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使在“谷底”,也要奋力“爬坡”

1989-08-24刘少君

中国青年 1989年2期
关键词:鹿场衣食住行爬坡

刘少君

“低谷”,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处境的形象比喻;“爬坡”,是团干部对团的思想教育现状的客观估计。吉林团省委认为,即使在“谷底”也要奋力“爬坡”。

党的十三大后,团省委没有按常规的思路去设计教育方案,而是由几个书记分头带队,深入到全省各地青年中。所到之处,无论是正面的话,还是发牢骚的话,包括一些偏见,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青年们对改革的关注与期待。同时,也显现出青年们的改革主体意识还未确立。他们认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体现初级阶段青年的需求与特征,它不应是语录式教育,而是一种责任与奋斗精神的教育,是危机意识与代价意识的引发和升华。于是,开展改革与奋斗主题教育的思路确立了。

为使教育内容与形式更贴近青年,各个单位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形,将“改革与奋斗”的大主题分解为“改革与奉献”“立志与成才”“奋斗与发展”“求知与自强”等几十种题目,努力突出时代特色、青年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些活动足可以编成一个系列片,下面展播几集。

第一集鹿场放进了几只狼

延边农学院“成才与奋斗”即兴演讲会上,一位特邀参赛的老毕业生讲到:过去大学生是一级包装,二流商品,国家统购统销,对学生学习缺乏必要的激励。他在校时满足于60分万岁,结果走上社会后,力不从心,追悔莫及。他的话音刚落,果林系一年级学生丁保伟走上讲台:改革以后,二流商品上的一级包装撕掉了,货真才好销售。他引用了一个典故:一个鹿场主为拯救因鹿种退化而濒临倒闭的鹿场,放进了几只狼,结果一部分鹿被狼吃掉了,剩下的鹿却健康地生存下来,使鹿种得以强化,鹿场开始复兴。接着,他大声疾呼:“我们大学生就是‘鹿,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学们,发愤学习吧,狼来了!”

第二集设立一个出气筒

“起早贪黑八个点儿,不够一盒洋烟卷儿”,“只要大小是个官儿,就能捞满大白边儿”,“受累倒霉不讨好,就数咱们小青年”。——这些牢骚话见于吉林市江北机械厂青年“流动日记”。流动日记是江北机械厂团委在“改革与奋斗”主题中创造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团小组或团支部为单位,由青年们轮流记。可以提建议、谈思想,甚至可以发牢骚。团组织从中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把青年的意见和要求筛选出来,或就地解决,或反映给党政领导予以解决,使青年们顺心畅气。党政领导称“流动日记”是青年参与民主管理的阵地,青年们却誉它为“我们的出气筒”。

第三集提问箱与回音箱

在通化钢厂运输处门前,设置两个信箱。一个标明“提问箱”,一个标明“回音箱”。原来该处团委考虑到青工们的有些想法不便在与领导直接对话中谈,便设立了提问箱,让青工与领导进行背对背对话。针对青工的提问,再请有关领导作出答复,放进“回音箱”。暗对——收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很多尖锐的批评、有分量的建议被送到了决策者手里,青工们也得到一种真参与、被尊重后的满足,与厂长更加联责联心了。

第四集衣食住行大对比

通化团市委在全市青年中广泛开展改革对比活动,层层搞对比,人人搞对比,不讲大道理,就看数目字。团市委把改革前后作对比的“形势政策教育宣传图解”发到下属团组织,基层团组织再把本单位的对比数字介绍给青年,并组织青年进行本人家庭衣食住行条件大对比,开展了“从农贸市场看改革”“从百货大楼看商品经济”“工厂十年形势纵观”“衣食住行变化小征文”“个体户从业前后座谈会”等生动形象的活动。一次对比,胜过十场形势报告。

第五集周末主题纵横谈

省蔬菜研究所的青年们又迎来了一个周末。每个周末他们都利用一段工余时间开展周末主题纵横谈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解除困惑,振奋士气。此次的主题是“改革、人才、机遇、挑战”,一青年忿忿地说:“改革需要人才,可论资排辈的陋习气死人,青年是条龙也得压着,只能当‘下手……”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者好不气恼。这时,农大毕业生徐丽站起来发言:“改革是要除掉一切弊端,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扫除陋习前怎么办?我的体会是,甘当‘下手,积蓄实力,争当‘主攻手。”徐丽的发言引开了大家的思路。她不就是8年甘当“下手”,去年终于开始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成为所里最年轻的“主攻手”了吗?看来,争取机会比牢骚管用得多。

猜你喜欢

鹿场衣食住行爬坡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网红打卡晒鹿场
爬坡过坎
最后的鹿王
我国防腐木进口又现平稳“爬坡”
爬坡过坎战犹酣——河南安阳大气污染防治侧记
鹿场“两病”的防控措施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欢乐谷”杯“衣食住行—乐”摄影大赛来稿选登
“欢乐谷”杯“衣食住行—乐”摄影大赛来稿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