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有小老外

1998-12-31徐文敏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8年4期
关键词:沙拉老外洗碗

徐文敏

可娜,她还有一大串英文名字,我记不住,索性不记了。她八月底来北京,参加三个月的短期汉语班学习。她和她的同学来自美国十余所中学。她们分散地住在中国同学、老师家中。可娜成了我们家庭的一员。

家有小老外,麻烦事儿自然增加许多吧?先说吃。东西方饮食习惯大不相同,我会做的“西餐”仅限于面包抹黄油、果酱、水果沙拉、蔬菜沙拉什么的。吃不好,把她饿瘦了可怎么办?再说住。原来自家人随意惯了,多出一位洋妞儿,是不是还得考虑“国际影响”,坐、卧、穿着也得注意形象吧。她是不是太随意,听说有的美国人“自由”惯了,得哪儿坐哪儿,地上坐完了床上坐,那还不得三天两头洗床单?总而言之,着实愁得不得了。

然而,愁日子大约只有三四天。可娜是个极随和、极规矩的学生。语言虽然不很通,但是她知道照我们的样子做,进门换拖鞋,自己的“势力范围”每天收拾得很利索。饭前帮助择菜,饭后张罗洗碗。她说中国饭菜很好吃,每顿饭都吃得津津有味。

可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可娜在,全家人说话都是中英文结合,常常因为理解问题引得哄堂大笑;可娜在,两个孩子一起嬉笑玩耍,总是充满欢乐;可娜在,家里就有说不完的笑话,讲不完的故事……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把可娜当成了自家人。

可娜很节俭。她买东西总要货比三家。来我家的第三天,我陪她去买笔记本。住处附近的大商场、小店铺几乎转了个遍,最后选了价格最低的一家。她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她省了三十多块钱。最初几天,家里有整瓶的矿泉水,我们给自己的女儿上学时带一瓶,给她带一瓶。后来,整瓶的快喝没了,她就提出“把水弄得很热(烧开),再让它凉,装进瓶子里”。从此以后,每晚我们必做的事情多了一件:用两个大杯子晾凉白开。可娜每天上学带一瓶水,从不例外。她的父亲是西方小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如此节俭真的让人赞叹不已。

可娜很懂礼貌,有时甚至让我们过意不去。

有一次,我们正在吃饭,她妈妈从美国打来电话,我们示意她可以接电话。可是,她接过电话叽里咕噜说了几句便挂了。她告诉我们,她对妈妈说我们正在吃饭,让她过半小时再打来。

我们说“你妈妈从那么远的地方打电话,接通了不容易,应该多说一会儿,不影响我们吃饭”。她却坚持说“那样不礼貌”。

还有一次,可娜正在洗碗,她妈妈打来电话。趁她去接电话,我动手洗碗。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她又过来了,执意让我走开,她一个人洗碗,并对我说“我告诉妈妈,我在洗碗,我的妈妈让我先洗碗后说话。我应该先洗碗,一会儿妈妈还会打电话来”。

我拗不过她,退出厨房。望着她的背影,由衷地感到人家教育有道。

可娜对学业十分认真。她的其他美国同学住的中国家庭都有电话,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差不多都是问作业,商量功课。有一天居然没来电话,可娜一个人专心致致地写写算算。

我不禁好奇地问:“今天怎么没有电话?”可娜告诉我“这是一个考试。教师给我们题,可以在家里做。但是我们不能互相联系”。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出了“自律”一词。美国学生热情外向,有时散漫近于“发疯”,但是他们懂得考试的严肃性,绝不掺假。

家有小老外,我倒觉得自己成了被教育者。可娜的种种言行,总在打动我、感染我。三个月时间不长,可娜就要离开我家,离开中国了。说实在的,还真有点舍不得了呢!

(王燕、肖旻摘自1997年12月21日《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沙拉老外洗碗
Going on a Picnic
蔬菜沙拉
洗碗记
洗碗记
吃饺子
沙拉裙
第一次洗碗
超贵的洗碗神器
老外识字
“老外”眼中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