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史上的“淘金热潮”

1983-01-01崔建军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7期
关键词:华工欧洲人金矿

崔建军

疯狂的日子

1851年2月12日,一个名叫爱德华·哈格雷夫的,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省的巴瑟斯特发现了黄金,并以圣经中的黄金城奥菲尔命名该地。这新闻象野火一般传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挑动了人们的发财欲念。他们卖掉房子,扔下土地,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涌向澳大利亚的丛林。

新南威尔士省的黄金当然也吸引了邻近的维多利亚省居民,大批人口北移。为阻止人口流动,维省当局悬赏200镑,以鼓励在当地探矿。1851年6月,维省不但发现金矿,而且藏量超过新南威尔士省。随后昆士兰省、西澳大利亚省都陆续发现了金矿。

各金矿采得的黄金汇集到悉尼银行,再转运到欧洲。长距离的运送、途中茂密的原始森林,给土匪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土匪多数是流放的囚犯。1851年6月,新南威尔士省殖民当局决定由政府派特别护送队武装押送运金车,收取所运金价的2%。澳洲历史上有名的黄金护运队由此开始。

1852年,英伦三岛远来淘金的热潮方兴未艾,利物浦、默西等港口挤满了开往澳洲的船只。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港口等候靠岸的船只桅杆林立,接应不暇。据统计,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高潮期间,澳大利亚的人口由405,356人猛增到1,145,585人,几乎增加了两倍。

华工的“黄金泪”

澳洲发现金矿后,许多华工涌向采金区。在维多利亚省:1854年有2,341名华工,1857年增到3万多人,到1858年达到4万2千人。在有些地点,华工大大超过白人。如昆士兰省,1870年初发现黄金后,1875年有华工1,700人,1876年达7千人,1877年又来了1万名华工,而当时那里的欧洲人只有1,400人。

华工与欧洲人不同,他们不是永久移民,只打算在澳大利亚挖得黄金后便回中国,因此他们几乎不带妻子儿女。他们自己组织居民区,遵纪守法,与人无争;规定不许与欧洲人争执,小偷小摸者鞭笞三十下,衣着穿戴要整齐,不得引人耻笑。由于华工勤奋细心,即使是在白人开采过的废矿和尾矿中也往往运气不错,这使白人很嫉妒。终于酿成了澳大利亚历史上几次有名的反华排华事件,使苦难深重的华工的“黄金梦”变成了血染史书的“黄金泪”。

1854年6月和1857年7月,在维多利亚省的本迪戈和巴克兰德谷先后爆发了两次驱赶中国采金工的骚乱。1860至1861年间,在新南威尔士省的兰明川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驱赶殴打中国人的事件。

随着华工的陆续到来,白人害怕在人数上被中国人淹没,1861年1月还成立了“矿工保护同盟”。1月27日几千名白人手持短棒、镐把和皮鞭,闯入中国矿工居住区,抢夺财物,焚烧帐篷,殴打中国矿工,上千名华工被白人追赶得四散逃命。骚乱一直延续到1861年下半年。这次大规模暴力驱赶华人的事件,给澳大利亚历史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连当时的白人报纸《宪章》也不得不为同族人的所作所为表示遗憾。

这些骚乱引起各省当局重视移民问题,他们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亚洲移民。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立即通过移民限制法,严格控制华人入澳。这项长期限制移民政策就是澳大利亚目前人口的98%以上为欧洲人的主要原因。

淘金潮带来了文明

1852年1月24日,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家喻户晓》一书中预言道:“黄金的发现将结束澳大利亚丛林中的野蛮状态,停止流放囚犯,结束那种迫使牧羊人象猴子一样与澳大利亚土著一起生活在荒野上的物质落后状态”。

黄金的开发使得现代交通运输手段(蒸汽机轮船、电报通讯、火车等)变得极为必需,从而为澳洲商业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854年3月3日,墨尔本到威廉斯敦的10.5英里之间开始了电报通讯。同年9月12日墨尔本到桑德里奇(墨尔本港)的第一段火车通车。现代物质文明的光辉终于划破了千年密林的黑暗。

黄金的开采促进了澳大利亚资产阶级的发展,他们利用采金人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批评殖民官僚腐败无能,要求获得政治上和社会上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平等权利。

淘金热推动了澳大利亚朝着独立国家发展的进程。1851年8月9日,《人民倡导者》报指出,“金矿包含着一切未来伟大的因素——未来独立国家的因素,我们要成为一个民族自治的国家,不做遥远国家的属地!”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斗争,澳大利亚联邦终于在1901年1月1日宣告成立,英国对澳大利亚100多年的殖民统治史从此结束了。

(插图:魏小明)

(伟强摘自《外国史知识》198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华工欧洲人金矿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岌岌可危
蒙面偷袭
上帝给你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