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8号冲击波

1995-08-22夏雨

中国青年 1995年2期
关键词:制片厂

夏雨

有人说:现在改革不是主义之争,而是利益之争。全国上下议论颇多的电影发行制度改革今年又起风浪——

348号不是台风的代号,也不是战争行动的密码,而是广电部电影局在1994年8月1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的文件号码。

虽然这个文件算上标题还不到550字,但是在全国50万电影发行放映职工心理上的震撼强似一场地震。其实,在这不过500多字的文件中,其能量的核心只有一句话:“经部领导批准,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电影制片厂生产及中影公司进口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纪录片)一经国家电影审查通过并颁发准映证后,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即有权向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黑龙江……等省、市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而其关键在“各级”两个字。

我国电影发行体制和我国的行政体制是一样的,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叠叠井井有条。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统领全局,各省市电影公司守土有责,下有地、县、市直至公社放映队,体制完整“片路通畅”。但这是过去的故事。1993年广电部电影局发了个3号文件,把中影公司国内影片发行权一刀切给了各电影厂。这本来是国内16家电影制片厂要求了多年的事,如今真的把权还给他们了,他们反倒手足无措了。因为赶走了一个婆婆,又供起了一群婆婆。各省市电影公司各踞一方,垄断着当地市场,制片厂要提着片子一家家去拜,还只是当地发行公司一口价,制片厂根本没有还价的资格,把影片“挥泪大甩卖”。结果是3号文件虽然是电影改革突破性的举动,却也落下了个把“一统天下变成了分封割据”的名声。而“348”的威力所在就是要打碎地区垄断,彻底把市场放开。这一彻底放开搅乱了电影人的心。就连电影学院这高等学府里的教授都说,1995年可能是电影市场混乱的一年,也是乱世出英雄的一年。乱在什么地方,又能出什么英雄呢?

中国的电影市场用计划经济管理已经四十几年了,从上到下已经习惯了上面拿片子底下放,底下挣钱上面收的管理模式。而影院和发行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才能适应即将开放的市场经济,现在还都说不清楚呢。“348”以后,制片厂提着片子到影院,影院倒是敢接敢放了,影院放了片子不给钱怎么办?放映收入10万,只对制片厂说5万怎么办?影院只管放片而不管宣传,对影片放映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怎么办?各地区为了地方利益采取地方保护政策怎么办?……这并不是多虑,因为在此之前,电影发行环节的三角债曾达9000多万,电影厂总不能再雇一帮人天天到影院里去坐着吧!我国电影市场远还没有到规范经营的程度,而且电影市场的许多经营者,远还没有达到按照市场经济的商业道德来规范自己行为的地步。市场虽然放开了,可乱子还多着呢!

虽然广电部采取先吹风后实行的做法,但是人们仍旧担心“348”只是上面一阵风吹过,地下一层土卷起,扎不下根。在“348”执行还有几个月前,已经有的地方推出相应的政策,让影片在经过广电部审查通过之后,必须要再在地方的一级政府得到放映许可证,方可入“境”。如此做来,“348”将会形同虚设。

既然是主管部门已经审查通过的影片,为什么地方还要设置障碍呢?说到底是个利益问题。原来,影片通过省市一级电影发行公司的流通,会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少的收益。一旦“348”通行起来,电影院会因此而得益,影院所在的地方税收也会增加,可是省市一级的公司就面临着无事可做的局面,甚至关系到它的存亡。而使这种上下局面得以存在的原因是电影现有管理机制的矛盾。现在电影制作和全国发行是由广电部管,而各个省市的放映管理则由各地文化厅负责,上下不是一个系统,在执行政策时难免不出现冲突。

对“348”最欢迎的应该是电影院和制片单位。因为“348”的最终结局是减少发行环节,使在同一地区之内可以有多个发行单位来竞争,甚至可以找一两家大影院搞独家放映,电影厂的影片有了多个买主,自然可以卖个好价钱。这样,电影的放映利润最大限度地留在了制片和影院这两头。而电影业能不能再振兴也在这两头:目前我国的电影业,制片缺少资金,无力拍好片、拍大片;影院设备陈旧,放映效果差,使观众渐渐离开影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348”的震撼之处就在它有可能打破这个格局,且对于好像已经是气血两亏的电影制片业,无疑是一剂“大补丸”。只是,“348”号冲击波真能够席卷中国大陆么?这剂“大补丸”是不是真那么好吃?人们还在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制片厂
《中国银幕》制片厂巡礼
《我为歌狂》将拍真人版电视剧
落寞或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