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畔飞起的歌

1983-08-21陈晓轩

中国青年 1983年12期
关键词:团县委团委婆婆

陈晓轩

油菜开花喜融融

有心恋郎不怕穷

只要两个情意好

冷水泡茶慢慢浓

这支流传于湘西北的民歌,源于何时,起自哪代,至今已不可考。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它所表达的那种纯真、率直的追求,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封建史,象个蹒跚的老人;买卖包办婚姻是这个封建肌体上的寄生物。于是,这支歌一辈辈传唱下来,竟成了一种沉重的喟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支歌恢复了清新、明快的本色。五十年代起,买卖包办婚姻在这里近于销声匿迹。不幸的是历史也有反复,林彪、“四人帮”封建法西斯主义造成的恶果,使它又乘机还魂,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和幸福。在前七八年间,湖南省汉寿县因包办婚姻造成不幸而死亡的就有107人之多;而前两年,全县15000名新婚青年中,属于包办买卖婚姻的仍达15%以上。封建婚姻就象一种有害气体,毒化着我们社会主义的晴朗天空,给洞庭湖畔这个富庶的鱼米之乡,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精神贫困。这支歌又融进了新的酸楚。

可喜的是,共青团汉寿县委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下了很大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已取得显著效果。下面,记者就将一份真实的报告奉献于年轻的朋友们。

公社团委“四知”和婚龄青年“四自”

“砰!”周文庙公社团委的门一下子被撞开了。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年轻妇女踉踉跄跄地闯进屋来,声音都变了调:“快……快,我妹妹被抢了亲了!”

团委书记小彭蓦地站了起来。

这个年轻妇女的妹妹叫么妹,三年前,被家里包办许给姓蒋的人家。么妹不允,母亲却一再收下人家的钱财。头回婚期约在去年10月,么妹硬抗过去了;二回婚期订在今年正月,么妹又抗了过去。蒋家急了眼,纠集十几个人,埋伏在姊妹俩串亲戚的路上,把么妹劫了去!鞭炮一响,成亲拜堂;酒席一摆,生米熟饭。这也是老规矩。

“姐,姐!你快去公社团委,喊他们来人救我呀!”么妹声嘶力竭的呼喊,催促着姐姐的脚步,也叩击着团委干部的心。就在点燃鞭炮的香火头刚刚举起的时候,小彭的自行车赶到了蒋家。

“多亏了团组织!”这是解除婚约后么妹的感谢。

“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这是团干会上团县委书记迪生同志的发言,“假如我们能事先掌握情况,假如我们的工作做在前头,我们会主动得多。”

在本公社范围内,知婚龄青年人数,知青年恋爱过程,知恋爱对象简历,知举行婚礼日期——《公社团委四知》就是这样产生的。

西竹山公社来了个烧瓦罐的。此人自称三十来岁,耍手艺发了财,要寻个老婆,自愿上门入赘。作为诱饵,他不时亮出一张填有6000元款项的存折。一位姓余的老汉动了心,自作主张,要把独生女儿许给他。可女儿不同意。为什么?贼眉鼠眼,看着恶心!父女争执不下,公社团委及时作了调查。原来此人年已四十有余,是当地公安局通缉的刑事犯!“烧瓦罐”的被带走了。余老汉又怕又悔,拉着团干部的手,半晌没得话说。

决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如此泾渭分明,摆在团干部面前的,也不都是感激和笑脸。

“天杀的,我养这口死猪还喂它不肥,你那里又冒出个大活人哪!”雷神庵大队杨老太,就这样背对着刚走进门来的团支部书记,手敲猪食缸,指桑骂槐,恶语伤人。

对这种局面,我们的团干部并不畏缩。但杨老太的问题,已不是三言两语的劝说所能解决得了的:

她为女儿五妹包办了一门亲事,男方是造纸厂工人。可五妹不稀罕,她爱上了捏锄杆的本大队青年小聂。于是,杨老太就用关、骂、打来迫使女儿就范。五妹极重情义,她忍着辱骂,带着伤痛,仍偷跑出去同小聂相会。杨老太又把战场开到了聂家:头一次,带亲戚十几人,砸毁了聂家的家具;第二次,又率二十几人卷土重来,打伤聂母不算,临走还下了人家门板。聂母寒了心:“伢儿呀,算了吧,这般难惹的人家,她妹子就是坨金,咱也不敢娶呢。”

