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情不是自由的孩子

1990-08-28杨依

中国青年 1990年12期
关键词:婚姻丈夫妻子

杨依

她从大西洋彼岸来。

4月温柔的春风吹拂着她齐耳的短发。“我要等在他身边,等着做出选择。”她梦一般的眼睛里溢满了幸福和忧郁。

下飞机5分钟后,她接通了他的电话:“为什么机场没有你的影子?我飞了十几小时,为你的热诚而来,你的勇气呢?”

一连两天,她闷在宾馆里,等他的微笑和拥抱,焦躁使她无法睡眠。她胡思乱想:脚踏着同一块土地了,反而如扯断了线的风筝,天地怎么突然大得无边无沿……

她是飞遍了东西两半球的人。丈夫做学问,更多的时候是她只身飞来飞去。无拘无束,天性洒脱、自然。30岁,她是那类不知疲倦,永远在寻找着什么的女人。父母远在国外,从小跟姥姥在中国长大,姥姥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受她姥宠爱,也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可她始终没能走进宗教的圣地,她的心是骚动、不愿安静的,她不喜欢被什么束缚住。

6年前她嫁给了一位学有成就的美国青年。她那时只是想嫁人,就如愿以偿了。她是娇纵而又任性的,在丈夫宽厚的胸怀里,她的个性受到了充分的保护。她却不能满足,总是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丈夫总是那么彬彬有礼,脉脉含情,她渴望在感情生活里有些激情,渴望夫妻间心心相印,渴望来自家庭以外的热诚的友情……

于是,两年前,她飞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探亲访友,她购置了一套四合院住宅,像麻雀搭起了自己的小窝,津津乐道。她把自己干的一切报告给丈夫,他十分赞美了她。她希望他来看看,最后,她希望干脆全家住到中国来。

两个人产生了分歧,丈夫的事业在美国,“可我的心在中国,”妻子很固执。

房子修整时,她托付给同学好友,匆匆回美国,说服丈夫。一个月后房子被无故没收,她又匆匆飞回,她不甘失败。她开始为房子奔走呼吁,她像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样为打官司而竭尽全力。她确信房子打赢了,家安置在里面,她就找回了失落感及梦想中的一切……被梦牵引着,她走进了他的门口,还是七八年前的样子,一点没变,他依旧是满脸的沉重。她实在忍不住,要在他胸前痛痛快快地大哭。他也紧紧拥住自己年轻时候的梦。那时他们是同窗学友,她总是调皮,两个小小门牙间开着一条缝,他逗她:看小心漏气!她追打他……什么时候她才能长成一个能负载起男人这条船的女人呢?他不过大她二三岁,心却不知为什么异常沉重。

一夜之间,她飞走了。在他心里,她还没有长成。也许女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拥着过去的梦清醒过来。“固执,为什么非要那所房子?”“不,不要了,我只要你。”她轻松地长久地在他面前舒了口气。最重要的已在面前,她又拥有了青春、阳光、生命。

几个月后她回美国,她和他分别向丈夫和妻子协商离婚。美国丈夫沉默着。远在地球这一方的他也沉默了。妻子的谩骂、哀求和孩子的哭声搅乱了他的心。接通美国的长途电话,他带着哭声:“妻绝食三天三夜,我是个罪人,我已决意把心送入坟墓……”

放下电话,她直奔自己的卧室,很久很久,她感觉心脏没有了动静。就这么又一次失去了他,她不能。她给他写了这封信:“你说你生长在现实的夹缝中,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种野生植物,它生长在荆棘丛生的山岗上,生长在古树参天的林海中,生长在怪石林立的悬崖绝壁。无论命运之神将它抛在何处,什么环境,它都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努力奋斗着,向上,向着阳光,奋力伸展。它就是山藤。我喜欢山藤这种精神,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自身的奋力图强,给人以旺盛的生命之力。自身的追求不息,给人以鞭策与鼓舞。”

他是她心中的山藤。她知道他是能够在绝壁的山石夹缝间生存下来的。美国丈夫始终沉默着。妻子不在家时,他能默默地为她收好中国来信,她常在他面前急迫地拆着北京来信,他便低下头走进屋子;当她从自己的世界醒来,看到丈夫因痛苦而变得僵化的表情,她的心一阵痉挛……一个自尊而高尚的人,她感到丈夫因痛苦而越发高大了。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死相许,心心相印呢?

