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机会在不完美中

1995-08-22马清运

中国青年 1995年2期
关键词:建筑系安逸建筑师

应该说马清运有让人羡慕的生活,他还不到30岁,却已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他和他的妻子在美国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同龄人。然而最近他却在忙着办各种手续,准备放弃美国的安逸,回国来办一个小建筑师事务所。冬日的一个早晨,我兴致很浓地和他谈了3个多小时,下面是我们谈话的片段:

好机会在不完美中

问:听说美围加州的天空很蓝,很蓝,你为什么不去享受蓝天,却要回到这灰蒙蒙的北京?

答:就空气的纯净度而言,北京的确没法和加州比。但我的选择是在小安逸和大成就之间。我的看法是,在美国可以获得小安逸,却做不出大成就。但在中国,能让你做出大成就的事很多。

问:四年前,当你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时,不是死去活来要往美国跑吗?

答:我家很穷,在西部的黄土高坡上,我能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是很幸运的。但我的个性是永不满足,我不满足清华之大,北京之大,我还要去感受世界之大。

最初我在堪萨斯的州立大学学建筑,但很快发现,这个学校的学习重点是人文科学,他们更注重用文化的眼光,地域的眼光研究建筑,这种眼光很新,但不合我的兴趣,我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学到了要领。第二个学期我便转到了迈阿密大学,这个学校是把建筑作为艺术探讨的,有强烈的哲学气息,我很喜欢,并且获得了学校每年只评一个的最佳设计者大奖。很快,我又不满足了,我怕这个东海岸的美丽校园会过早地使我陷入空想和沉思,我还需要经验,需要实践。后来我又顺利地考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我选这所学校不光因为其建筑系驰名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好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它和中国有非常特殊的关系,它曾用第一批庚子赔款培养了中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成植、杨庭葆等许多大师,然后便是半个世纪的隔绝。我是梁思成先生之后在这里学习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我花了一年半时间读完了硕士学位,毕业典礼上,我又获得了理论荣誉奖。

毕业后我先在费城的一家公司当见习建筑师,一边通过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在大学任教,同时参加各种国际水平的设计竞赛,我的慕尼黑旧机场改造方案和威尼斯新车站设计都参加了竞赛展,说心里话,我参加这些竞赛很想赢的,但赢不了,因为我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学生,而是各国第一流的设计师。1993年冬天,我到了纽约,在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供职。纽约很大,建筑业非常成熟,起点高,成型的经验太多,甚至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完美。完美当然好,但太完美了,创造的机会也同时减少了。

应该说,我在美国过了4年不确定的生活,这种生活使我更多地了解了这个社会,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今天的美国更适合过安逸的生活。

问:现在,国内有很多青年人巴不得过安逸的生活,很多人都感觉活得很累,很没劲,很不踏实,不知你那种大成就的想法是从哪里跳出来的?

答:我可不是开玩笑,那是经过深思后的想法。这几年我几乎每年回一次国,并没有疏远中国的现状,我的话是有根据的。比如建筑,近几年在中国的城市耸立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这当然是好事,但当我们用建筑师的眼光仔细考察时就会发现,豪华气派背后透露着浮躁之气。一个好的建筑,并不是通过时髦和华丽表现出来。说得直白一点,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建筑首先要使人的生活舒适、卫生、方便;二是,建筑的材料和工艺要实用、经济、节俭,尽可能利用当时当地的材料;三是,要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特性。如果一个外观很漂亮的建筑扎扎实实建立在这样几个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算是好建筑。而我们中国这几年新建的很多建筑都是只图其表不图其里的,好像建筑首先是给人看的,其次才是给人住的。还有一种现象很突出,国内近来很时兴聘请美国一流的建筑师为我们作设计,这无疑会给大陆桌面底下炒更的建筑师一个好的标准——敬业精神和精良的工艺。但同时,他们也会把美国的作法,美国的文化强压给中国,其后果不仅在外观上,也包括实用价值。在纽约,可以说,纽约有多高,地下就有多深的设施,我们没有,而美国的建筑师未必懂得这点。中国需要自己成长起一代高水平的建筑师。请你帮我比较一下,从做出成就的机会来看,美国的完美和中国的不完美哪个更多些?

做大成就不仅要有机会,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没难度的事不能称为大成就。美国的难度是档次太高,高处不胜寒;中国不是,比如,中国地少人多,你要想办法给这么多人盖上舒适、卫生、方便的房子,很难;中国钱少,你要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很难;中国有很好的混凝土,有很好的烧砖工艺,有很好的建筑工匠,在人们宁愿用远洋而来的石头而不屑于本土材料的风气下充分利用它们,也不是件易事……这需要很高的智慧。

经过很多年的学习、游历,我对自己也有一个判断:我已经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建筑,却还不懂得怎么样把建筑做好。我准备回来后踏踏实实地做些事,做中国的东西,做好的东西。

谈到国内青年的一些情绪,我认为,美国人有一种思维方法很好: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是在所有问题都暴露的时候才能找到。我觉得中国正是处于各种问题都在暴露的时期,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个好机会。好机会就在不完美中,就在残缺中。

猜你喜欢

建筑系安逸建筑师
三星堆古人的“安逸”生活
胖胖的“建筑师”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当建筑师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