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要有门“青年学”

1980-08-20柳松

中国青年 1980年2期
关键词:精力青年人高峰

当今的青年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同志,深切地感到有必要把青年问题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代青年的各种问题,对青年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及其与社会条件的相互关系等,求得科学的、符合规律性的认识,使我们的青年工作建立在更系统的科学基础上。这对于正确地培养教育青年,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的聪明才智和积极作用,为国家、社会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无疑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深远意义。“青年学”的建立,不仅是青年自身的需要和青年工作者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柳松同志的创议很值得重视。作为一个基层团的干部,这样联系工作实际,从理论上进行钻研和探讨的精神是很可贵的。当然,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提出和建立,还有待于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反复讨论,才能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我们希望广大团的干部、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青年工作、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志,都来参加研究,并发表意见。

——编者

谈到当代青年,说法很多:说“被耽误的一代”的,有之;说“讲实惠的一代”的,有之;说“奋斗的一代”的,亦有之。如此众说纷纭,本身就反映出青年问题的重要性。随着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四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关切了。

那么,青年成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有什么关系?青年对社会有哪些要求,起哪些作用?当今青年的特殊性是什么?我们现在的某些作法是否符合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怎样按照时代要求和青年成长的规律去培养、引导青年一代,使他们在建设四化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研究这些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新学科来进行研究。既然为了老年人的保健,可以建立“老年学”,那么培养青年,又何尝不可以建立一门“青年学”呢?

本文就个人的认识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一孔之见,以期引起讨论。

青年高峰环境

我们习惯上把十八岁至三十岁都划入青年的范围。按团的工作对象,青年在十四岁至二十八岁之间。一般来说,少年期以后,壮年之前,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要求,因而青年时代在人的一生中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处于人生向上发展的阶段,在体力、智力、精力和进取精神以及创造性劳动方面,都开始进入高峰。这些高峰的出现,其峰值的高低,无不与青年时期是否健康成长有关。

先谈人生的体力高峰、智力高峰和精力高峰。一个人的骨骼、肌肉和身体各器官在二十

岁左右发育长成后,耐劳动强度和耐疲劳的能力急剧提高,开始出现人生的体力高峰和精力高峰。二十五岁以后,每年力量消失1%,但耐力还在继续增加,使高峰持续到三十岁的样子。至于大脑的发育,虽然二十岁以前也有几次突变,但更多的是记忆存储量的急速增加,而理解力则有待于发展。三十多岁时,尽管记忆力稍有下降,但理解力却显著提高,形成二者综合指标的高峰。此后记忆力不断减弱,理解力继续加强,直到五十多岁因脑细胞变化而衰老。

其次,就心理特点讲,青年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进取精神。幼年、少年时的某些心理,如好奇心、自尊心、上进心、崇拜父母兄长、急躁好动等,到青年时期稍有变化,例如,崇拜父母兄长变成了崇拜英雄,上进心变成了不安于现状的进取心。加之学业初就,未经沧桑,富于想象,血气方刚,大有跃跃欲试、改革天下万物之势。此后在社会上经历岁月风霜,不断地磕磕碰碰,相当多的人的棱角和锐气会消减下去。

青年又是极有可能作出独创贡献的时期。由于存在上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创造性劳动,虽不是人生的顶峰,但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据1979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载,从1500年至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统计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其最佳峰值年龄在三十七岁左右,杰出科学家的成名峰值年龄约三十二岁。在二十岁以下或五十岁以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可能性明显地减少,前者的几率仅7%,后者为14%。由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可知出名期和最佳峰值年龄在壮年,而人才的求学期和开始出成果的未名期都在青年时期。文学、艺术和音乐工作者等出成果的年龄还可能早一些。

青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短短几年,其经济负担就从接近零点的地方直线上升到最高峰。用政治经济学语言说,即达到对“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需求的高峰。

假如把年龄作为横座标,把各年龄的体力值、智力值、精力值、进取精神值、创造性劳动值和经济负担值分别标入纵座标,就会出现六条很直观的高峰分布曲线。这些高峰曲线,有的在青年时形成前峰,有的把后峰一直延续到中年,有的则大部集中于青年时期。无论何者,开始出现高峰的时间都在青年时代。说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确是名副其实。这段光阴大有文章可作,既值得青年们自己珍惜,也值得全社会珍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若比较不同人的高峰分布曲线,其曲线的波形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是高峰突起、超群拔世;有的人是小峰平缓,徐徐升落。为什么同谓“高峰”而峰值却因人而异呢?除个人主观努力外,很大的成分,在于环境对人的影响。青年时期可划为未成年期和成年期,尽管高峰仅在成年期出现,但同样值得注意的却是未成年的青年人。因为这时更富于可塑性,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他们所接触的社会圈子,对他们社会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的形成,对他们的性格、气质、志趣和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存在决定意识,实践增长才干,就这点而言,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

古人说“人皆可为尧舜”,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每个青年所具有的“高峰”潜力,就是他们“可为尧舜”的内在根据。但有了内在根据,还要有外在条件,否则只有可能性而无现实性,峰值是不会很高的。

