采编专业,一年后破格录取为研究生。1982年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方汉奇教授。1988年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为《中国电视史稿》,获得法学(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

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后

陆地(1964~),祖籍安徽固镇。1981年起,先后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就读,1999年获文学(新闻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作为我国第一个计划内全脱产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电视产业方面的专题研究。曾在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单位任记者、编辑、秘书等职。著有《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并参与研究和制定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中国首批网络记者

199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派出记者王淑军、罗华赴澳门采访澳门回归,他们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协调《人民日报》赴澳门采访团记者的文字、图片报道,及时发回网络版以便上网发布;二是自己采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新闻,专供该报网络版“澳门回归”专题使用。因此,王淑军和罗华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派出的网络记者。

第一个名字被用作街道名称的中国记者

许宝健,《经济日报》记者。1992年5月,他采写的《从孟楼到孟楼》的长篇通讯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后,引起了豫鄂两省的强烈反响,两省省委书记分别到实地考察并作批示。1992年5月28日,河南孟楼规划的15条街道全面贯通,为感谢记者,便把新建连接两个孟楼的街道命名为“宝健路”。

中国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

徐曼(1940~),原名徐乃文,播音用名徐曼,山东掖县人,女。1960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班学习,1961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任播音员。198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节目,徐曼担任了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这档节目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被誉为“和平的使者”、“知心的大姐”。

中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沈力(1933~),原名沈立环,江苏吴江人,女。1957年由部队转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创办,她被选为电视播音员,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电视播音员。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为您服务》节目,她又担任了这个节目的主编兼主持人,从而又成为中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猜你喜欢

新闻学
学习新媒体专题课的感受
从新闻业界到学界 如何培养优秀新闻人
新闻学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对民国时期新闻学的研究
数据时代的新闻学研究
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浅谈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力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参与国家智库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