团县委会同司法局、妇联一起开进了雷神庵。快刀乱麻,是非分明:毁物赔钱,伤人治病,包办婚约解除,五妹同小聂的婚事支持到底。一向蛮横的杨母,此时不得不低下头。是的,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包办婚姻已经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根基,如果还有哪个仍意欲强行为之,最终都不免要象杨老太一样低下头来。但是,在同包办婚姻抗争的过程中,我们青年本身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瓶剧毒农药“1059”摆在桌上,酉港公社联校教师小李怔怔地望着它,心头布满阴霾。她才22岁,生活刚刚开始,却萌生了死的念头。

公社团委副书记明艳走进了她的小屋。“你这算干什么?有婚姻法作主,有团组织撑腰,哪里用得着1059!”明艳是个泼辣的姑娘,一屁股坐上小李的床沿,一夜没有起身。这一夜,两个姑娘谈了很多。三更鸡叫,五更天明,当朝霞把第一片红晕抹上这间闺房的窗棂,小李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的话:“要学会乐观、坚定地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切记: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自强、自信、自尊、自爱。这,就是团县委提出的《婚龄青年四自》。只有使青年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婚姻观,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去年9月以来,汉寿县团组织为团员、青年举办婚姻家庭道德教育会1200场,出专栏、板报5000多期,印发宣传材料逾8万言。这样做的结果,使包办婚姻失去了市场。青年们把团组织当成靠山和贴心人。

媒婆婆学习班

二十几位不同年龄的妇女,围成一个半圆,端坐在阳南塘公社会议室里,好奇之中含着困惑:这些年轻伢儿,把我们叫来这里,搞啥子名堂?

“年轻伢儿”之一,公社团委书记小钟推门登场,含笑宣布:“今天请大家来,是要办个媒婆婆学习班。”

全场哗然。什么?媒婆婆,还要办学习班?嗡嗡之声顿时蜂起。“是哩。”小钟举起一本小册子,“这是《婚姻法》。”又举起一本,“这是《法律知识问答》。此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典型材料,正反两方面都有。在座的各位都是经常给青年说媒拉线的,学学这些要得哩。”

开场白一结束,会议室里反倒静下来了。

在汉寿县农村,很有一些近乎职业性的“媒婆婆”。尽管其中亦有好心人,但更有不少为了从中牟取钱财的,不择手段地蒙骗青年或家长,用如簧之舌迫使青年就范。这些“媒婆婆”的存在与活动,无异于为封建婚姻插上通行的羽翼。石板滩公社年届八旬的陈媒婆,一生说媒百次,自称成功率超过90%。远近闻名,有求必应,条件是酬金三五十,多多益善。“我做媒有瘾,”她一向这样说,“很少有说不成的。”可说成之后又很少有合得来的,光是日后离婚散伙的就占十之三四,出于无奈只好得过且过的又有多少呢?这,她就不管了。

有必要订个《媒婆婆公约》!阳南塘公社团委就是这样想的。

一、如实说明双方情况,不弄虚作假;

二、真心成人之美,不索取钱财;

三、以双方自愿为前提,不包办婚姻。

《公约》公布的时候,媒婆婆已经学完了厚厚一叠材料,她们都点头称是了。

不同规模的媒婆婆学习班,全县共举办了74期。可别小瞧它的作用:张家湾的刘嫂四十来岁,好歹勿论,也算说成了13门亲。如今,她找到本村的张伯,直截了当地发话了:“你家伢儿这门亲我做不得了,人家妹子不同意哩。”高巷的高婶拽住表兄的袖口:“你家妹子自己有了对象,咱再包办下去可是造孽呵。”船形湾的彭姑奶走到门口,又转了回来,在衣襟内里摸了半天,掏出100元钱,递到团干部手里:“咱说了个湘西妹子,要了人家150元钱。50元咱花费了,这100元交给青年组织,您干部们看着处理吧。”

当然,学习班决非法力无边,公约也难起到画地为牢的作用。株木山乡的朱老汉,你就怎么给他做工作也不见效。朱老汉双目失明,腿还跛一只,家里困难就用说媒贴补开销。可连人的高矮胖瘦都看不清楚,如何说谋?他就用算命、抽签、合八字!如此荒唐的媒人,能说成怎样的婚姻,自然可想而知。大队团支部组成专门小组,帮他种责任田,搞家务,解决他的困难。今年春节,老汉还盖起了三间新房。于是,他把签筒、卦书等骗人家什,一揽子交出,表示再不说媒。

目前农村青年结婚,还少不了媒人说媒,学习班的目的是要媒人说好媒。为此,团组织经常同她们保持联系,除了教她们介绍的新方法,还着重介绍青年的志趣、爱好和对婚姻的意愿,使她们了解青年,鼓励她们做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红娘”。

鸭子港公社的郭秋云就学会了“综合分析”:两方的家庭情况、人品、特点、喜好,合适就说,不合适就不说,负责得很。有个小伙子因轻微呆痴,家里求她“多多美言”。她说:“你家伢儿心肠好,做得一手好农活,咱不用藏着掖着,一分为二,会有妹子跟的。”果然,经她介绍,同一位朴实的妹子相识,一来二去有了感情,现在双方已筹备成亲了。你看,这样的媒婆婆,岂不是可与大城市婚姻介绍所称职的工作人员相媲美?

