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

1985-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1期
关键词:李政道高尔基爱因斯坦

列夫·托尔斯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蜡烛的灯笼。”怎样有益于增进人的智慧呢?从本期起,本刊辟出专栏,拟分读书、求知、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创造、志趣、实践、方法、时间、勤奋、健康等若干个专题,介绍一些世界名人的言与行,每期一个专题,每个专题介绍三四位名人的言行,为青年朋友们提供思考和借鉴的资料。欢迎读者来信提出宝贵意见。

高尔基:书籍启示着智慧和心灵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泥塘里,就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曾在回忆少年读书的情景时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例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读书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读书,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样的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高尔基曾到一个绘图师家里当仆人,除了一身兼任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帐,从早到晚又忙又累。他向裁缝太太和穷苦人借来一些书籍,但只能在一天的沉重劳动之后深夜苦读。有一次,高尔基因看书人了迷,不慎把茶炊烧熔了。那老主妇知道了,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上钳出了四十多枚刺。这种残忍的行为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叫高尔基去法院控告。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允许我读书就行了。

后来,高尔基又转到一家面包厂工作。他用短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边揉面团,一边读书。有一次,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火炉中去,高尔基急得一下跳了起来,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着:“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高尔基不得不离开了这家面包厂,几经辗转,他又到了一个卖廉价货物的小铺子里做生意。他住在阁楼上面,除了读书外,还常常到附近村子里去熟悉农民,了解农民。一天夜里,小铺子着了火,高尔基跑去抢救装书的小箱子,差一点被烧死在火里。

正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高尔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激发了他的聪明才智,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政道:读书的面要宽一点

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看一些,头脑就比较灵活。

一个科学家,假如只知道自己搞的那一门,对其他事情一概无知,你的思路怎么开阔呢?

李政道是中国美籍现代物理学家,1957年,他和另一位中国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合作,由于推翻了宇称守衡定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奖金。

李政道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曾说过:“我每天睡得不很多,中午不休息,这倒是习惯”。

李政道十分喜欢读书,他读的书很杂。他在谈及自己读书与成长的体会时曾说:“看书不要限于科技书,还可以看文艺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等,这样有好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杂得很,什么书都看。有一本书叫《会跳舞的蜜蜂》,讲蜜蜂用跳舞划圈来表示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还发现蜜蜂的眼睛能感受偏振光。还有《从1到无穷大》和费米夫人写的《原子在我家中》,也很好看。”他还说:“对于自己研究的那一门一时入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对其他事情一概无知,是不可能把本门学科钻研到底的,因为好多东西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启发的。”

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有人曾提出让他介绍一下他所读的书目,按一般人的理解,这位物理学家一定把物理学方面的书籍一览无遗了,但是,他却回答说:“物理学方面的书我看得很少,杂七杂八的书看得多一些。”

李政道的言行道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科学整体化、社会化的趋势,各学科理论上的相互渗透,方法上的相互移植,有效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有时看来是很不搭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成了解决本学科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经常阅读一些自己专业范围以外的书籍,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就会富于观察力和想象力,思考问题就会有广阔的背景,思路也就会活跃起来。

爱因斯坦:要从书上找出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一举成名,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大师。

1921年春天,爱因斯坦到美国组织募捐,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筹款。当时许多美国人想了解爱因斯坦究竟读了多少书,知识程度究竟如何,于是提出了许多问题:

“您记不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您怎样记才能记住许多东西?”“您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随身携带吗?”……

爱因斯坦却莞尔一笑:“我从来不携带什么记着所有东西的笔记本,我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以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这我很难确切地回答,需要查一查物理学辞典,因为我从来不大注意去记辞典上可以查到的东西……”

“那您脑子里尽记些什么呀?”“我记的是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又说:“仅仅死记那些书本上可以查到的东西,什么事件啦,人名啦、公式啦,等等,根本就不用上大学。我觉得,高等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学生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思维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

狄慈根:读书要讲究方法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我们对读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题目的末尾,就懂得它的起首。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的正确的方法。

约瑟夫·狄慈根是十九世纪德国无产阶级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经过刻苦自学而成长起来的哲学家,他的比较鉴别读书法使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狄慈根十岁那年进中学,只读了两年半,由于家里交不起学费,他被迫退学,在父亲经营的小作坊里干活。狄慈根是个聪明好学而又勇往直前的人,不能进学校读书,他就利用工余时间顽强地自学。在学徒期间,他常常把书本打开放在身边,一边劳动,一边看书,天天如此,形成了习惯。他还通过自修学会了法文。有一次,他得到了费尔巴哈写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本书冲破了法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长期统治,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狄慈根反复阅读这本书,接着又刻苦钻研费尔巴哈的其他著作,对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探索,使自己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真理,提高鉴别力,狄慈根经过实践,摸索和总结,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来。他经常一边放着普鲁士保守政治家格拉赫和贵族政治理论家莱奥等人的著作,一边放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反复阅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采取这种“比较鉴别读书法”,他豁然开朗,在各种政治思潮中,看清了唯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从而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上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征途上,迈开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因此他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给了我一个立足点”。

1848年法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年轻的狄慈根满怀激情地投入了这场战斗。革命失败后,他流亡到美国。为了寻找工作,维持生计,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美国,有时做制革匠,有时做油漆工,有时担任教师,找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无论在哪里,总是贪婪地读书,顽强地求知,同时还熟练地掌握了英语。两年后,他返回故乡,继续在父亲的作坊里工作。不久,他和一位孤苦伶仃的姑娘结了婚,这样,使得本来已经很重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因此,他必须拚命地工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肯放过一点读书的机会。他仍象少年时代那样,一面干活,一面读书,刻苦钻研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本书一再研读,直到自己认为意思已经足够清楚为止。他边学习,边开始写一些启发性文章,并对哲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样,他逐渐步入了哲学家的阶梯。

猜你喜欢

李政道高尔基爱因斯坦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李政道的幸运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