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从美国归来

1999-06-14刘爱君

南风窗 1999年6期
关键词:赔偿金克林顿劳工

刘爱君

出国留学---归国创业---走向世界,这是段祺华选择的一条道路。虽然,他的律师生涯已经令他走进了美国的主流社会,然而他认为,一个拿着美国绿卡的中国人,光在外面骂自己的国家,是不会被人看得起的。只有凭自己的学识、才干,努力为国家做点事情,国家好了,中国人在外面才更有骨气。他说等他退休后,要用英文写一部关于自己的律师所---"段和段"的故事,并把它拍成电影。他要让世界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的。

克林顿的亲笔签名信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一个精致的镜框中镶嵌着一封白宫来信,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7月15日在段和段律师所开业时写给段祺华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查理·段先生(段祺华的英文名字),非常感谢您告知我贵事务所开业的喜讯,在此祝愿事务所万事顺利。"后面是克林顿总统的亲笔签名。

1992年,正值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克林顿在竞选纲领中把贸易与政治混为一谈。此时,就职于美国威廉·克斯诺及吉布斯律师所担任中国法律顾问的段祺华再也坐不住了,他提笔给克林顿写了一封长信,力陈贸易必须与政治分开,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不能改变的理由。1993年1月14日,段祺华收到了已经当选为总统的克林顿的回信。信中说,他感谢段给他写信,作为总统,他在对中国政策的重大决定时会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也包括段在信中提的想法……

收到克林顿的来信,段祺华自然非常高兴。但一位美国友人开玩笑说,在美国,收到由总统亲笔签名的信才算本事,而段祺华收到的只不过是电脑签字的信件。时值1993年4月,段祺华正在为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开业做准备,于是他亲自给克林顿寄去了第二封信。他在信中说:"总统先生,我现在离开美国返回大陆去办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由于我们所代表美商客户,贸易最惠国待遇至关重要,如果您取消了这一待遇,美国公司得撤回老家,我这个小小的事务所也就难以为继了……"

信发出几个月,一直没有消息。就在段祺华差不多忘了这件事的时候,6月,克林顿总统宣布无条件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7月,一封由克林顿亲自签名的来信送到了段祺华的办公桌上。去年克林顿总统在上海访问期间,段祺华作为中国律师代表两次受邀参加有关活动。在克林顿总统与美国商会代表的早餐会上,总统身边的法律助理还特地向总统介绍了段祺华和他的"段和段"。开业几年,"段和段"已参与引进外资十多亿美元。

把赔偿送到每一个中国人手中

90年代初,美国司法界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中国劳工赔偿案。该案系塞班岛一家美国公司,因克扣中国劳工工资而遭到美国劳工部的起诉,最终美国法院判这家公司赔偿中国劳工共1200万美元。由于此案涉及中国劳工2300人,且大部分劳工已经回国,因而美国劳工部决定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一家律师所具体承办赔偿金的发放工作。为中国人服务,义不容辞。刚刚成立不久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接到邀标后,用了两周的时间设计了三套方案,向美国劳工部递交了一份长达60页的标书和律师合同,并最终中标。

根据劳工部提供的资料,2300名中国劳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农村或山区,寻人工作真如大海捞针。依照美国法律,如果在规定期间找不到劳工本人来领取赔偿金,便要将款项收归美国国库。"段和段"先后在华东、华南等地的10多家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广告费足足花了70多万元人民币。因为这个项目的律师费是包干制,有人认为段祺华疯了,这不是做赔本买卖吗?可段祺华说,就算赔本,也要把这笔钱送到中国同胞手中。

一连几个月,"段和段"的律师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分头到上海、汕头、厦门等地发放赔偿金。在汕头发放第一期赔偿金的最后一天,一名女工因为生孩子,让父亲代为前往。但按照规定,赔偿金必须本人领取。为了等女工亲自到来,律师们更换了回程机票,一直等到女工领取到赔偿金后才返回。

美国劳工部专门派员监督了整个发放过程,经过两期发放,整个赔偿金的发还率达96%,连美国劳工部的官员都赞叹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段和段",无可挑剔。

