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不思蜀”的洋笑星

1991-01-01汪兆骞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1年12期
关键词:大山

汪兆骞

他来自遥远的枫叶之国,叫马克·罗斯维尔。他懂得入乡随俗的中国古训,负笈北大后,根据英文的谐音,起了个典型的中国名字,叫陆世伟。

中国观众都亲昵地管他叫大山,他对这如雷灌耳的称呼虽感愕然,竟也欣然接受,并正儿八经地印了名片。他还颇有点中国名士的遗风,在为报刊和观众题辞签名时,总留下篆字墨宝——大山。

一炮而红

1988年岁尾,瑞雪覆盖了勺园,刚刚从图书馆回来的陆世伟,还来不及拂去军绿棉大衣上的雪花,就被北京电视台匆匆拉去,和著名节目主持人阚丽君联袂主持“北京国际歌手邀请赛”。第一次走上中国舞台,对于自称有表演欲的他,是极兴奋的。他身着黑色西装,胸前戴朵小红花,手持话筒,面带异国情调的微笑,英俊而潇洒,站在他身旁的阚丽君则穿身粉红色旗袍,带着东方含蓄的笑容,,清丽而典雅。他机敏过人,妙语连珠,和阚丽君配合得珠联璧合,但这张陌生而漂亮的面孔,并没有给崇尚名人的北京观念留下多少印象。

事隔不久,当这位细高挑儿的洋学生再次出现在“198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联欢晚会”上的时候,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他在小品《夜归》中扮演年轻技术员许大山。他一亮相,单看他那身打扮,中式的绿军大衣,斜挎布书包,再一配上金发、碧眼、高鼻,这不伦不类的土洋结合,早已令人忍俊不禁。接着,见他在寒冷的冬夜捱在家门外,可怜巴巴又极具北京土话神韵的一声唤:“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啊!”把一个“惧内”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再三。从此,京城人人说大山,他的名声大振。

勺园小屋

大山住在北大勺园的3楼。这间敞亮的小屋,是他的客厅、书房兼卧室。一张小床,一个书橱,还有一张小小的书桌。墙上挂着装裱精致的条幅中堂,都是姜昆的手迹。行书条幅曰:“对同道心平实,于艺术抱忠诚”,字迹苍劲有力。中堂上,书有一大篆草“酒”字,下有几行小草:“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有人劝,会耍赖,天黑以前得回来。”写得洒脱狂放。两幅字一庄一谐,相映成趣,使小屋凭添几许书香气息,也道出了主人的美学旨趣。

几年学子生涯,大山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不仅装束有些中国化,一件套衫,一条牛仔短裤,一副中国学生模样,甚至连他的举止也颇有点中国味了。一投足,一举手,一颦一笑,无不透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

他用精巧的宜兴紫砂壶,为你沏上一壶茉莉花茶,那袅袅升腾的热气,那淡淡四溢的幽香,会使你和这位洋人的距离立刻缩短了。这紫砂壶和茶盅,大山说是他在朋友撺掇下,替厂家做广告所获的报酬,他说:“有了这套玩艺,来了客人,就甭再到四处去寻摸了。”

留学之前

大山出生在白求恩的故乡,母亲玛丽对中国十分友好,是加中人民友协会员,后随丈夫比尔到加拿大某银行驻美机构工作,几经努力,又被破例吸收为美中友协会员,并成为协会的积极分子。她整日亲自开车义务带领中国学者观光游览,或邀他们到家做客,然后端上一桌不大纯正,却也色、香、味俱佳的中国菜,让友人品尝她的烹调手艺。比尔早在1973年就作为加拿大一个石油代表团的成员,访问过“文革”后方兴未艾的中国,并有幸见到周总理。他是中国邮票迷,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邮票只缺15张,实在令人咂舌。大山的大哥也到过中国。

带着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崇敬和向往,在多伦多上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亚系,主修汉语。古老的中国文化,为他洞开了一个绚丽多彩又神秘莫测的世界,诱使他萌生了拜谒中国的愿望。真是天有神助,在他大学毕业时,正逢加拿大选派赴中国的留学生,良机莫错过,他立即提出申请。他的竞争对手多达百人,而他最终成了一个幸运者。不久,他春风得意地和5个伙伴,踏上了他心中的伊甸园——横亘着万里长城的中国。

他到北大后,主修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灿烂的文化,使他喜欢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在放暑假回加拿大时,也要带一大摞包括鲁迅作品在内的中国书籍。

在谈到鲁迅时,他沉思了一下说:“他的作品洋溢着一种奋斗精神。”足见他已初谙读书三味和中国文化的底蕴。

拜师学艺

大山学说相声,纯属偶然。1988年底,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衔命到北大给外国留学生辅导小品,他发现那个透着灵气的细高挑儿陆世伟,颇有点中国式的幽默感,就想教他说相声。后来阴错阳差,大山和姜昆、唐杰中有机会合说《名师高徒》,果然一炮而红,证实了丁广泉独具慧眼。在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余,大山渐渐品味到相声艺术的深奥和魅力。特别是姜、唐两位艺术家的高超艺技和十足的中国韵味,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羡慕不迭,于是异想天开,便有了惊人之举。

1989年底,大山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提着一盒点心,趁着冬夜朦胧的月色,躬身推开了姜昆家的门,然后作揖打躬:“我拜师傅来了……”姜昆见他那副傻兮兮的模样,笑了:“你就别来这一套了,师傅今天就教你说段子!”

