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髦”的变迁

1982-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
关键词:喇叭裤物质文明词儿

蓝 翎

“时髦”这个词儿,过去叫“摩登”,即英语modern的音译,含有“时新的”、“时兴的”或“突然流行的”等意思。“时髦”这个词儿,有时走运,也有时背时,并非经常挂在人们口头上。它流行最广泛的时期,大概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几年,那时美国货充斥市场,有的人以搞到一两件美国货为“时髦”。在他们的眼里,“时髦”还有另一层含意,即被歪曲了的“文明”,以为中国什么都落后,唯独他们变得快,似乎已高于一般华人一等了。后来,随着人民的解放,“时髦”这个词消失了。它一消失,人民的志气,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却大大提高了。

不知为什么,近几年竟突然出现了几阵时髦风,于是“时髦”这个词又被不少人整天念叨着。什么喇叭裤、麦克镜、长鬓角、大背头、小胡子、奇装异服,手里拎个录音机,走街串巷地放邓丽君、迪斯科,都忽忽隆隆出现了。这些人昂然不群,自以为比别人高一等,先进一等,文明一等。先是生活里有了这种现象,紧接着文学艺术里也有人当作时髦货展览出来。有人指责这是导演或化装师的问题,其实有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的打扮和情调,并不比舞台银幕上的表演差。他们眼里只有时髦,并无艺术,或者说他们的艺术就是“时髦”。

热衷于“时髦”的人只对“时髦”本身有兴趣,有人送上一个雅称“赶时髦”。一个“赶”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时髦”的紧迫的时间感或短命特点。第一批穿着喇叭裤在街上阔步而行的人,可能觉得自己是最有勇气的人,还有点自我欣赏和自我炫耀。现在呢?大概已经近乎顾影自怜、形影相吊的落漠之境。第一批带头搞一大串汽车、摆几十桌宴席以示结婚场面阔气的人,可能很陶醉于自我虚荣之中,可是,当面对着集体结婚、退租车、退宴席的新风兴起时,如果这样搞,心中就未必坦然了。

英语modern这个词儿,除了“时髦”或“摩登”之意,还有“现代的”或“具有新思想的人”的含意。但是,赶时髦的人却往往只赶表面现象,对真正现代的或做具有新思想的人并无兴趣。物质文明的追求和精神文明的退化几乎同时进行,灵魂逐渐在分化。要提倡理想么?他们认为那是虚无缥缈,是傻子,不如及时享受来得“实惠”。要提倡四个现代化么?他们就专拣进口的破烂来冒充。要提倡学文化学理论学技术么?他们提不起劲儿,而坐在地灯旁的沙发上哼小调却彻夜不困。真正的物质文明到了他们手里,也会变成不文明的象征。

赶时髦的人在“时髦”面前,往往是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感。更有甚者,为了“时髦”,连自尊心、民族感、国格和人格都不要了,用肉体和灵魂换来件时髦的外套。及至走到了这一步,“时髦”的含意也就等同于渣滓,为人所不齿了。

“时髦”的风行是某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的投影,反过来说,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给“时髦”的孳生提供了土壤和环境。正常的健康的美得不到提倡和支持,“时髦”即趁时横枝蔓延。要正“时髦”之风,必先正社会之风。一旦社会风气健康了,生活里将开放出各种各样的花朵来,而在真正的生活美面前,“时髦”则意味着丑,其地位将同于过街老鼠,仓惶钻洞尚惟恐不及,更何患其敢于招摇过市。

“见贤思齐”是中国传统的美德。若将赶时髦的劲头换成“见贤思齐”,那将是患时髦病者自医的灵丹妙药,想根除是不难的。

(摘自《新观察》198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喇叭裤物质文明词儿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
突然忘词儿
看见我,再爱我
我曾经穿着一条喇叭裤去谈恋爱
“喇叭裤”才是至IN单品
生计变迁下旧州壮族的影响分析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喇叭裤撑起复古潮
汉语“词”的新定义及其与语素短语界限的探讨
喇叭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