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史记程人——吴印咸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4期
关键词:摄影家同志摄影

阙 明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同志,今年已八十四岁了。他生活与创作的年代,正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苦难的深渊走向解放与光明的伟大时代,吴印咸同志以饱满的热情,跟随着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摄影作品,表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

吴印咸同志青少年时代当过织布工人,半工半读地学习了绘画与摄影,1932年进入上海一个电影公司,接近当时的左翼文艺家,拍摄了如《马路天使》那样一些进步的优秀影片,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悲惨生活与痛苦遭遇的作品。1938年,他应周恩来同志之请,到延安拍摄《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的军民生活,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拍摄任务完成了,他也留了下来,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新生活。这以后,是他摄影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拍摄了大量作品,成为革命史册中的珍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许多繁重的行政工作,又拍摄了《红旗谱》、《白求恩大夫》等优秀影片,但他仍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摄影创作,为蒸蒸日上的祖国新貌留影。

回顾吴印咸同志六十余年走过的路,可以说:时代孕育了杰出的摄影家吴印咸,吴印咸作品的杰出之处正在于反映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期封二选登了吴印咸的四幅作品。

《呐喊》创作于三十年代,以鲜明的摄影形象表现了压抑在人民心头的呼声:画面人物的眼睛、头发,胡须的浓黑都增加了环境的浓重气氛,昂扬的姿态则展现出不屈的斗志。

《拓垦》创作于四十年代初。那时,为了度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党中央提出“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拓垦》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剪影的形式简洁鲜明地突出了南泥湾战士劳动的身影,万里云天既表现了当时环境的险恶,也展示出战士胸怀的开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组织起来》刻画了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大会上发表讲话的形象。作品捕捉的是毛泽东同志最典型、最生动的姿势:双手伸展,姿态高昂;自然而亲切,平凡而伟大。在光与影的运用上,作者让人物轮廓边缘消失了暗部,从而隐没了杂乱的背景与人物,突出了主体,栩栩如生的形象,既是文献,又是艺术。

《麦收》拍摄于1965年,这是吴印咸同志在解放以后创作的数以千计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摄影作品中的一幅,原作为彩色,晚霞如锦,橙红的天际无疑是丰收美景的象征,使人感到无限温暖。“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质朴生动的艺术风格

摄影家吴印咸是以自己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承当起青史记程人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的。在三十年代上海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他的作品深沉、忧郁。他在《祸水茫茫》《难兄难弟》等作品中,描绘了劳动人民流离失所,痛不欲生的苦难;在《呐喊》等作品中则表露出一种强烈的悲愤的抗争情绪。他在延安创作的作品,则表现出一种激越的、高亢的、明朗的风格,洋溢着摄影家倾心于革命事业的热情。在《毛主席为抗大讲课》《周恩来同志在会议上》《南泥湾》《孩子与大白菜》等作品中,摄影家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音容风貌和伟大革命实践,讴歌了人民战士和工农群众的战斗生活。往昔的“延安精神”在吴印咸同志的作品里,有着真切、具体的表现。

如果说延安时期吴印咸同志的作品是一组激扬的进行曲,那么,解放以后他的作品则有如一组优美的祖国颂歌,朝霞满天的北大荒垦区,洒满阳光的鞍山钢铁厂,刚毅果敢的劳动英雄,百花吐艳的园林花卉,人民大会堂的庄重风姿,都是摄影家精心刻画的形象,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叩响着人们的心灵。

六十余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吴印咸同志鲜明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质朴而生动,力求在平易可亲的形象之中蕴含着感人的艺术力量。他的作品,即是记实的又是艺术的,即直接取材于生活,又熔铸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猜你喜欢

摄影家同志摄影
FOR YOU, O DEMOCRACY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向雷锋同志学习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一句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