“环境”也有两重性。同是贫土寒地,有的春芽顽强生长,有的中途早夭;同是肥田沃壤,既长稻子,也长稗子。在同样的条件下,青年也有两种发展趋势。但恶劣环境中只有少数青年奋斗成材,良好环境会为党培养出浩浩荡荡的四化大军,这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总之,青年时期会有“高峰”,峰值多少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又是由人来改造的。“峰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是青年成长的一般规律,也是“青年学”所要研究的重要

范畴。展开来说,需具体研究体力高峰与环境关系,精力高峰与环境关系,智力高峰与环境关系,进取精神高峰、创造性劳动高峰、经济负担高峰分别与环境构成的关系;这些高峰之间如经济负担高峰与其它几个高峰之间的互相干涉性关系等等。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在和周围世界交流信息、建立反馈联系。掌握了“峰值”和“环境”的客观规律,就能运用青年人对环境的信息反馈去“控制”青年发展趋势,促成高峰峰值的提高,实现“六亿神州尽舜尧”。

剩余精力向何处去

首先探讨精力高峰中的“剩余精力”与“环境”的关系。青年时期既有精力高峰,自然也就产生青年人所特有的“剩余精力”问题,除了在工作、学习当中的正常消耗外,他们尚有“余勇可贾”。因而社会必须为他们的剩余精力寻求有益的出路。

最近到天堂河农场参观,颇有一些感受。在场强劳人员平均十九岁半,最小的仅十六岁。这些青年为什么会失足呢?“帮”风影响固然不可低估,教唆犯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但我们没有足够关心青年人的剩余精力,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不妨对人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作个时间分析。一天当中,人需要有睡觉、吃饭的时间,需要有为取得生存资料而劳动的时间,前者为生理必要时间,后者加上操持家务,为劳动必要时间。两者合在一起,可谓生存必要时间。除此而外,还要参加点文体等活动,有点享受时间;还要读书学习,有点发展时间。不同的人对各种时间的分配是不一样的,青年和中老年人不一样,青工和学生不一样。一般来说,青年人,尤其是没有家室之累的青年,有压缩生理必要时间和劳动必要时间(指不操劳家务)的趋向。除了星期天,课余业余直到上床之前,是他们消耗剩余精力以取得享受和发展的主要时间。这段时间,现在学校、厂矿、家庭、社会“四难管”,很值得研究。

消耗剩余精力,应视为青年人的正当需要。依赖这股精力,他们同时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选择爱人,建立家庭;二是选择目标,建立事业。很多有成就的人的事业往往是从强烈的业余爱好中转化过来的。这两大选择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对青年的成长也至关重要,社会各方面理当给予满足。青年人以剩余精力消除白天的紧张情绪,寓发展于享受之中,在丰富有趣的业余爱好活动里汲取广泛知识,培养多种才能,对个人发展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剩余精力是青年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应该把有组织地容纳吸收青年的剩余精力当作“投资”,在他们的正当休息享受中,在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中,在帮助他们进行两大选择中,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和造就多种多样的人才。

青年人究竟以剩余精力取得何种“享受”和“发展”,对社会决不是小事。它可能汇集成建设性力量,也可能象洪水一样成为破坏性力量。决定其活动内容与方式的,主要有社会风气、文化水平、兴趣爱好、人生志向、生活需要等因素。在这方面,有个振奋向上的社会风气,有个高水平的国民教育,有满足青年广泛兴趣的大量活动场所,都是引导剩余精力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在我国青年的剩余精力基本上还是一股盲目的力量。我们很多学校缺少各种类型的试验组、研究组、活动组,我们很多厂矿、街道、农村缺少图书馆、俱乐部、知识讲座,社会上没有各种青年学术研究会、讨论会、讲演会、辩论会,没有不拘一格的青年文艺爱好者或体育爱好者组织,甚至很多青年想上夜校、想研究点东西也走投无路。目前这种环境,使很多隐藏在兴趣爱好背后的人才幼苗自生自灭,使部分青年感到空虚乏味、不振奋、没奔头;苦恼呀、彷徨呀、怀才不遇呀、对人生价值的疑问呀,都出来了。于是,有人就去寻觅另一种“享受”和“发展”,把剩余精力冲向其它地方,招摇过市,聚众闹事,以至持械斗

殴等,进一步“污染环境”。在此“环境”与“剩余精力”的恶性循环中,当然会增加青年犯罪的几率。

因此,恰当地组织并有意识地引导青年的剩余精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对社会起有益的作用,这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大力开发青年资源

不仅“剩余精力”与“环境”,青年时期各个“高峰”与“环境”的关系及各“高峰”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探讨的目的,就是大力开发青年资源。青年既处于成长时期,又在成熟时期。对个人,这是一生当中的黄金时代,对社会,又是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那部分社会力量。青年时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蕴藏着丰富的宝藏。青年人是祖国宝贵的资源。美国搞出第一颗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平均岁数只有二十五六岁,现在搞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据说还要年轻些。可见只要去开发青年资源,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挥相当大的社会作用。

