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第一号专利

1992-01-01[日]中松义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期
关键词:压缩空气屋子里念头

[日]中松义郎

在我中学时代,日本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的胜利气氛并不长久,随着战争扩展,物资日益匮乏。

在那时,报纸的版面上经常登载着“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标语。不仅石油,就连煤炭也作为军用物资,成为一般国民弄不到的贵重物品。与今日的日本极不相同,那是个粮食、衣服、一切都缺乏的艰苦年代。

随着战局的失利,国内进入了慢性饥饿状态。学生用品也发生了危机,橡皮成了稀有物品,纸张成了贵重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许在室内取暖。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学生们用毛毯裹上脚,头上戴着防空头巾,把灯泡涂上墨水,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

气温骤降的夜晚,令人浑身打颤的寒冷,使我头脑阵阵发疼。生有冻疮的手早已冻僵。人被寒冷所笼罩,工作效率极低。

我思考着是否有使人忘记寒冷的方法。其实,这种思考是用不着费神的,只要把屋子里搞暖和了,人们自然就不会感到寒冷。但是,用什么取暖呢?没有取暖的材料呀。

“在目前情况下,能弄到手的大量的取暖材料究竟有哪些呢?”我反复考虑着,但想不出个眉目来。难道除了忍耐之外,就无路可走了?

然而,冻僵的脑袋突然冒出个好主意,“虽然什么东西都没有,不是还有空气吗!”什么东西都要配给,唯有空气是充裕的。

“能否用空气来取暖呢?”虽然是想入非非,但这个念头把我紧紧抓住了。

我的头脑对我下了命令:“利用空气,使屋子里暖和起来!”当时我才中学二年级,还未学会难懂的物理,还不知空气是何物。“好吧,首先从空气开始研究!”

我查阅了许多书,发狂似地汲取有关空气特征的知识。在一本书中,我发现了对我的研究极为有用的介绍:要获取空气中的热量,只要对它急剧地压缩,高热就可随之产生,即:空气→压缩→高热。

要找的就是它!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只要压缩空气,就能产生热量!那么怎样压缩空气呢?产生的热又怎样收集呢?我先从制作气筒即汽缸开始试验。把活塞塞入气筒,进行空气压缩。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一定会产生热量。

实验在继续。多只气筒肯定比一只气筒的效果好。我把3只气筒合并在一起进行试验。打气的动力只有人力,我的脚不停踏动踏脚板,活塞就上下移动。寻找绝热的方法也绞尽了我的脑汁,3只气筒都用隔热层围住,再使热气进入一个箱子里。

不久,机器制成了,不过是个外观笨拙的试制品。“拜托了,快给我制造热量吧!”我祈祷着,把脚踏上踏板,使足了力气踏着。我听到了异样的空气悲鸣声,气筒吱吱作响,在不断地压迫着空气。

片刻之后,我把手靠近金属散热器,啊!这不热了吗?这样烫啊!大获成功了!我把这只外表不美观,但饱含心血的机器装进长30厘米、高25厘米、宽7厘米的箱子。我把它取名为“无燃料室内取暖装置”,并准备向专利局申请专利。

申请通过了。“无燃料室内取暖装置”成了我的第一号专利,当时的激动至今难忘。同时我也把当时的经验珍藏在心底:在“除空气外什么也没有”的绝路下,突然闪出“不是还有空气”的念头。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导致了“无燃料室内取暖装置”的诞生。

在发明和创造领域里是没有禁区的。当时的体验,在以后的几十年及至今日,都使我受益非浅,在发明或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冲破暗礁。试验中往往会不断产生“已经不行了,这个障碍太大了”这样的念头。你一旦灰心、放弃之日,就是你失败之时。

我已年过50,但在受到挫折和碰到严重障碍时,至今往往还会问自己:“你的第一号专利是怎样产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再也没有比“无燃料室内取暖装置”更能给我增添勇气的了。对我的取暖装置,也有人笑着奚落我:“叫人用脚‘嗨哟、‘嗨哟地踩踏板,即使屋子里不暖和,身体也会热起来啦!”

对于朋友不友好的嘲弄,我认真的回答说:“不!在我的许多发明中,我坚信‘无燃料室内取暖装置是最棒的!”

(向以斌摘自《发明与革新》1991.9)

猜你喜欢

压缩空气屋子里念头
压缩空气
早晨锻炼
屋子里的顶梁柱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有轨车辆是如何运行的?
压缩空气有妙用
鱼和水
I just want to go out
压缩空气的应用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