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话杂谈

1981-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1年2期
关键词:笑林阎王县官

秋 谷

说到“笑话”,谁都不会感到陌生。笑话,是一种民间口传文学,从有文字记录的一些古老的笑话来看,少说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散见于先秦诸子中的笑话作品,为数就不少。一些严肃的历史著作中,同样也有着可以视为笑话的作品。如《孟子》中的《五十步笑百步》、《韩非子》中的《郑人买鞋》、《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等笑话故事,至今仍为家喻户晓。

我国最早的笑话专书,当是三国魏时邯郸淳所撰的《笑林》。由此可见,笑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至迟在这时候已独立存在。稍后,又有晋时陆云所撰的《笑林》。再后,有《启颜录》,相传为隋朝侯白所撰。唐代有朱揆撰的《谐噱录》等。到了明、清两代,这方面的著作就更多了。如明代冯梦龙所编的《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清代石成金所撰的《笑得好》,等等,都是有相当篇幅的笑话专集。

古代的笑话作品,大都是当时文人记录或加工的,有些还是文人的创作。尽管如此,多数作品尚属健康明快、通俗易懂,较好地反映了民间文学的特色。其上乘之作,堪称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语言经济,非常传神,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出人意外,而又都在情理之中,使人不禁发笑,拍案叫绝。笑过之后,回味无穷,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笑林新雅》中,写有这么一则故事:

某人将离京去做地方官,临行前,去向老师辞别。老师对他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谨慎小心!”学生答道:“请恩师放心,门生已预备好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奉送一顶,管教地方上人人高兴。”老师大光其火,说:“正人君子,岂可如此!”学生故意感慨地说:“天下厌恶奉承、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实在太少了,象您老师这样的能有几个人呢!”老师听了很高兴,点点头说:“你讲的也不错。”这个学生告辞出来,对朋友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这类笑话,主要是通过机智的比喻,故意的夸张,来讽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或是嘲弄人们性格上的某些弱点。有时候,虽然显得很尖刻,总还不失善意。《笑林》中一则故事很有趣:

一只毛猴,死后去见阎王,要求重新做人。阎王说:“既想做人,就必须将毛全部拔去。”于是,吩咐小鬼来给它拔毛。猴子吃不住痛,大叫起来。阎王瞧他这副模样,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看你一毛不拔,还想做人!”

笑话,又是人们向黑暗势力、丑恶现象展开斗争的一种手段。这些作品所赢得的笑声,反映了人们反对邪恶,支持正义,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面貌。有这么一则故事:

某县官过生日,僚属们为了讨好他,就凑合起来,为他祝寿。县官是属鼠的,他们就合伙送了他一只黄金铸的老鼠。县官见了,满心欢喜,说:“你们是否知道,再过几天,就是我夫人的生日,她是属牛的!”

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官僚贪得无厌的卑鄙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象这一类笑话,所说的故事,未必有其事,却抓住了要害,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此有着深刻的意义。

(摘自1980年第9期《文化娱乐》)

(插图:邓中和)

猜你喜欢

笑林阎王县官
美女答阎王
成语两则
重生
及时雨
演状元
CROSS WORD
酷漫
CROSS WORD
笑林和李国盛,像夫妻一样搭档一辈子
拔“毛”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