5年来,段祺华先后承办重大涉外案件15件,为中国当事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多美元,代理索赔2000多万美元。其中,在美国某公司状告中国抽纱上海进出口公司侵权的巨额索赔案中,段祺华不但迫使美国公司无条件撤诉,反而从对方手中要回欠款200万美元。

曾经身处异国他乡,曾经饱尝别人冷眼的段祺华,一直都希望用手中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的同胞。

28岁的苏建华是上海金山石油公司的建筑工人,1994年2月1日,在施工中被一钢柱砸坏了脊椎,造成高位截瘫。金山公司支付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1995年,金山公司向上海中院起诉,要求承销这个肇事钢柱的美国CC公司给苏建华以赔偿。段祺华作为CC公司的代理人,在研究了案情后,认为CC公司只不过是承销商,不应负此责任。他建议原、被告应联合起来,去美国告钢柱的生产厂家。想不到这一建议被苏建华一口回绝,认为段祺华在耍花招。本来,段祺华只要照常打官司便行了。但想到要与一个后半生生活无着的年轻人对簿公堂,而且结果很可能是苏建华败诉,他就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个年轻人得到合理的赔偿。于是,他让夫人段周祺律师到苏建华家与他谈心。"段和段"的真情实意终于打动了苏建华,他同意让段祺华为他代理这场官司。

在法庭上,对方律师不屑一顾地说,中国工人不值钱,1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已经足够了。段祺华严厉地说:"你不要用10年前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中国。10年前我的当事人每个月60元工资,现在已经2000多,照这个发展速度,你该赔500万。你看70年代的韩国和日本,那时他们的工资与今天的中国工人差不多,可现在日本工人的工资已超过美国工人。1988年我当律师时的工资是150元人民币,现在我的秘书一个月工资超过3000元,而我的工资可能比你们在座的美国律师都要高。"段祺华的话令对方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架子,最后提出和解。这一次,他为苏建华索回29万美元的赔偿。

我要回中国去开业

段祺华1983年从华东政法学院本科毕业,那时他想走一条知识分子之路,读硕士、博士,然后留在学校做个教授。读硕士学位时他还做过文学梦,出版过中篇小说《心灵的震颤》。后来,他有机会到香港翁余阮律师行学习,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一些律师朋友,对律师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上海,他辞去了华东政法学院香港法研究室主任的职务,到上海一家涉外律师事务所干起了律师。可惜的是,那时上海涉外业务少得可怜,段祺华不甘心整天拿着150元人民币的月工资在办公室睡大觉。1988年,他自费到美国深造。

1990年,段祺华拿到了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他当时的毕业论文写的是《论在中国开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可能性》。想不到,美国导师嘲笑他异想天开,只给他打3.2分。导师说:"你要是真的在中国开办了私人律师所,我给你打满分,而且把我的位置让给你。"段祺华告诉老师:"我会试试看。"

1992年,当段祺华决定离开美国回中国开办律师所的时候,他的朋友都不理解。大家都说,在美国辛苦几年,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做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何必要回去受苦。但段祺华还是坚定地带着他所有的家当回了上海。

当时,他提出的创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想法受到许多阻挠,但段祺华没有灰溜溜地回美国,而是坚定地留了下来。他坚信,一个开放的国家需要不同类型的律师事务所。1992年11月,他终于得到中国司法部、上海市司法局等部门的批准,成立中国第一个由留学生归国开办的律师所。1993年4月,段祺华和夫人段周琪合办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在上海浦东正式挂牌。次年,"段和段"在美国西雅图的分所开张营业。

当年,段祺华曾含着热泪看《北京人在纽约》,但是他也明白,王起明所代表的中国人已经不是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美国的精英人员已跻身美国主流社会,他们有的进入高科技顶尖公司,有的自己开业,让世界为之刮目。相信下一部《中国人在美国》一定会更精彩。□(编辑:肖霄)

猜你喜欢

赔偿金克林顿劳工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案名:马某琳申请死亡赔偿金再审案 主题:尽主要扶养义务的非直系亲属能否领取死亡赔偿金
BP漏油赔偿金或再增20亿美元
目击
试论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分割①——以二者的性质为基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