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和勤奋

1954-08-29一凡

中国青年 1954年11期
关键词:方仲永天资斯大林

一凡

近来看到许多读者的来信,都谈到“什么是天才”的问题。其中有些人因为自己思想“灵敏”,记忆力也强,就认为自己有“天才”,因而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把工作和学习看得都很容易,不下苦工钻研。另有一些人,则因为在学习和工作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就认为自己没有“天才”,因此自己看不起自己,学习和工作都不起劲,只是唉声叹气地怨自己没有“天才”。本文只就对于“天才”的这两种不正确的看法,提供一些意见。

“天才”这两个字,在许多人看来,是闪烁着奇异之光和充满着神秘意义的。不少的人认为:天才是一种“令人莫测”的、“不可思议”的、完全天赋的“神力”,而与人的努力无关。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似乎是只要到了“天才家”的手里,“灵机一动”就可“迎刃而解”;反之,如果不是天才,那你纵然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无益。因此,有天才的,凡事皆不学而能,顶多也不过是费点“吹灰之力”;没有天才的,学亦无能,也不必枉劳辛苦。大家试想想:如果对天才是这样一种看法,那么这种看法会给人们的实际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啊!

不容否认,人和人生来是有某些差别的。但是这些差别,仅仅是属于一些有机体底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特点,即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的——特别是脑的一些特点的差别。构成人和人生来就有某些差别的这些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特点,叫做“素质”,许多“素质”的联合,就是所谓“天资”。巴甫洛夫所确定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了解人的“天资”的自然科学基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以基本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力量,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及其灵活性等三种特点的不同结合而彼此有别的,而暂时联系的各种系统之构成的速度和坚固性,则是与上述三种特点的结合情况有关的。这也就是说,神经过程的这些天赋的特性,对于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发展是否顺利是有关的。但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这些天赋的特性,并非不变的,它是在人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活动影响之下改变着的。这种改变,叫做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因此,当我们谈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时候,也不要以为这种类型完全是由天赋的,必须把高级神经活动的天赋的类型和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即由生活条件、特别是由于教育的结果而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加以区别。由于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这一特性,就使得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能够在生活实践、训练中不断的完善起来。

由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天赋类型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人的“天资”也有了差别。但是,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的结合是多方面的,因而人的天资也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其一定的天资的特点,每个人都能在其一定天资基础上,以其生活条件如何为转移形成一定的个性,一般地来说,并没有一个天生就是什么天资也没有、什么事也不能作的人。

人虽然各有其天资,但是天资并非一切。某种天资,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发展某种能力的一些天赋的条件,但它并非能力本身。一个人的某种能力的发展,虽然多少与他在这方面的天资有关,但是能力本身,却永远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的结果,是在学习和工作中训练的结果。一个人能够顺利地进行某种活动,这种顺利的程度,主要是依赖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暂时联系系统,即依赖他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技术等等,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天赋的,都不是生而知之与不学而能的。人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不断的产生新的暂时联系系统,才能构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因而也才能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发展着自己的能力。因此,青年朋友们应该注意:就是当自己开始学习某种科学或从容某种工作,如果显现出一种顺利性和敏捷性时,也千万不可以此自恃而放弃了自己的努力。马克思是伟大的天才,可是“马克思一直到死都保持着一种特性:他底无厌底求知欲使他敏捷地处理着困难问题,同时他底无情底自我批评却阻碍他同样敏捷地结束问题。”①就从马克思一生所保持的这一种“特性”来看,我们也就可以窥知天才的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天才了。凡是真正成为天才的,没有一个是不努力于自己的专业的。并不像有些人那样:当他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有几分聪明,便觉得自己是“得天独厚”、“才华出众”的非常人物,只是追逐着廉价的伟大成就,企图着“一举成名”,而不愿“干科学中的粗活”(巴甫洛夫语)。等到自己的幻想破灭,认识到凡事若不下苦工夫即使有几分聪明也并不顶用的这一平凡真理时,才吃惊地发觉自己不知已经徒然地放过多少宝贵的时光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当然不是什么必然的规律:但

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因此,当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资时,却不可以此自恃,应该努力使自己不要辜负了这种天资。应该了解:一个人如果能够顺利地敏捷地获得知识、技术,这虽然也与他的天资有关,但只有真正获得了知识、技术之后,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就必然会阻碍自己能力的发展。宋时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他说当时江西金谷县有个人叫做方仲永,这人五岁的时候就会写诗,邑人都称赞他,并且以宾客之礼款待他的父亲,还送他钱。方仲永的父亲觉得这倒不错,每天只是引着他出去做客,受人招待,而不让他去学习。后来,当方仲永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王安石曾见过他,并要他写诗,王安石看了他所写的诗,觉得远不如过去所听到的那样好。后来,又过了七年,王安石因事路经金谷,又向人打听起方仲永来,这时,大家都说他已经和不会写诗的普通人一样了。因此,王安石写了这篇“伤仲永”的文章,发表了一通感想。他说,方仲永幼时聪明是“受之天也”。后来所以还和普通人一样,则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说他没有向人学习。因此,王安石做出结论说:天资比普通人好,若不努力学习,结果还和普通人一样。若是天资不如别人而又不努力学习,就连普通人也不如了。

此外,每个人的天资,也并不是都在早期就表现出来,许多人的天资,常常表现得较迟,但到后来却显著的表现出来,这就是由于各人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在生活实践中,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着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在早期缺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时,也绝不可因此就断定这是自己缺乏某种天资的根据。常常是经过长期学习和工作的训练,才能真正表现出自己的天资来。可是有些青年同志,当他开始学习某一科学,或开始从事某一工作而遇到一些困难时,就悲观失望起来。他只是徒然地怨自己不是天才,恨自己不是“那么一块料”,却不下决心努力,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自己的天资虽不如别人,但为什么又不可以有“人一能之己百之”的努力精神呢?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有人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样伟大的天才革命家的品质,是学习不到的,要把自己的品质提高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式的品质之高度,也是不可能的。他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看成是天生的神秘人物。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想是不对的。”少奇同志还指出:我们今天普通的同志虽然远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样高的天才,大多数同志虽然在理论方面不能学习到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样高深和广博,但是我们同志只要真正有决心,真正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学习,锻炼与修养,那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品质的。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要在望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伟大的革命家的品质之后,反而自暴自弃,畏葸不前。如果这样,那就正是‘政治上的庸人。不可雕修的‘朽木和‘粪土之墙。”②因此,天资小如人,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却是自暴自弃,人人都应该自勉自励:凡是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应该希望能做到而且也有可能做到,只要有高度的求知欲望,只要肯付出大量的劳动,循着正确的途径兢兢业业地去努力,那么无论学习什么,无论做什么工作,总会有些成就的。如果因为天资不如人而自甘落后起来,那才真正成为不可造就的“朽木”和“粪土之墙”了。

“天才就是勤奋”。李卜克内西认为:“如果这话也许不十分正确,但依然至少有很大限度是正确的。”③是的,如果只是为了给“天才”下个定义,那么这句话也许还不够全面;可是如果是为了人们的实践着想,那么这句话的精神是只有好处而没有任何害处的。

①梅林著:“马克思传”,上篇,二八页。

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九五一年版,十二页至十四页。

③“论马恩列斯”,解放社版,三八页。

猜你喜欢

方仲永天资斯大林
不幸的方仲永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不幸的方仲永
天资乳业 保持新鲜,每一天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方仲永的落差谁之过?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
斯大林军事学术的几个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