师徒如父子,乖巧的大山珍惜这情谊,和师傅的感情笃深。拜师一周年,他早早地把鲜花捧到师傅家说声:“您辛苦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次,他一摸口袋,只剩下一块八毛饭票了,便跑到姜昆家去“蹭”饭,师傅置了一桌好酒菜,高兴地看着洋徒弟狼吞虎咽……

出名之后

大山有时也常遇到点麻烦。

他骑自行车上街,最爱看热闹。从市井生活里,他能品味出文化古都的动人风采。有时他驻足街头,长时欣喜地凝视宣传学雷锋的情景。有时一上街,便忽听有人兴奋地大叫:“嘿,大山!”于是大山迷们顷刻间就把他团团围住。有人逗闷子了:“大山,来段绕口令!”有时,他刚走进商场,崇拜者们又一哄而上:“大山,你老婆玉兰呢?”最令他头痛的是,在饭馆里他刚食欲极好地夹起三鲜水饺,突然有人把本子杵到他眼前:“大山兄弟,请给咱留下墨宝……”

大凡在这时候,大山总是极谦和地笑笑,尽量让他的崇拜者满意而去,谁让自己的名片上印着“五讲四美三热爱标兵大山同志”呢!他得名副其实地发扬这种风格,才不枉是标兵嘛。

有时,他也受到冷落。他和师傅外出表演,人们举着本子围上来,他颇有些得意地掏出笔,准备把写得极流利的大山二字,再显露一下,谁知人家却闪过他,涌向了姜昆。此时,他还真有点失落感呢。

大山是个爽朗坦诚的人,他不无得意地透露,成为明星后,他也着实地捞到不少实惠。

比如,他进城“打的”,贯于宰人的司机一见是大名鼎鼎的洋笑星,忙客客气气地把他请上车,一路神侃之后。临下车了,往大山肩上一拍。套近乎地说:“得,您就给10块,交个朋友嘛!”

他到店铺买东西时,漂亮的售货员,眼睛一亮,立刻融化了脸上的冰霜,笑眯眯地百挑不厌。因此,当人们埋怨有些服务行业的不正之风时,他把脑袋摇得象拨郎鼓:“你们可能有偏见!”

最令大山兴奋又困惑的,是他成名之后,收到的那如雪片般不断飞来的求爱信。他拜读着这些信,其感情之率真,语言之缠绵,态度之恳切,使他除惊叹于魔方般方块汉字的神妙外,又感到一种愧疚和不安。

他珍惜中国人对他的友谊,珍惜东方姑娘特有的诚挚情感,他不愿伤害她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婉言谢绝。

有一次,他捧着来自嵩山少林寺地区的求爱信发愣,朋友在一旁打趣道:“大山,少林寺的姑娘英姿飒爽、武艺高强,可以考虑哩。”大山推推眼镜,故意夸张地做害怕状:“你饶了我吧,我许大山压根儿就是‘妻管严,玉兰知道了还不‘花了我!”

上海有个颇有韧性的姑娘,鸿雁传书,多次向大山倾诉爱慕之情,其情亦真,其意亦切,令大山很感动。他拒绝了姑娘以后,为了友谊,他到上海演出时,大方而友好地邀请姑娘在后台见了一面,并答应她的提议合影留念,圆满地结束了这场情缘。姑娘临走时,握住大山的手莞尔一笑:“作为朋友,请不要忘记我。”大山忙说:“哪能呢……”

推迟归期

在北大学业期满,按规定,1990年7月,大山就该荣归故里了。但他对这块古老而瑰丽的黄土地难舍难分,申请延长了1年。今年7月,他再次提出延长申请。他来华留学的费用,是由中国教育部门和加拿大领事馆提供的。自1900年届满后的费用就要由大山自己筹措了。尽管他惯于俭省,但节省下来的钱,难以维持生计。

“那怎么办?”关心他的人为他焦急。

他诡秘地一笑:“天无绝人之路,‘走穴呗。”

“那,校方不干预?”朋友担忧地问。

他极坦然道:“干预?不,他们太忙。”西方式的幽默。

其实,了解个中苦衷的人,都知道大山不愿回国的真正原因。谈到此事他总是眼睛闪着忧郁对朋友说:“我现在回国,找工作没有优势。而在中国,有好政策,我又熟悉这里的一切,是可以干一番有利促进中加友谊的工作的。”

是的,大山和中国文化已结下不解之缘,他准备在中国摸索经验,有了发展,再回加拿大,在多伦多或温哥华开一个中国茶馆。要古色古香又大众化的,他嫌北京的“老舍茶馆”太奢华,太现代化。

这当然只是大山的没想。眼下,他正在为明年春节准备一个拿手节目。内容属于一级保密,但尊大山之嘱,题目是可以公开的,叫做《乐不思蜀》。这中国的成语,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他得意非凡地说:“你可以往我身上想。”

他今年25岁,属蛇,尚未娶媳妇。好心人问他:“那么多中国姑娘喜欢你,是否可能在中国找个意中人?”

大山一本正经地说道:“中国人都很爱护和关心我,我大山没齿难忘,但这个问题,目前无可奉告。”

他似乎从朋友的眼神中看到了某种不满足,于是补上一句:“跟着感觉走呗!”

幽默是性格的底色,大山毕竟是笑星。

(金荣亮摘自《追求》)

猜你喜欢

大山
春天的大山
汉字诗:崛
热闹的大山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走进大山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