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连载之四)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4期
关键词:王维诗人

秦 泥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惜别,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历代诗家不乏饯别赠诗之佳作,但其中吟唱最广,且千古不衰的,恐怕要首推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名《渭胃城曲》)了:

渭城朝雨①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唐以来,这首诗即被谱入乐曲,伴以管弦,经常在送别的场合演唱。因末句须连歌三遍,故而此曲俗称《阳关三叠》。

渭城,旧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的窑店镇一带,可以说是著名的丝绸古道的起点。唐时,从京城长安送人西行,多在此折柳赠别。(东行,则在长安东郊的灞桥送别。)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人出塞的要道。当时因西域多战事,行人多从事戎旅,西出荒漠,倍感悲怆。

王维(701-761)是我所喜爱的唐代诗人之一。他生平宦游过不少地方,但以在长安一带滞留的时间最长。晚年长期隐居于长安东南秦岭北麓蓝田县的辋(wǎng)川别墅,写出了不少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古渭城是否还有遗迹可寻?古人渭城折柳送别大概在现在的什么地方?我带着这些问题探访咸阳。

渭城本是秦都咸阳西南之一隅。秦末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把秦朝的宫殿包括无比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在内,统统付之一炬。刘邦建立汉朝后,立都长安,咸阳遂改名渭城。

渭城因渭河得名。秦汉至今,渭河河道已北移了数十华里。汉时,河上筑有东、中、西三座渭河桥,联系长安与渭城。根据文献记载推断,西渭桥大约在如今咸阳桥的位置。西渭桥是唐时西送行人必经之路,王维送别元二想必经过这里。

渭河流域的早春,细雨绵绵,尚未萌芽的柔软柳条在春寒中摇曳,王维在《渭城曲》中所描写的景色尚可猜度一二。但我站在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咸阳桥头,看着南来北往的由车辆和行人构成的洪流,却难以体会王诗中那种低沉哀伤的情调了。不过,不管人间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送别友人分手时道声珍重的心情恐怕总是古今相同的吧。我想,这就是《渭城曲》千百年来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读古诗,理应放到古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境遇中去理解才会更有意思。就诗而论,《渭城曲》的确是一首百读不厌的好诗。

诗的题旨是说,诗人在渭城的旅舍置酒为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饯别;春晨,细雨蒙蒙,道路尘土不扬;渭河畔的杨柳枝条新绿。诗的前两句,为送别烘托出环境气氛,给难以排遣的离情别绪奏出一段动人的序曲。后两句是主曲,也是全曲的高潮:殷殷留恋,依依惜别,至此已无多话可说,惟有劝友人“更”干酒一杯,聊表诗人难以表达的万端心绪——因为—出阳关,就再没有象自己这样知心的朋友了,望友人多多保重吧!短短四句二十八字,道出了古往今来许多送行的人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来。语浅情深,韵味无穷。这是此诗最可贵的地方。

王孙自可留

位于西安市东南六十公里的蓝田县,古来以出产玉石著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又以发现猿人头骨而闻名于世。

在该县文管会,我们看到了从王维的辋川别墅捡回来的一些劫后的珍贵遗物一二十多块古老的石刻。其中刻有王维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五言小诗并画,以及他的亲密诗友裴迪的二十首和诗,此外,还有一块较大的明代雕刻的《辋川图》。

即使景物已全非,但到遗址的现场去看看还是十分吸引人的。我们驱车向辋川别墅遗址进发。南行约五公里,便进入一个两旁石壁高耸的峡谷,一条小河,傍着崎岖的山间公路湍湍而流。水清见底,到处露出大块大块的卵石,有些地方,人可越石而过。这就是有名的辋川了,它是灞河的一条支流。别看它如今水浅,唐时可是一条可行船的河呢。据说当年王维就是从辋川乘船,经灞河进入渭河,来往于长安和别墅之间的。

转过峡谷,眼界忽然开朗起来。眼前一大片河滩地,据说唐时这里原是一个大湖,名曰欹湖,湖畔还有亭台建筑,是诗人经常游乐之处。

车子在一株高大的银杏树下停了下来。我们跳下来,四个人刚好把粗大的树干合抱起来。这株老树可能是唐代唯一的遗物了,相传乃王维手植。这里就是辋川别墅的故址,原来有一寺院,叫鹿苑寺,也叫文杏馆(文杏即银杏)。所有的建筑现在都已荡然无存了。