远方炽热的信,70页,80页,甚至上百页,像沉默了千年的火山。她颤抖着手握住长途电话筒,听着她不均匀的呼吸,他们都久久沉默着。他写给她的百行诗像一首牢狱之歌,写他的恐怖、绝望,也写他的颠狂和梦想,写对身边妻子的愧疚和怨恨,也写对远方亲人的渴望……他把一切撕碎给她看,他赤裸裸地把自己剥了个精光。

“他有时真如一个孩子。”她这么想。“他需要支撑。”意识到这些,她坐立不安,她要在他阴郁的日子,在他妻子把他告到单位,在他有可能被解职处分的时候呆在他身旁……就这样,她不顾丈夫的劝阻、飞回北京,等着他的消息。

他们会等到什么样的结局呢?

他给自己设计了3种选择:不惜一切离婚,豁出去;婚姻与感情分离,维持现状;等待妻子自觉自愿离婚,搞持久战。

他深明3种选择各有利弊,而她却无法体会个中滋味。从小受西方文化熏陶,个性鲜明、无拘无束的她明确宣称:我的个性不允许美好闪光的东西从我身边溜过去,我要抓住它。因此,她赞成第一种选择,不接受第二种选择,不理解第三种选择。

那么,他是否能“豁出去”呢?

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一点是对自己生活中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这种生活才有意义。人不会仅满足于自我平衡、内心和谐的状态,只有当人富有责任感地去对待困难、处理问题时,他才是幸福的。他是这样的人,他起码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要求自己的。而面对两个家庭、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4个人的事情,他深深感到,这是个两难选择,在事实面前,情感与道义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他所做的选择已经进入了一种更深的层次——从选择婚姻转为选择人生。

“豁出去”意味着被社会视为越轨者,那么他就得直面越轨行为所要面对的冲突。其结果可能是:感情被强力扭曲,他身败名裂,社会家庭永找不到一处存身之地,而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的妻子会做出什么样的超常行动?想到这,他不寒而栗。

第3种选择或许是无奈的却是最明智的。妻子自觉自愿提出离婚是最完美的结局。但对以婚姻为生命、以丈夫为生命的支撑的女人,使其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内心情感到观念行为重新塑造一个女人,谈何容易!

等待对于相爱的人无异于煎熬,而无结果的等待更使相爱的彼此因失望而怨恨,因怨恨而绝望。她无法理解他的选择:他为什么偏要等妻子提出离婚?当丈夫明确表示不再爱妻子,婚姻已无法挽回时,妻子为什么还死不离婚?她深深地失望并重新考虑自己为之不顾一切的感情:他是否深爱自己?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处理与妻子的关系中优柔寡断,若即若离?

他发出了最后也是最无力的恳求:相信我,就相信这一次,给我一年时间,什么也不要再说。

她同意了,好像是谈判。她要求参与,要求与其妻对话,她不相信有这种女人。她要挺身与人们眼里的可怜虫、哭哭啼啼的弱女子竞争,她相信这场角逐会因为她的参与而尽快收兵,大获全胜!

结局呢?读者可以想见,她给他出各种聪明的主意,她控制着他,可却因此使他感到这个女人的狭隘自私。温柔、仁慈、美好的她变了,他心中的上帝、爱的化身悄悄地隐去。

留下三颗破碎的心无法收拾。

至于第2种选择,感情与婚姻分离,这也许是大多数婚外恋者的归宿。出于不自愿,出于无奈。当然,也会有少数大彻大悟的明智者自觉自愿,但终究是一个“分离”,困扰着他们。

他照常上下班,而她远离了这块土地,他们会理智和振作起来,那时,他们会不会悟出这样一点道理:人活着离不开对爱情与理想婚姻的追求,但这样的追求却不该被视作人活着的目的,而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在事实上是很难以进入理想状态的。

猜你喜欢

婚姻丈夫妻子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