愿更多的旧日媒婆婆成为新式“红娘”。

法庭内外

这儿是汉寿县刑事法庭。可容180人的听众席上座无虚位,两侧走廊人头攒动。1983年9月23日,对轰动全县的曾子云一案的公开审判就在这里开庭。

这是建国以来汉寿县发生的绝无仅有的恶性刑事案件:今年6月,王家桥村的曾子云竟用极其野蛮恶劣的手段,使其妻终身致残。凡听到这一惨讯的人无不感到义愤、吃惊。人们聚集在这里,等待着司法机关对这一罪恶的严正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第二款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补充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判处罪犯曾子云死刑。”法律之手扬起了它公正、威严的利剑。

人们散去了。听众席上,团县委的同志们却久久没有站起身。他们回顾着发生这一案件的全过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职责:

五年前,曾子云的伯伯一手包办了曾同刘七妹的婚事。七妹从来就没表示过同意,而双方家长竟糊涂地认为:“妹子不同意没关系,一拜堂过门就没得事了。”于是,“老表开亲,亲上加亲”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呀,甚至威逼“你就是死了,也要送去曾家”!七妹去了,可又不断地跑回来。婆家找,娘家送,回去就是一顿暴打!七妹忍无可忍,终于正式提出离婚,谁料遭到如此毒手……

这是包办婚姻造成的直接恶果,两个受害者之一演变成惨无人道的凶犯。法律之剑可以砍去痈疽,医治肌体,防患于未然却需要各种对症良药。抓住这一典型案例,团县委在司法部门、妇联的配合下,大张旗鼓地对包办婚姻发起了一场总攻击,对那些仍在或将要进行包办婚姻的父母的教育,真可谓是发聋振聩。牛不吃草或许可以强按头,硬扭的瓜却决不会香甜。子女是父母的子女,但他们更是社会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意愿和希冀,所有这些都应当得到社会包括他们父母的尊重!

全县各级团组织都动起来了,而最忙的还要数团县委。一个公社一个公社地跑,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走,一次又一次调查摸底,一场又一场报告会、宣讲会。没有星期天,不分上下班,为了青年们的婚姻自主,家庭幸福,他们甘愿跑断腿,磨破嘴……

父母们是晓得利害的。曾子云事件之后,被团县委记录在册的87对包办婚约已全部得到解除。龙津大队曾老汉为了强迫女儿婚姻,曾摆出家法,对女儿罚跪、饿饭。如今,他流着泪,惭愧地说:“我老了,思想旧,没有当好家长。”

是啊,社会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应该有崭新的面貌,建立新的家庭关系,实行社会主义的家庭民主,当好家长,民主管理,才能根除封建的买卖包办婚姻。谷家冲大队在党团支部倡导下,对于家长专横不民主的家庭,开展了民主选举家长的活动。当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思想进步、作风好,正直明白、办事公道,劳动积极、有贡献。全家人在一起民主选举,先学政策议条件,不论年龄大小和辈份,够条件才能当选家长,以后不行了随时改选,不搞终身制。周家父亲不务正业,却执意包办子女婚姻,于是全家民主选举家长,18岁的女儿当选掌权。她上台头一条政策就是婚姻自主,深受全家拥戴,家庭和睦幸福。民主选举家长,开了一代新风。

一代新风,吹遍汉寿。从那翠绿的油茶林中,传出一群姑娘轻快悠扬的歌声。这正是那支湘西北古老的民歌曲调,只不过又添了新的词。歌声中透出的富有感染力的欢乐情绪,表达着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一代又一代人所不曾有过的欢乐和幸福。是啊,挣脱了封建婚姻羁绊的青年,将用他们心中的歌,唱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爱,唱出对两个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希望,也唱出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这支歌不仅回荡在洞庭湖畔,武陵山麓,还将响彻我们祖国的大地。年轻的朋友,愿你们都听到这支歌。

猜你喜欢

团县委团委婆婆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别把婆婆当成妈
通海团县委开展“青年之声”团支部授牌活动
献给婆婆
医院团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