我们在银杏树下徘徊。眼前的山光水色也许还似旧时,但要在这里领略王维当年的充满美妙的乐曲和画面的诗境,却是十分困难的。不能不承认,好的诗似乎总要比现实美得多,艺术原该是美化了的现实啊。

在《辋川集》中,诗人把他的故居一带的景色描写得非常之美。最受历代选家喜爱的有如下两首: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山水诗最脍炙人口的,还有一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把我们带入了一种何等迷人的境界:秋天的黄昏,新雨过后,万山清新空寂。月光透过松枝洒下满地银光;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汨汨而流。竹林间一片喧阗,原来是洗衣的女子回村了;莲花枝叶动处,荡出一叶渔舟。古诗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任它春花都落尽了,这里秋色好,王孙(指诗人自己)还是愿意留下来。田园的风光是多么使诗人陶醉,不忍离去啊!

王维不愧是山水田园派的一代诗宗。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②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很中肯的评价。

万户伤心生野烟

王维多才多艺。不但能诗,而且善画,并长于音律。他的山水田园诗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平,当非出于偶然。

但山水田园诗并不是他诗歌创作方面唯一的成就。王维的诗题是颇为广泛的。特别是在他的青壮年时代,也曾写出过一些诗风雄健、格调高昂的作品。如《少年行》(四首)中分别描写一群少年任侠、立志、建功、受奖的场景和心境;《观猎》中歌颂一位将军的武勇矫健的打猎气氛和豪情;《使至塞上》写自己出使边塞时目睹的雄浑景色和爱国热情等。

王维晚年思想趋向消极,过着寄情于山水田园、吃斋奉佛的隐居生活,是与他的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活和儒家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在朝政的纠纷中几次受牵连,而屡遭贬谪。

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挫折,是安史之乱叛军攻陷长安时,他扈从③不及而被俘,并被迫接受伪职。在逆境中,他服药致病,伪装瘖哑失声,被软禁于菩提寺中养病。

当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与叛军头目和唐降官在太极宫凝碧池举行庆功大宴,命令抓捕来的唐皇家梨园弟子奏乐助兴。乐师们个个心怀悲愤,奏不成调子。安禄山大怒,下令凡有泪痕者立即斩首。这时,有个名乐师雷海青勃然而起,将乐器砸地粉碎,并向唐朝廷所在的西方放声痛哭起来。雷海青遂立即遭到凌迟处死。

王维的知友裴迪去菩提寺探望他时谈及此事。王维听后十分悲痛,当即写下一首题为《菩提寺私成口号》的诗来: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诗的大意是说,在愁雾弥漫的秋天,千家万户都感到悲伤,陷于敌区的百官们何日才能朝见唐朝的天子啊?空荡荡的宫中槐树的落叶遍地纷飞,那凝碧池上的逆贼们却在奏曲作乐呢!

就因为这首当时在民间传诵的诗及诗人对逆贼采取的消极抗拒态度,再加上他的在唐朝任高官的弟弟王缙的自愿削官求情,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朝廷对政治上失节的官员判罪时,王维才得以从轻论处。后来并被授以尚书右丞的官职。(王维的诗集名《王右丞集》即源于此。)

乡树扶桑外

王维生活中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他与日本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698-770)之间的深厚友谊。阿倍于唐开元四年(716)随遣唐使到中国留学,并长期在长安任官职,天宝十二年(753)乘船归国。他归国时,唐代一些著名诗人赠诗送别,其中也有王维。中国的诗人们在各自的诗中表达了对阿倍旅途艰难的忧虑和一路顺风的祝愿。

我在西安市的兴庆公园里(唐代兴庆宫的遗址),参谒了1978年树立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的两侧分别刻有阿倍和李白的诗篇。

遗憾的是没有刻上王维的有关诗作。他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在当时和后世都是为人广为传诵的名篇,故补录如下,以飨读者: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插图:袁正阳)

(摘自《人民中国》中文版)

①裛:(yìì邑)沾湿。

②摩诘:王维信佛,对维摩诘居士很是敬仰,因而取名维,别字摩诘。

③扈从:随从护驾。

猜你喜欢

王维诗人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最帅的诗人
澳大利亚最有名的诗人是谁
“诗人”老爸
愤怒
山居秋暝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