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队长佳话

1982-08-28孙兴盛

中国青年 1982年7期
关键词:责任田队里责任制

孙兴盛

他落生在这个穷地方,要能走一点小运就谢天谢地了。于是,爹妈给他取了个名字:杨小运。

可他并不甘心屈服于命运。21岁当队长,就在家乡湖北应城县杨河公社第一个搞起生产责任制,拼搏了一年,改变了连续19年吃返销粮的历史。他一家向国家超卖两万斤粮食,只要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这早已在全国传为佳话;而他作为实行责任制后的生产队长,我在采访中听到他更多的佳话……

“集体不能散,我是队长就要管”

正是栽秧、割早谷的大忙时节,队长杨小运和社员杨功发吵起来了。功发攥着存折,气冲三尺:“我要钱买肥料,包产到户了,你还管?”小运据理不让,火冒三丈:“存折是集体的,我是队长,就要管!”

他们为什么吵呢?这得从头说两句。过去吃大锅饭把人们吃穷了,吃怕了。所以,杨小运提出搞联产到劳责任制,有人就误以为分田单干,恨不得“一包到底,不要集体”。小运反复讲,我们搞责任制是破吃大锅饭,不是破集体经济优越性;不是搞分田单干,是实行又统又包,队里生产资金统一提留、使用,不能分光吃尽。杨功发一直将信将疑,总怕政策变、不兑现,这天跑去找会计强讨恶要,把队里存有好几百元的存折拿走了。杨小运一听就火了,急忙找功发要存折。一接火就吵起来了……

争吵中,功发的大姑娘手里的镰刀,把小运的胳膊划了一条大口子,缝了四针。这下,群众更不依了,大队要办功发的“学习班”。小运捂着伤说:“算了,正双抢大忙,搞好责任田要紧。我一不要他赔礼,二不要他赔工,三不要他赔医药费,只要他退还队里存折。”说完,吊着一只胳膊干活去了。

功发没想到小运这么大的气量,深受感动,退还了存折又帮小运干活。可心里疑团解不开,气还没顺。第二天,小运来到功发家,和气地说:“功发哥,这也怪我脾气不好……”头句话就顺了功发的气,“您要买肥料已经同意给您钱了,这集体存折是不能随便动的。我们搞生产责任制,不能不要集体。一只大雁再有本事也离不开群,一家再强也离不开集体。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种好责任田。”

句句话说得在理、入耳,触动了功发的心。是啊,早谷收成这么好,还不是靠队里扶持。单是化学除草治虫,要不是靠队里,自己到哪里去奔?眼前这场大旱,要不是集体统一抗旱放水,自己纵有天大本事也哭不出来啊!小运家的责任田不少,还为大家操劳,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如今,他当这个队长图个什么呢?他要真的撒手不管,集体散了架,我……“我错了。小运,你管得对,集体不能散啊!”功发的声音哽咽了,眼睛模糊了……

如今集体经济巩固、壮大了,又包又统的联产到劳责任制在六房湾扎根了。他们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现在不是怕政策变,是怕不加强党的领导。”

“产量包到户,我的工作就要操心到全队的人”

搞责任制,困难户最担心的是“分了家,各自扒”,不敢承包责任田。杨起洪从抗美援朝回来就在大队当干部,不会种田,又无儿无女,不敢承包。小运拍着胸脯说:“您只管包,农活我包了!”杨德生一家八口,劳力不少,可是以前大帮哄惯了,不会技术活,小运又慷慨地说:“你们只管包,不会的活我包教!”寡妇黄润香带着两个女儿,更不敢承包,小运咚地站起来说:“您只管包,我负责帮您干!”你杨小运有几双手、几双肩?现在大话说得好听,到时一忙起来,还不是顾自己家里扒,抛下我们不管了……

“我管!我是队长,负责到底!”会上当即决定,全队四家困难户,正副队长各包两户。小运记着公社夏书记的叮嘱:“一定要当好责任制的队长。一家富不难,要把全队带好共同富裕才是真本事。”他就当众表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保证不拉下一个!”多么贴心、多么动情的话,摘掉了大伙心上悬着的大砣子。

