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

1956-08-16于果

中国青年 1956年18期
关键词:鲁迅革命精神

于果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生75周年纪念日,10月19日是他逝世20周年纪念日。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青年的导师。他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服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和教育青年的事业;从五四以来,他就以文艺为武器,不倦地传播着革命思想,并且以后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条战线上,顽强地坚持着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斗争。他那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那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到现在还依然是中国青年光辉的榜样。认真学习和继承他的遗产,认真发扬鲁迅精神,从而积极参加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是我们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什么是鲁迅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精神?对今天的青年来说,这个问题特别有意义。鲁迅所处的时代,那个可诅咒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了;而鲁迅在那个时代里,终其一生,思想上又是不断地经历着重大而复杂的变化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鲁迅精神呢?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精神,应该说,就是指他的战斗精神。而鲁迅的战斗精神,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意志之下,与他的分明的是非观念与热烈的爱憎态度分不开的,是与他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分不开的,尤其是与他不断观察社会、探求真理,时时解剖别人,而又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不断进行着自我思想斗争、不断追求着进步的精神分不开的;并且,他的战斗意志是那样顽强,那样不屈不挠,有着那样严肃、认真与坚定的锲而不舍的特色,这真是一种韧性的战斗,而韧,正是鲁迅的战斗精神的基本特征。

有人曾用这样两句话来说明鲁迅的战斗精神:

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有热烈的是非与分明的爱憎

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这种精神,正如瞿秋自同志所分析过的,是黎明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一般精神;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封建主义,主张个性解放。鲁迅在当时鼓吹个性解放,激励青年用这种精神去击退那个可诅咒的时代,我们是完全能够理解的。然而单单有这一条是不够的。如果不与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结合起来,这种反抗精种就会带着极大的盲目性。所以,在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的同时,还必须有热烈的是非与分明的爱憎。鲁迅在后来,就是这样教导青年的:遇见所是和所爱的,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就反拨;并且,应该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去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只有分清是非,坚持真理,才能真正坚持战斗。

鲁迅所以有分明的爱憎态度,就是因为他有热烈的是非观念。他爱的是人民,是大众;憎的是人民大众的敌人,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过去有人曾恶意地笼统地说鲁迅爱“骂人”,仿佛他并没有什么原则,他的战斗全凭个人好恶出发;以为他的杂文,都不过是攻击个人的文章。是的,他骂过不少人,但是,这些人的姓名,在鲁迅的毛下,正如瞿秋白同志和凭雪峰同志所分析的那样,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也就是可以当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来看;因为鲁迅是把个别的具体的反动分子及其行为思想,跟旧势力、反动势力联在一起去看的。他的观察所以那么全面,他的分析所以那么深刻、尖锐和彻底,就因为他面对着的是整个的旧社会。他并不是堂·吉诃德那类对着风车大战的人物;只有在情形看得分明的时候,他才对敌人反戈一击,或掷出他的投枪。他也不是那种“闻风而兴”的人物,不是赶风头,赶浪潮,跟着社会上的什么一阵风跑的人物;所以,也有人曾讥笑他“第一个是冷静,第二个是冷静,第三个还是冷静”。是的,历年的战斗和现实剧烈的变化给了他许多经验,旧社会任何虚伪的事物,任何瞒和骗的把戏都逃不过他的锐利的眼光,但他的冷静并不是对一切采取冷眼旁观或超然的态度,一旦分清了是非,他就立刻决定了自已的爱憎,并且立刻行动起来。翟秋白同志说他不同于那些浪漫主义的革命家,说他恰好是那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说他是带着宝贵的革命傅统到新的陈营里来的,并且特别指出了这种宝贵的革命傅统之一就是他那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这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来说,该是特别有教育意义的。鲁迅的战斗精神正是以这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为根据的。

鲁迅的战斗精神,鲁迅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还尤其表现在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他对自己总是经常不断地开展着自我思想斗争。跟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鲁迅终其一生,从进化论走到了阶级论,从进取的争求解放的个性主义进到了战斗的改造世界的

