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贫农下中农吃一样的饭菜

1964-08-29李剑云

中国青年 1964年22期
关键词:贫农特殊化张家

李剑云

最近我们这里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下乡工作,贫农、下中农给做好饭、好菜,应不应该吃?

我的回答是:不应该吃。

什么是好饭好菜?这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它随着人们的不同生活水平而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旧社会里他们能够吃的好饭好菜,今天已经成为普通的饭菜了;今天的好饭好菜,等到将来人民生活更加提高时,它又会变成普通的饭菜了。所以就一般情况来说,所谓好饭好菜,也就是超过了广大贫农、下中农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的饭菜。比如吃细粮和肉、蛋等菜,目前在农村里有些地方,除了过节过年或者一定期间改善生活时外,还并不是多数群众日常的食品,因此,下乡工作的同志就不应当吃。吃了就不是和群众同甘共苦,就是生活的特殊化。

有人说:“群众不是也有时吃这些东西吗?我们不吃,这是不是只许同苦,不许同甘呢?”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常年地固定地在一个农民家里入伙,当农民改善生活的时候,我们硬不吃当然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下乡的同志一般地都是轮流到各户吃派饭的,不是长年固定每天都在一家吃饭的。这样,今天我们吃了张家的好饭,明天李家也必然照样办,如此下去,就会造成天天、顿顿吃好饭的现象。这就超过了群众日常的生活水平,并且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和麻烦。一个有觉悟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是不应该这样做的。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的生活过得更美好。但是一个革命者不仅应该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还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样,才会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如果生活上有一点点“特殊化”,群众会把我们看成什么人呢?

有人说,贫农、下中农给做好饭好菜吃,是他们对干部有阶级感情的表现;如果不吃,岂不是不近人情吗?不一定是这样的。真正的阶级感情,应当是把干部当作自家人一样,毫不生疏客气,有什么吃什么,而不把干部当作外人去看待。

那么,群众给做了好饭好菜,我们不吃,他们会不会说我们不实在,会不会不满意呢?这要看你的态度如何。首先看你的态度是不是诚恳,坚定。如果张家的好饭好菜不吃,而李家的好饭好菜你却吃了;或者两个干部一起见了好饭好菜不吃,而你一个人见了好饭好菜却吃了;或者这次不吃,下次又吃了,这种态度,群众就会说你不实在,就会对你不满意。如果你坚持如一,始终不吃,群众就会感到你确实实在,就会更加信任你的。

猜你喜欢

贫农特殊化张家
说话算话的我
特殊化法在高考中的选择与使用策略
特殊化策略解一道平面几何题
张家塬村村歌
张家贵 藏石欣赏
秀秀台
黑岛传治为贫农发声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土改中贫农阶层内部的形势判断与行为选择
一题多解,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