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枯树绽新芽 古籍焕青春

1980-07-15

读书 1980年10期
关键词:广陵老师傅西厢记

穆 石

十余年前,扬州广陵刻印社曾刻印过不少书籍,一本本字体优美、墨色均匀的线装古籍,深受专业研究工作者的欢迎。事隔十余年,在艰苦修复十年浩劫带来的严重创伤之时,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终于死而复苏,正在重新焕发青春。

广陵古籍刻印社原来设在扬州城外高寺,四周环水,环境幽雅。可是如今这儿已成了另一家工厂的厂址。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古籍被视为“四旧”,刻印古书自然也成为非法。通过四处询问,才在沿街一家古旧书店的二楼找到了社址。

几十个工人在紧张地工作着:有的在刻版,有的在装钉。一部部名驰中外的古籍,就是通过他们的双手而问世的。刻印社的负责人孙寿康谈到,在“四害”横行期间,这个刻印社被强令解散,许多老工人被遣送回乡,成千上万块书版都散佚掉了,甚至被人拿去当柴烧。直到一九七八年,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刻印社才重新恢复起来,老工人也一个个请了回来,当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得知自己从事一辈子的手艺又可施展时,心情十分激动,他们老泪纵横地说:“想不到我这副老骨头还能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老工人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古籍刻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研究整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谁忍心让这项手艺从此湮没呢?!老孙捧出两函绫面锦夹的《暖红室汇刻传剧西厢记》,秀丽的仿宋字迹印在细白的宣纸上,典雅而清新,令人爱不释手。这是一部《西厢记》的总汇集。它选择明代江浙一带图绘精妙、雕缕工巧的《六幻西厢》、《西厢五剧五本》为底本,并收集了宋、元、明各代的其它单刊本,还辑录了“西厢考据”。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研究《西厢记》的极为珍贵的资料。这部书正是广陵古籍刻印社恢复以来的一个成果。老孙指着这部书,兴致勃勃地谈了起来。

隋唐以来,扬州由于地处水陆交通枢纽,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不少人开始从事刻书业。到了明清,据说当时全国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书版都集中在江、浙、皖一带。木刻书版,一般都刻在梨木、枣木上,这种木材质地细腻,便于刻版,可是由于木质含糖份,容易被虫蛀,因此在刻版前,需先放在开水中蒸煮,刻成书版后,也得经常用药物烟熏。这种书版一般能保存二、三百年。一九六○年,江苏省委作出决定,将全省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版都集中于扬州市,成立广陵古籍刻印社。当时曾集中了十六余万片古书的版片,其中包括五十余种丛书,近九千卷。刻印社除了整理印行前人留下的书版外,还根据需要,刻印那些近乎绝迹的善本。这些都是很艰巨的工作。在尺余见方的木板上,按照原书的模样,刻下成百上千个文字,确非一件易事。我们看到一把把刻刀的刀柄都被手指磨出了深深的印记。老师傅们就是用这样的刻刀,在木板上一笔一划地辛勤操劳了六、七十年,从而把我国的悠久文化传给后人。一旦遇到版子被虫蛀损或毁坏,老师傅们又能进行修补,或者镶上一块,或者补上几笔,简直可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书版刻成后,就用手工一张张地印。印书的墨称为松烟,是用烧窑的灰加上胶、酒等物炼制而成的。老师傅介绍说,这种墨越陈越好,它的色泽可保留几千年。书印成后要装钉成册也不是易事。我们看到年已八旬的林师傅,熟练地捻动着一页页书片,然后将大、小黑口都对准。这道工序称之为“齐栏”,经过老林师傅的手,每册书都显得书口整齐、面目清新,老师傅一生就干这一项工作,经过他双手装钉的书页简直无法计算。这可是一手绝技,据说至今还没人能达到他的水平。

那么,刻印古籍后继是否有人呢?这个问题刚一出口,老孙便笑呵呵地说,“四人帮”砸烂后,古籍刻印获得新生,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也正在妥善解决。确实,目前刻印社除有十几位老师傅外,还陆续招收了四、五十位青年艺徒,他们正在老一辈的帮助下茁壮成长。我们看到,七十九岁的老陈师傅新收的徒弟小任,学了八个月的手艺,已能做到刻版时运刀自如,完全象一个老手了。在印书房,二十出头的小杨,也在熟练地独立操作。她握着碗口粗的棕擦在墨水中醮了一下,然后在书版上一擦,复上一张玉扣纸,又用棕帚一揉,一张墨色均匀的书页就印成了。别看这一工序动作很轻巧,一天要印上一千几百张也并非易事,当初小杨学的时候,手腕都肿了,但她并不懈怠,在一旁指教的年近古稀的郑师傅、田师傅都称赞小姑娘进步快。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青年,用灵巧的双手接过这一页页仿佛有千年历史的书页,令人感到由衷欣喜,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一定可以万古不息地流传下去。

广陵古籍刻印社恢复不久,就已生气勃勃。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工作十分关心,要在离瘦西湖不远的地方,为他们盖几幢新的楼房,作为新的工场。刚恢复时,刻版、装裱、印刷等部门分散在全市四、五个地方,可是工人们并不计较,每逢夏天,工场里丝风不进,大家汗流如雨,他们就借附近浴室的空房间来刻印。一本本精美的古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刻印出来的。这两年来,他们刻印了《暖红室汇刻传剧西厢记》、《杜诗言志》、《景元刊本楚辞集注》、《四明丛书》(一至五集)、《纯常子枝语》、《疆丛书》、《桃花扇》等书籍。在和煦的阳光照拂下,枯树绽出了新芽。人们不用再象扬州的古人那样叹息:“前朝杨柳几株存”了,而可以满怀喜悦地预见:古籍刻印这枝恢复青春的垂柳,将伴随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愈加郁郁葱葱。

猜你喜欢

广陵老师傅西厢记
广陵潮:海上明月共潮生
卖早餐的 小贩
在小五圩喝茶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红娘”称呼的由来
希望
盲人推拿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喷饭短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