杨小运把这个“大砣子”拴在自己心上了,一双肩挑几副担子,一个人干几家的活。他家承包了21亩责任田,加上自留地、饲料地,人均近4亩,他是家里主要劳力,怀着“种好自家责任田,为社员做出样子”的心劲,不分黑白地拼命干。队里大小事,上传下达、扯皮拉筋都找他,他总是放下自家活就去,常常挑秧把秧架忘了,起沟把胶鞋忘了,做事把帽子忘了,上水库把裤子丢了……大伙都叫他“忘事大先生”。可是,困难户的难事他忘不了。再忙再紧,他每天都要到各家各户看看问问。浸种催芽那些天,他几乎没睡一个安稳觉。浸种了,德生家才发现没有谷种,他赶紧把自己家的送去;催芽了,一会儿去湿水,一会儿去盖草。五更夜又踏着寒露到德生家,一进屋就摸谷种。“温度不够,快烧热水来。”说着,他忙把外层的盘到中间,施热水升温,一直忙到东方发白。妈妈心疼地劝小运少管点,如今责任田到劳,队里千斤担子众人挑,再也不用队长把心操了。小运耐心地说服妈妈:“正因为包产到户、责任到劳了,事情更多更复杂,我的工作就更应该细致,操心到全队的人。谁家要有个闪失,还不是我队长没尽到职责。”妈妈是党员,当过多年的妇女队长,理解儿子的心,一家人主动承担田里活,支持小运把全队搞好。

正月初十,杨功志家失火,急得又哭又叫。杨小运和大家赶来救火,又吆喝几个棒劳力给修屋。小运上身统件破棉袄,下身穿一条半头裤,冒着寒风冷雨,屋上屋下忙了一整天。修好了屋,清走了废砾,把功志一家安排得停停当当才回家。功志一家感激得不得了,小运笑着说:“一年上头,谁家能担保不遇上难翻的‘沟坎。社员遇上天灾人祸,队里应该负责扶持。大家多扶一把,就没有翻不过去的‘沟坎。”

一天深夜,突然狂风大作,要下雨了。刚要合眼的他连忙爬起来,首先想到的是黄润香家没有男劳力,刚割下的稻子还放在田里。黄润香正急得没法,只好叫两个姑娘下田。天黑漆漆的,姑娘看见田里有个黑影晃动,吓得腿脚发软,老远就喊:“哪个?”“我,你们起来了。”“哎呀,小运哥,是你……”两个姑娘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包产到户之后,要人心不散同奔富裕路,首要的是队长要有无私的友爱。它象世界上强度最大的粘合剂,把人们一颗颗心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的有生命力的整体。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杨小运每想到这一点,便觉得自己多操心有了意义,乐于把自己无私的爱、火热的心捧在手上当队长。

他总是第一个……

六房湾是杨河公社有名的“北大荒”,田里“荸荠草象旗杆,竹叶草象楼板,牛毛占象地毯”,亩产百把斤谷就算好收成。如今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大家都迫切要求科学种田,除草治虫,多打粮食。这个责任,无疑地落在队长头上。

杨小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论干活,出力出汗,他从不含糊;但要坐下来读书,学科学技术,他却有点发怵。这也是“逼上梁山”,不懂得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怎么能当好队长?大伙不仅需要自己的体力,还需要自己的智慧,组织领导好科学种田,“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啊!”一想起这,他就性急,两腿生风似地到处跑,找人称“夏科学”的公社书记请教,向公社农科站求知,大量搜集农业技术资料,县里编印的农业科学简讯、《病虫测报》等,一有空就“啃”,晚上撑着眼皮还在学。遇到难点,利用休息找公社农技员“打破沙锅问到底”。大热天,搞化学除草时,拌除草迷和二甲四氯,没有橡皮手套就光手拌,皮肤过敏,烧得手裂皮脱。一位长辈抚摸着他的手,心疼地说:“运,你是二十几岁的伢,六十多岁人的手啊!”他憨笑着说:“皮脱掉了还可以长,田里的草不除就长不出好庄稼,我这个队长就没当好。”

过去,科学技术没有进过这“北大荒”,好多人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弄不好可是一年的收成啊。杨小运想,当队长的应该带这个头,做个示范,拿出自己的责任田为大家做试验。他第一个试验整夹心秧田,培养稀老壮秧;他第一个实行全层施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第一个改造冷浸田种麦,提高复种指数;他第一个采用新品种、推广新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了推广油菜栽培新技术,小运一家人一蔸一蔸地安苗,一瓢一瓢地浇水、上粪,进行花期喷硼等项试验。结果,他两亩半的油菜茎杆粗壮、角多籽满,亩产菜籽250多斤,比其他社员几乎高出一半。

人们服了,信了,积极性更高了。没有生产资金,他拿出自己家里的钱给大家买化肥、农药;谁要不会,他就放下自己的活去传教,组织大家学习、推广。他没有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摘取科学的明珠,然而,他把科学技术引进了“北大荒”,把青春和智慧献给这块平凡的土地……

滴水见精神,锹上显风格

水,是田的血液。

1981年,杨河公社这一带,从4月16日下了一场大雨后,太阳再也没打过闪。整整115天大旱啊,联产到劳头一年,杨小运就面临着这严峻考验。

解放前为了争水,户和户、村和村经常打架械斗。水比生命还宝贵,宁可流血,也不让水。解放后走集体化道路,这类事少了。如今实行了联产到劳责任制,联产联心啊,会不会引起私心、矛盾?杨小运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定要显示出实行责任制后的农民是具有社会主义高度觉悟和共产主义高尚风格的。我是队长,更要带头做出榜样。

