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中存理理中有诗

1983-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7期
关键词:哲理感情诗人

赵 捷

富有哲理光彩的诗,是由于诗人运用思想家、哲学家的头脑,以独特的观察与表现生活的方式创作的,常常使凝聚而成的诗篇放射着辩证法的光辉,这在古今中外诗作中是屡见不鲜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显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拒性的哲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白居易)表现了人们的认识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哲理。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明了历史发展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哲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通过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描绘,阐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望得远,必须站得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里诗人通过庐山形象表现了哲理思想:对任何事物不能只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而必须进行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对它的本来面目的认识。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通过弹琴这一平常事物,说明片面性认识的错误,只有既看到“琴”——物的因素,又看到“指”——人的因素,才是获得琴声来源的正确答案,诗中表达了主客观必须统一的辩证认识的哲理。

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尼·阿·涅克拉索夫在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中写道:“你很穷困,你也很富足,你很强盛,你也很衰落,俄罗斯,我的母亲!”诗人把“穷困”与“富足”、“强盛”与“衰落”两种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起,从现在的穷困中看到将来的富足,从现在的衰落中看到将来的强盛的辩证哲理。说明了人民的力量,对俄罗斯前途充满信心。诗人郭小川在他的《望星空》中,对着天上星光直抒胸臆,阐发出“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用艺术构思、充满人生哲理的感慨,表达了无限与有限的辩证法,从而唱出了“我们要在地球与星空之间,修建一条走廊,让大地上的楼台殿阁,移往辽阔的天堂”这样大胆而美妙的幻想。诗人艾青在《光的赞歌》中写道:“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无私,隐藏在光的下面。”这些叙述告诉我们事物是复杂的,它的发展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这些诗句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的思考,并且有哲理性的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有着哲理性的诗呢?首先,它必须是从生活中发掘出来的、闪耀着真理光辉、饱和着智慧力量的真知灼见。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真谛的阐述与表达,对时代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它是诗人经验、豪情、智慧结成的果实;它是诗人品格的袒露、经历的折光。它言简意赅,蕴蓄着深厚的内容,能以片言明百义;它深刻、率真、凝练,而不浅显、平庸、繁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不都饱和着诗人生活的经验、真挚的感情、高尚的思想与情操吗?

形象性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诗更不例外。因此,要写好哲理性的诗,就需要对现实生活有形象的感受。议论要溶于形象之中,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议论由于形象的溶合而更加深刻、突出;形象由于议论的依据而更加充实、丰满。“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些诗中深刻的哲理是借助着“山雨”、“满楼”、“蚍蜉”、“大树”、“山”、“水”、“柳”、“花”、“路”、“村”、“沉舟”、“千帆”、“病树”、“万木”、“夕阳”、“黄昏”、“野火”、“春风”等具体事物形象和具体场景来表达的,是通过形象进行说理的,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由于它是附丽于具体、生动的形象,所以使读者仿佛伸手可触、张目能见,因此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它是形象化了的议论,诗化了的哲理。

艾青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诗人,而且善于给那些深刻的哲理赋予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推动读者一起思考,更深入地窥视生活的真谛。“棉花怕火,轮胎怕针”、“软体动物,最需要硬壳。”“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化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无题》)“海水是咸的,泪也是咸的。是海水变成泪?是泪流成海水?亿万年的泪,会聚成海水,终有一天,海水和泪都是甜的。”(《海水和泪》)诗人通过形象和形象化的议论阐发了诗人的真知灼见,使读者领悟其中的深奥的哲理。诗也更显得有“理趣”,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诗人把宁死不屈的张志新烈士与那些缺乏革命气节的“苟活者”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真理比生命更可贵”这一朴素的真理。

诗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诗。可以说,感情是架设哲理思想飞向读者心灵的翅膀。因此,要写好哲理性的诗,就必须注入作者炽烈的感情。动人以情才能服人以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杜甫以强烈的感情,形象地勾勒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殊悬的本质,以不可抑制的恨与爱,发出真切动人的正义呐喊,激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乡村大道呵,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也不能不爱你的险峻和你那突起的风波;如果只会在花砖地上旋舞,那还算什么伟大的生活!哦,乡村大道,我爱你的明亮和丰沃,也不能不爱你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诗人郭小川以饱蘸情感之笔,在《乡村大道》这首诗中,把生活、人生、革命思考在一起,言浅而意深,赋予平凡的乡村大道以发人深思的哲理内涵。议论与抒情结合,深刻的哲理与强烈感情和谐的统一,使之理中有情、情中存理。“甘愿以血肉之躯,充当时代列车的轮轴!”“甘愿以全身的骨胳,架设革命事业的高楼!”(郭小川《秋日谈心》)“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化烟,烟气腾空,但愿它象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郭小川《秋歌》)郭小川诗句中的哲理与议论挟着动人肺腑的感情波涛在汹涌,裹着炽热的感情岩浆与烈火在燃烧。这是作为一个革命战士的直抒胸臆的情感袒露与哲理陈述,由于充满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巨大的、强烈的热情,才使得这些哲理性的诗具有慑人心魄的感染力。

要写好富有哲理光彩的诗,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生活。这是因为形象、感情、议论都来自生活。只有从生活的矿基中深入发掘出形象的矿石,用感情的炉火冶炼,才能产生光灿灿的纯钢。

(摘自《课外学习》198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哲理感情诗人
最好的感情
“诗人”老爸
感情工作
愤怒
不分对错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