集体主义,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是经历了长期思想改造的自我思想斗争过程的。我们现在对于鲁迅所以特别感到那么亲切,正是因为他总是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变化,而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剖析给社会,给青年。他永远不摆什么导师的架子,永远在革命斗争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兵,永远在真理面前毫不踌躇地选择着应该走的道路。他说,他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他自己,他一点也没有夸张。对自己更无情面地进行解剖,进行自我批评,这不仅是因为他要追求真理,追求不断的进步,而且也是为了对社会,对青年,对革命负责任。他说,“我的译著的剧本,……每一增加,我自然是愿意的,……但也伴着哀愁,怕于读者有害。”他总是怕自己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他并不讳言自己的缺点,总是觉得自己的灵魂里有“鬼气”,而经常努力于摆脱过去旧传统、旧思想给予自己的影响。从1920年他写“一件小事”起,中经1927年和1928年他开始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直到他逝世为止,他始终都是不断地进行着这种自我思想斗争,进行着自我批评。当他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时,自己说:“打着我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忍疼,却决不肯有所增减。”他把这种翻译工作,比做取火来煮自己的肉。当他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公开承认,说:“由我造出来的酸酒,当然应该由我自己来喝干。”他对自己总是做着极清醒的估计,而对社会、对青年、对革命总是表现出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他总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并非什么前途的目标,范本,总是认为自己的著作应该和光阴偕逝,逐渐销亡。他的这种时时刻刻进行深刻的反省工作的精神,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表现,也正是他的战斗精神的另一种表现。

但是,成为鲁迅的战斗精神最大特色的,还是人所共知的他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所以特别强调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他最反对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对什么都不认真的态度;他常常慨叹“中国的事情往往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他反对做什么事都像做戏似的那种作风,而认为没有纠缠如毒蛇,执着若怨鬼的精神,什么事也做不成功。他认为我们要在文化上有成绩,要在文学或科学上有东西拿得出来,就非得韧不可。

我们所要学习的鲁迅精神,就是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

尽管时代已根本不同,但学习和发扬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对今天的我们青年来说,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培养和形成我们青年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将有助于我们今天所要求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是的,我们在今天不应该不分时间、地点和条件,盲目地提倡什么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了,因为我们已击退了那个可诅咒的时代。当时鲁迅所以提出这样的口号,是为了反对政治上的专制,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革命的敌人;他是用这种精神来对付敌人的。对革命的敌人我们自然应该敢于起来反抗,进行斗争。但是当我们已消灭了敌人,由人民起来当家作主之后,在人民内部,这个口号就不适用了,这个口号的意义也就不同了。这是我们必须辨别清楚的。然而不能不看到,在今天我们还有些青年,精神状态确有些过分拘谨的现象。他们不敢大胆讲话,不敢大胆思考,不敢大胆怀疑,不敢大胆探索,不敢大胆争论,甚至不敢大胆交朋友。有些青年,对是非也是不大勇敢的,他们不敢面对真理,不敢坚持斗争,不敢勇于向党反映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情。听说有人形容有些大学生说:一年级讲活跃,二年级讲修养,三年级讲老练,四年级讲虚伪。反对了滥施批评,反对了乱扣帽子,反对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乱提高的偏差,却又使得有些青年不敢提意见,不敢对问题作任何分析了。所以,我们的青年应该从这种过分拘谨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应该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从鲁迅的遗产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应该学习鲁迅那种分清是非,坚持真理,坚持斗争的精神;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鲁迅那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避免言行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发展个性,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既不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翻版,也不是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的复活;我们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但不是不要组织,不要纪律,不要领导,乱喊什么敢骂敢打。我们尤其应该学习鲁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开展自我思想斗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正视自己的缺点,而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老是消极地抱怨环境,把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也统统推给客观。更不要严于责人,宽于责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学习鲁迅那种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这对于我们意志性格的培养特别重要,中国青年应该有这种刚强、坚韧的毅力,过去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我们的先烈和前辈就是用这种毅力,以这种韧性战胜了敌人的,而今天,当我们无论是问科学进军、无论是征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没有这种毅力和韧性,就不能取得任何成绩,取得任何胜利!

党要求我们青年要敢于和旧的东西决裂,敢于向官僚主义挑战,坚决地为社会主义新事物开辟道路。没有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我们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认真学习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这不仅是我们对鲁迅先生最切实的纪念,也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种积极的表现。

猜你喜欢

鲁迅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鲁迅《自嘲》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