所谓开发青年资源,有两层意义:一是促使青年健康全面地成长;二是有意识地释放青年人的能量,让他们早日投入到四化建设的洪流中,并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说,前者以求学期的青年为主要对象,后者以就业期的青年为主要对象,但培养与使用对于两个时期的青年都是不可偏废的。对创造环境开发青年资源重视与否,青年的成长就会有时间早晚、质量高低、数量大小之差。搞好了,成长就快些,作出贡献的就多些,其质量即各个峰值就高些。反之,成熟慢,人才少,素质低。

由于长期以来习惯势力影响,人们一般较重视老年人的作用、中年人的作用。对青年,则因其资历短浅而不大重视,一任青年成长规律自发地起作用,致使很多精力被白白消磨掉,其智力、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也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一个人在青年时虚度年华,到了“老骥伏枥”,才想起发挥他的作用,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问题远远不止如此。和剩余精力一样,青年时期的各种“高峰”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在正当领域内伸不开手脚,就要自寻出路,在其它地方顽强地表现出来,变成严重的消极力量。至今,我们不是还在承受着一部分青年的体力、精力、“智力”、“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吗?

我们有很多东西,在严重束缚着青年。如现行招工制度,限制人尽其才,发挥特长;现行企业管理体制把职工管得太死,影响效率;现行干部制度重政治出身资历,不重业务才能;现行工资制度不利于调动处于创造性劳动高峰和经济负担高峰时期的已婚青年的积极性;现行教育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广大青年学四化的迫切愿望;现在青年人地位太低,压低了青年应起的社会作用。这些不利于开发青年资源的东西,都应尽快加以科学改造。在十多岁至三十岁左右的人中,有千百万潜在的实干家、改革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其它方面的专门家,有无数具有组织能力、开拓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多种能力的人才。这些出类拔萃的青年的巨大能量,正有待于体制改革来释放。

当前还有个“两代人的差异”的问题。一般来说,两代人之间,经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念也会不尽相同,出现两代人的差异是正常的。若两代之间完全一样,让活人百分之百服从死人,青年百分之百服从老年,社会就不发展了。现在的青年人,是在十年动乱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但与中老年人有差异,而且与五十年代的青年人、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也有差异,情况十分复杂:有老年人对青年不够理解、以偏概全的一面,也有青年人需要补课的一面。深究起来,当代青年的某些混乱思想和他们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厂矿环境、社会环境,和他们所接触的家长、老师、各级领导、各位师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无不相关。这些人在十年动乱中的言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每日每时对青年都是“不言之教”。那些过于责备青年的人,实在有必要反躬自问。现

在青年连某些正常的兴趣爱好也受到限制。工资问题、房子问题,都不好解决,托儿所问题、学习问题、娱乐问题很少有人过问,也不易调动积极因素。

开发青年资源,还包括思想教育。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科学性,需研究点青年心理学,研究点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层次按先后次序有: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和爱情需要,四、尊重需要,五、自我成就需要。可见创造成就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年呢!只不过有的尚未开发出来罢了。针对这一点,我们做思想工作要足够地估计青年的积极因素,善于启发青年沉睡在心中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事业心、革命英雄主义和荣誉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给青年补上十年动乱所造成的缺课。同时,也要教育青年立足于现实,在环境一时难变的情况下,坚忍不拔,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以上所述,只是自己所接触并感到需要加以研究的几个问题。对青年学来说,不过是挂一漏万。青年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它与教育学、人才学、社会学等学科无不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学科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研究有关青年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教育学只研究青年求学期内的诸问题,但对青年走入社会以后所遇到的问题,就鞭长莫及了。人才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青年人,即使对青年人,它研究的也只是那部分天资聪敏、少年有为的少数人,而不是整整一代青年;它着眼于智力开发,而不是德智体全面开发。社会学包罗万象,而青年问题不单是社会现象,还有自然属性的问题,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经济学、时间研究、美学等各学科,甚至和传记文学也有不解之缘。

当学术界遇到一个无法在单一学科内解决的问题时,正常的办法是产生一门新的边缘学科。“青年学”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边缘科学。它要综合各个学科从各种角度对青年问题所作的探讨,熔百家于一炉,它不是各门科学的简单的“蚂蚁搬家”,而是“蜜蜂酿蜜”;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结合现代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再借助统计学、概率论,去总结建国三十年来共青团工作的经验,去研究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种种问题,形成专门的科学理论。有了这样的理论,团的活动就会更加符合育人规律,思想工作就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它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青年团工作的推动,都是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的。

为此,建议我们团干部都来研究青年学,把它当作共青团的必修课、专业课。这是值得投入毕生精力的科学。研究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我们有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有广大团干部的迫切要求,有其它学科探索的成果,有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有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有宏大的可以边实践边研究的干部队伍;同时,现在又有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青年学的问世已是“十月怀胎”,就待“一朝分娩”了。

猜你喜欢

精力青年人高峰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石庆云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