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帝王坟墓为何称“陵”

1992-01-01耀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5期
关键词:爵位战国时期土堆

耀 华

我国古代帝王的坟墓通称“陵”。帝王坟墓为什么称“陵”呢?

《易经》上说,“墓不封不树”。意思是说上古时代的墓不封土,墓旁也不栽种树木。到了周朝,才出现坟头,称“坟”。我国古代礼俗制度规定,坟和墓是有明显区别的:坟是埋葬死人后筑起的土堆;墓是墓地,即埋葬死人的处所。

战国时期,墓葬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改革。这时,不但墓主的陪葬品有严格的区别,而且墓葬的外观也开始趋于等级化,可以修建坟堆的,仅限于贵族阶层。“以爵等为丘封之度”,坟堆的高低大小取决于爵位的高低。《白虎通·崩薨》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民则不封土不种树。在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封建化的加速进展,一般墓葬都筑起高大的土堆,坟墓周围还栽种许多树木。公元前359年,秦国商鞅变法作了明确规定,大体上爵位官级越高,坟堆就越高,树也栽得越多,以至于国君的坟墓堆得高大如山陵。这即是帝王坟墓称“陵”的原由。

现在见到的帝王坟墓称“陵”的最早记载是《史记》里说的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和“惠文王葬公陵,惮武王葬永陵”,这是古代帝王坟墓称“陵”的开始。

秦汉时期,诸帝的坟墓更是越筑越高大。如秦始皇所葬之骊山,史载高50丈,现在看去,仍像一座小山。汉高祖葬长陵,其墓至今仍高80米。汉武帝葬茂陵,《关中记》载:“汉诸帝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因其规模巨大,故称山陵,远望之若山丘隆起,特别雄伟。

汉陵均为覆斗形状,全为夯土筑成,上小下大,显得稳重如山。但封土之丘不足以显示出巍峨壮观,所以唐代之后帝王坟墓一般是依山筑陵。

(陈昌喜摘自《周末》)

猜你喜欢

爵位战国时期土堆
松树岛土堆之谜
种树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土堆
主意
中山君有感于礼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孟子说仁德
诈与妄 奚可焉 凡出言 信为先
世袭制的起源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