他掌握着全队的一把锹,严格按照队里的规定放水。但是,任你怎么把心放在正当中,也难做到绝对公平。他和二爹包的田紧挨着,先放谁的?紧下面是叶家包的田,水要从二爹田里过就要带走田里下的肥,这一锹怎么下?三家都盯着他。他拿起锹先放叶家的责任田,水打自己责任田过,再放二爹的,最后放自己的。三张脸都露出了笑容。秧田里的嫩秧都急需要水,时间就是粮食。在这火头上,他跑前跑后,奔左奔右,先抢救大家的秧苗,结果自家责任田的秧烧死了好大一块。大伙比小运更心痛,安慰地说:“小运,你是为了我们大家烧死的秧,你家的秧我们供!”这个硬小伙子,被大家的心感动了……

旱情在蔓延,在恶化。与他们毗邻的黄家生产队上十口塘堰见了底,85亩含苞孕稻的中稻干倒了简,50多亩等着复秋的早稻田晒发了白。眼看中晚两季要绝收,火烧眉毛要救急。公社韩主任、大队刘书记来找小运商量救援。

“六房湾虽说也在吃紧,总不能眼看兄弟队绝产不管啊!”小运同样火急火燎,满口答应。可是,有的社员不同意。小运心直口快地说:“联产联心不能联出私心。我们杨家大堰有水,得亏有郑家河水库的渠道,吃的是这些年国家农田水利建设的饭。‘干不死的过水丘,不能我收他不收,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乡亲,有好日子大家过。下沿黄家田里干发了白,这个急我们应该救。”庄稼人最懂庄稼人的道理,都赞成队长的话。于是,杨家大堰上下两个*门大开,灌满了黄家队全部塘堰;还让出了两口装满水的塘,分别给黄家和陈家两个队使用。他们抗旱人力不够,小运又派人去帮忙……

涓涓清流,注入干枯的禾苗,也注入了人们的心田;那淙淙水声,奏出助人为乐的时代乐曲……

“全靠党的政策好”

本来,向国家超卖两万斤粮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求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只是随口“将一军”,杨小运做梦也没想到这件事会登报纸;应城县委也决定,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的农户,都奖售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或一台上海产缝纫机。这下,在人们中引起强烈反响。杨德生硬不相信会有这等奇事,骂小运心太大,“你带头卖那么多,非‘将出祸来!”

杨德生承包了15亩多田,收了两万多斤粮食,成天乐呵呵的,积极交售爱国粮,是六房湾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他特别感激队长,又为何要骂小运呢?原来他是怕多卖露富,上面会任务加码、征“过头粮”。这个苦头过去吃够了。他把余粮锁在女儿房里不让外人看,还怕不保险,连夜偷偷拉了两千斤谷到邻近安陆县市场卖了。

杨小运知道后,又好气又好笑,直埋怨德生:“谁说任务要加码、要征过头粮呀!大旱年头能有这好的收成,还不是全靠党的政策好、国家的关怀。我们是享责任制的福,多卖一颗粮食是我们的一颗心,我们实得多,说明责任制好,政策就不会变。您却拉去卖高价,我们辛辛苦苦的汗水就值那么几个钱?我们当农民的没有别的能为国争光,就是多卖余粮贡献国家,这才是最光荣。”

几句掏心窝的话,说得杨德生又悔又恨,恨自己糊涂,对不住小运。不久,县委领导同志亲手把奖售车送交小运,表彰他的爱国情深;还冒雨来小运家察看是不是卖了“过头粮”,讲党的政策不变。杨德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这样的事,心悦诚服了,真动感情了:如今党真是爱民心切啊!他连忙从自己家里,又装了五千斤黄澄澄的谷子卖给了国家。县委表扬他献万斤爱国粮,特地奖售一台上海缝纫机。

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人们心花怒放,那发自心底深谷的欢笑,经过了漫长、痛苦、曲折的历程,如今终于挂上了眉梢,冲出了嗓门……

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着这个当代农村新队长的佳话。象杨小运这样的队长何止万千。他们虽然没有夺得震撼世界的冠军,也没有在银幕上竞放异彩,但他们以自己平凡的劳动、艰苦的拼搏、美的心灵,为振兴中华创造基业,塑造历史主人的崭新形象。我想,要是评选“全国最佳生产队长”的话,他是当之无愧的。

猜你喜欢

责任田队里责任制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同心抗疫 守好疫情防控“责任田”
守好工作“责任田”筑牢安全“防火墙”
咏 松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