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灾害面前输吗?不!

1966-08-17黄复兴

中国青年 1966年2期
关键词:菱角水灾团支部

黄复兴

搞生产,和干其他革命工作一样,需要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光明大队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大灾之年仍然获得增产。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就是我们时代新愚公的精神。发扬不服输的革命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我们光明大队位于长江、洞庭湖之间,地势低洼,既易受涝,又易受早,年年遭灾。一九六三年夏天,我们大队遭受了百年未有的旱灾。一百三十多天没下雨,一千五百亩早稻,都旱得开了坼。四部抽水机和四五十部脚踏水车整天出动,连续抗旱半个多月,把华洪河和四支渠的水全部车干了,旱情仍然没有解除。怎么办?团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组织青年学习了《愚公移山》,展开“革命青年应不应该怕困难?能不能战胜困难?”的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思想觉悟大大提高。接着出动了四十五部水车,二百二十五名青年社员苦战了一个月零三天,把牧牛坪脚下一个方圆八华里的团湖也车干了。车干了团湖水,早稻得收了。但由于灾情过重,灾期过长,早稻每亩平均比一九六二年减产了一百二十斤。

早稻减了产,怎么办呢?在灾害面前服输了事?不!团支部一研究,认为田里丢了要从湖里补,把湖底改成水田插晚稻。我们向党支部汇报了这个想法,党支部表扬我们想得好,想得妙,敢闯敢干。第二天,就召开了社员大会,作了动员。一场向团湖底要粮的战斗开始了。

团湖能开的面积有五百二十亩,湖底高底不平,烂泥齐腰深,菱角刺遍地皆是。战斗了一天以后,青年们手上脚上都被菱角刺刺伤,有些人泄气了,不愿到菱角刺多、烂泥深的地方去。团支委一碰头,认为这是怕困难的又一种表现。如何解决这种思想问题呢?还是靠毛泽东思想。于是,在工地上组织大家学习《关于重庆谈判》。毛主席说:“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话最有号召力,最有战斗力。青年争先恐后到烂泥最深、菱角刺最多的地方去,有的拣菱刺,有的做田畦,有的平田面。经过十二天的奋战,团湖五百二十亩田全部插上了晚稻。晚稻插下后,加强了培育管理,生长良好。全年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二年还增产两万斤。

一九六三年结束了,社员们希望一九六四年有个好天气。可是,恰恰相反,这年正在早稻生长茂盛的时候,又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水灾。团湖的水猛涨上来,淹没了三个生产队九百八十多亩土地,九十多户房屋也渍了水。一场向水灾作斗争的战斗又开始了。摆在青年面前的任务:一是防堤修堤,加高支堤,二是排洪排渍。斗争是紧张的,任务是艰巨的。为了战胜水灾,我们又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组织青年再次学习了《愚公移山》和《为人民服务》,动员青年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到最艰险的地方去。青年们经受了考验,许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年的早稻和去年一样,虽然经过抢救,但还是歉收了。

早稻歉收了,能不能比一九六三年取得更大的丰收呢?我们又在团员青年中发动了大讨论。大家说:“去年就是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向团湖要了粮。今年我们还是要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革大自然的命,开垦芦苇洲,向芦苇洲要粮。”

插完晚稻后,团支部发动了一百五十多名青年,组织了八个垦荒突击队,和成老年一道,猛战了七天,开垦了五百四十亩芦苇荒,种下了蚕豆。第二年春,共收了蚕豆十九万斤。

蚕豆和晚稻的丰收,使一九六四年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又增加了十三万斤,除上交国家和留足社员口粮外,全大队还储备了十六万斤。由于丰收了,全大队买回了抽水机六台,打米机三台,收谷机两台,和其他许多新式农具。

一九六四年获得丰收以后,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习了毛主席的关于不断总结经验的指示,在青年中开展了总结经验、学习大寨的活动。大家感到,过去旱来抗旱,水来排渍,总是处于被动。要按照毛主席说的那样,应该有所前进,象大寨人那样改天换地,不断革命,根治水灾旱灾,建设稳产高产田。我们一致认为要大修水利,大搞科学试验,来争取一九六五年更大的丰收。党支部表示完全同意我们的想法。一九六四年冬天,我们和全体社员一起,把垸内长达两华里的小堤子再加宽了四米,加高了三米。又经过四十多天的努力,修好了一座排灌水闸。堤坝、水闸都修好了,不仅可以防洪,而且为排灌自流化打好了基础。青年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破除了搞科学试验的神秘感,边干边学,还经常请农技站的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农讲授技术课。由于兴修了水利,推广了科学试验的成果。一九六五年全大队取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平均亩产由解放初期的三百斤,提高到八百七十斤。

猜你喜欢

菱角水灾团支部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给“菱角”洗澡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采菱角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吃菱角
摘菱角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