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流行歌曲漫话

1992-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6期
关键词:歌坛老歌歌星

史 波

80年代初,台湾流行歌曲开始在大陆流行,近两年来流行面越来越广。与此同时,华人聚居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北美等地,台湾华语歌曲在歌坛独领风骚。“渲泄情感还是母语最习惯、最畅快”,这正是华语歌曲能在不同社会产生广泛共鸣的原因。

扎根于民歌运动

童安格、潘美辰、姜玉恒、赵传等人红遍我国大陆,张洪量、王杰等则走红香港。马来西亚去年度的中文歌曲排名榜中,前20名中有10名是台湾的作品;七八年前,台湾滚石唱片公司的录音带在马岛没能卖出3000盘。而今,一曲陈淑桦的《梦醒时分》就逼近15万大关,从而一扫过去香港出版的粤语歌的锐气。

这些成绩应归功于70年代的民歌运动。童安格、蔡琴、齐豫等都是从唱民歌起步进入歌坛的。民歌运动同时也带动了校园歌曲的创作,至今台湾校园中仍经常举行歌赛,许多歌星就是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不少唱片公司也仍采用这种方式寻觅人才,目前走红的潘美辰便是经此崛起的。987年,就读于南侨工商学校的潘美辰,看到学校广告栏有一张《创作歌谣比赛》的海报,平时就喜写词谱曲的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出了一首名叫《悔》的歌曲录音带,没想到竟获得演唱第二名、创作优胜的佳绩,从此成为“蓝与白”唱片公司旗下的一员,并在翌年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唱片《不要走,不要走》,从而正式进入歌坛。

流行歌曲小传

现在所谓的“流行歌曲”源于30年代的上海。当时,有声电影取代了无声片,电影插曲的需求刺激了歌曲的创作。《西子姑娘》、《秋水伊人》、《香格里拉》等都是历唱不衰的佳作,也是近代流行歌曲的源头。

当时,流落到上海的沙俄宫迁乐师和法国的录音师等捧红了周璇、姚莉等歌星。从此,流行歌曲打破了上下阶层界限,成为雅俗共赏的娱乐。

直至60年代,台湾听的都是上海时期的歌。70年代兴起的“校园民歌运动”刺激了流行歌曲的发展。校园歌曲清新、纯朴、旋律简单,容易上口,很快便由校园传唱到社会各阶层。此外,当时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主题插曲也曾风靡一时。

进入80年代后,当年的校园民歌手纷纷加入流行音乐行列,成为华语流行歌曲的生力军。此时的流行歌曲已全然商品化,讲求专精的包装和宣传,将歌曲和歌者全力推销给大众。近几年间,无论是王杰、张雨生,还是“小虎队”等偶像歌星的服饰和演唱形式,确实比过去的凤飞飞、刘义正等“老偶像”多元、精致。商业与传播媒介的密切结合,使流行歌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大众文化潮流。

而这两年,随着卡拉OK及KTV的流行,在伴奏、合音一全俱全的伴奏带衬托下,歌声透过麦克风的修饰、放大,使人们从中得到的乐趣与满足大为提高。如今,相约一起去歌厅唱歌或听歌已成为台湾普遍的社交和休息活动。

创作力是取胜的本钱

校园歌曲兴起后,歌手自己进行创作的风气渐盛,漂亮已不再是必备的条件,演唱实力和创作能力成了闯进歌坛的敲门砖。像以一曲《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成名的赵传便是凭借歌声和创作力立足于歌坛;即使“偶像型”如王杰也常有自己的作品问世;而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庚澄庆尤以才艺取胜。

“现在的观众喜欢有创作能力的歌手,这样的歌手艺术生命也较长。”一唱片公司制作人说。这种变化为台湾流行歌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歌坛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奠定了流行歌曲风行岛外的基础。

向岛外辐射

台湾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到岛外,得力于诸多因素,其中传播媒体的影响最大。卡拉OK的发明使流行歌曲如虎添翼。结合自我表现、渲泄感情、联谊交际等多种功能和卡拉OK,从开始的一支麦克风到现在的有影像声光效果的镭射影碟KTv,使人的唱歌欲望愈来愈强烈,也刺激了歌曲的产生。

自从我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10余亿人口的市场成为一个巨大的诱惑。“在香港,5万盒的磁带销售量便可荣获白金唱片,而童安格的带子在大陆一卖就是几百万,”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总经理刘毓华指出:“未来华语歌最大的市场在大陆。”港星因此纷纷改唱华语歌。

50年代的香港人一般只看广东大戏,60年代因文艺片的关系,流行歌星青山、姚苏荣等红了一阵,70年代电视连续剧的风行,带动了主题曲的流行,一时粤语歌极盛。但这两年,随着流行歌坛的发展趋势,歌星们也转唱华语歌。为了增强实力,香港有远见的人已开始培养创作人材。香港商业电台干脆将原播放英、日、中文歌的第二台改为中文台,立即受到听众的欢迎。

新加坡华语歌市场的扩大,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推行华语政策。除了目前正走红的郭富城、王杰、童安格等歌星外,狮城人似乎偏爱30年代上海时期的老歌,不论是出租车上还是卡拉OK歌厅,都回荡着周璇等人的歌。不久前,费玉清推出一系列老歌磁带,用现代人的情感诠释老歌,吸引了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可能也是促使这些老歌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马来西亚华人则喜欢浪漫的抒情歌曲,如《绿岛小夜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同在大陆和星岛一样,童安格也几乎是当地人最欣赏的歌手,相比之下,罗大佑在那里就显得孤独多了。这可能与马来华人的生存环境有关,因为这里的年轻人为了适应多元社会,从小就必须学汉语、马来语和英语,生活压力较大,舒缓优美的曲调正好缓解了他们紧张的心理。因此口语性强、表达直接的歌较受欢迎。台湾歌星张洪量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在马来就很受欢迎,连小孩都会对迟到或晚归的父母唱上一句“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中文歌市场虽不算大,但老一辈华侨偏好老歌,尤其是费玉清、蔡琴重新录制的。但随着移民的增加,市场潜力也逐渐显现。不久前,洛杉矶联邦广播公司邀请蔡琴前去演唱,令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而另一位受邀者周华健则迷倒了无数少女,使演唱会几乎欲罢不能。

未来谁家天下?

日渐扩大的“饼”,谁将能分得最多?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台湾流行歌曲很可能独占鳌头。但今后在与台湾相互交流的影响下,大陆流行歌坛是否也有可能抢到最大的一块“饼”?

(肖塞摘自《世界博览》)

猜你喜欢

歌坛老歌歌星
乐满世界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歌”
歌唱
柔情老歌
都有前途
令人瞩目的歌星
甩了几个男友
名人读《意林》
那首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