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突发危机如何自持

1999-06-06杨津广

大众健康 1999年6期
关键词:高考落榜习惯性王先生

杨津广

王先生为妻子患了胃癌,急得彻夜难眠。此时,他儿子又因车祸身亡。他边处理丧事,边安慰妻子,但是1周后他竟服毒自杀了。

这是亡者家属在心理咨询时所作的简单陈述。

当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出现超出人们应付能力的事件时,我们称遇到危机。

处于危机中的人,多数会感到焦虑不安、恐惧、失助,甚至无法接受不幸事实。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姆等人的调查研究,人们心目中的重大危机依次为配偶死亡、离婚、亲属死亡、失去健康、失业等。亦即面临丧失(或可能丧失)某种关系、角色或拥有物时,最容易感受到面临危机的压力。

根据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人对危机的反应,深受其认知倾向影响。如王先生丧子后认为:“失去儿子,就没有再活下去的意义了”,于是服毒自杀。扩大事件的后果,也是促使人钻牛角尖的原因之一。如高考落榜,考生可能这样想:“我太丢人了,一定会被人嘲笑!我该怎样面对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呢?”故此深感自卑而出走或离校。如果受挫者的心思意念都用在如何面对可能受人耻笑的假设状况上,而不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思考上,即可能丧失面对危机的能力和机会。

此外,当危机发生时,将意外的危机发生归咎于自我,并自我责备的情形亦颇常见。如“我为什么不早点注意身体呢?那就不会有今天的情形了”;“丈夫有婚外恋,一定是我不够好”;“孩子遇到这种事件,是我的命运太坏了”等,这些不符合客观的想象或观念,使得当事人陷入自贬、自卑、失助和沮丧的恶性循环中。

对每个人而言,危机都是一种挑战。如果我们不幸重复遭遇打击,可能会产生一种绝望感,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失助感”。一旦有这种失助感,便开始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任何事情。在夸大的信念中,有“反正不管我怎样做,都不能好”的无力感。它使长期受虐的妇女不去求救;失业的人不积极找工作;高考落榜的学生放弃努力学习;癌症病人不接受治疗。自觉无力解决问题的人,往往陷入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如不说话、吸烟、饮酒、睡大觉。

学会如何面对危机,避免陷入无尽的沮丧,在苦难中培养坚强的毅力和增加适应的智慧,对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我想从认知理论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遭遇重大事件时,首先应检查自己一些习惯性的想法(或信念),是否有助于对事件的处理?有无习惯性的非理性(不合理的)想法?我们的猜测是否合乎现实?有无夸大其严重性?

2.审视自己在危机面前的思维,如有非理性的、过于片面、绝对化的想法,应及时自我批判纠正,并努力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光想寻找毫无缺撼的抉择或是完美的解决办法,其实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3.将危机视为转机。我们应在不能逃避和控制的境遇中,学习转换对事件认知和解释的方法,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艺术。危机虽然不受欢迎,但是既然无法避免,不如利用此机会学习适应和应对。

猜你喜欢

高考落榜习惯性王先生
不速之客
铁匠铺
招呼
懒散和坚持
只要不轻言放弃
寻狗启事
见鬼了
“过去常常”困扰人
见鬼了
我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