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分析

2024-05-17◎秦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群体受众

◎秦 庆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0)

受众是新闻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新闻产品的质量,决定受众的接受程度,只有不断创新新闻编辑,才能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因此,相关人员应正确认知创新新闻编辑的重要性,关注新闻受众实时变化的需求,探索科学的新闻编辑模式,提升新闻产品质量,激发受众获取新闻的兴致,从而切实发挥广播电视行业的作用。

一、广播电视新闻受众特点与需求分析

(一)受众特点分析

受众是新闻编辑工作服务的对象,受众的兴趣与新闻行业发展的关系紧密。因此,在创新新闻编辑工作之前,要分析受众群体的特点,基于各层次受众群体的特征,探索更科学的新闻编辑方式,提升编辑新闻产品的质量。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受众群体覆盖各个层级,尽管各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不同,但普遍呈现出主体意识强的特点,在获取新闻产品时,受众会按照自身意愿选择获取的新闻类型,对新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才能增强新闻产品的竞争力。目的性不强是受众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受众在获取新闻时,往往凭借自主意识选择新闻产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以此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高质量的新闻产品更容易被受众喜爱[1]。受众更注重精神生活,更偏好于接收趣味性较强的新闻信息,传统形式播报的广播电视新闻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会影响受众观看新闻的兴趣,为应对新媒体带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注意新闻内容的调整,增强新闻内容的趣味性。

(二)受众需求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传统新闻内容难以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人们好奇心增强,更偏向于获取猎奇的信息。因此,在创新新闻编辑工作时,要关注受众这一信息获取需求,以更合适的方式完成新闻编辑工作。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审美水平逐渐提升,有创意的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所注意,吸引受众获取信息的兴趣。因此,从业人员应不断探索全新的编辑工作方式,创新新闻的内容与形式,使受众注意其生产的新闻产品。新闻编辑创新应基于受众的需求,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打造极具特色的新闻编辑体系,增强新闻产品的趣味性,调动受众获取新闻产品的兴趣,增加广播电视新闻受众群体数量,为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积蓄力量。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高,新闻编辑创新也应根据受众的这一信息获取需求,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采集优势,丰富采集新闻信息的渠道,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使受众对播报的新闻产生兴趣,主动关注广播电视新闻。

二、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职责,旨在向受众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创新新闻编辑工作时,只有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才能使编辑的新闻被受众所接受,起到传输信息的作用。各类受众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并获取的新闻类型存在差异,基于受众需求创新新闻编辑,可以使新闻产品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受众对新闻传输信息的信任度,保证新闻的社会权威性。基于受众需求创新新闻编辑工作后,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编辑在播报新闻前,会检验信息的真实性,针对收集的新闻素材中真实性存疑的信息,不再将其作为完成新闻编辑工作的资料,从而使制成新闻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且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可以帮助新闻编辑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新闻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高质量新闻人才,为新闻编辑工作开展储备更多的人才,推动新闻编辑工作体系创新,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迅猛发展[2]。

三、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

(一)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编辑创新中也应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受众的需求,了解各类群体的兴趣爱好,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具参考价值,降低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的难度。现代社会人们一般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信息技术会记录受众使用网络的行为,收集受众的信息搜索记录,作为分析受众需求的数据基础,以便掌握各类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新闻编辑方案,保证新闻质量。增加用于信息设备采购的资金,引进性能先进的基础设施,组织新闻编辑学习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工作中主动运用该技术完成资料的收集,正确操作设备,使收集的资料更为丰富,满足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可用于信息素材搜集,帮助新闻编辑整合可使用的素材,扩展新闻编辑完成工作的思路,能够按照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生产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使各类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得到满足。将大数据技术用于开展信息编辑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强,可完整采集用户的新闻获取记录,深入开发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得出更为准确的受众需求分析结果,扩大广播电视新闻受众群体。除此之外,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增加与受众互动的机会,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编辑创新中,真实了解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适当吸取受众群体的意见,使编辑的新闻更符合受众的喜好。还要将大数据技术用于新闻编辑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的反馈意见,得出的需求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真实展现受众的需求,作为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础,使新闻编辑方式更为科学。

(二)提升编辑素养

新闻编辑创新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编辑工作能力决定新闻产品的质量。为使编辑的新闻满足受众的需要,从业人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编辑更优质的新闻产品,引起受众群体的重视,使新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提高该岗位的选拔标准,丰富检验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方式,优选想法独到、专业能力扎实的新闻编辑,并增加岗前培训环节,帮助新闻编辑了解岗位工作内容,尽快参与到新闻编辑工作中,推动新闻编辑体系创新。其次,完善培训机制,组织面向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其创造系统化的学习机会,并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引导新闻编辑关注受众的需求,考虑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使新闻编辑参与培训活动后能够有所收获。再次,增加新闻编辑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新闻编辑前往其他新闻企业,或与国外新闻编辑交流经验,借鉴其先进的新闻编辑理念,以更科学的方式分析受众的需求,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的方式。最后,建全新闻编辑考核机制,检验新闻编辑的学习情况,判断培训制度落实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及时调整培训制度,帮助新闻编辑发现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之处,引导其制定更为科学的学习计划,全面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建设线上学习平台,新闻编辑可随时随地进入该平台进行学习,突破培训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新闻编辑通过身份验证进入平台,按照自身的学习需要,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以达到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量的目标。

(三)创新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决定新闻质量。因此,在创新新闻编辑方式时,务必要分析受众的需求,创新新闻内容,使生产的新闻内容更为丰富,满足受众的兴趣爱好,主动获取感兴趣的新闻,认可新闻的信息传输价值,如此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才能更为迅速。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冲击,人们更关注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因此,新闻编辑要关注受众的需求,广泛搜集可用素材,丰富新闻内容,保证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编辑新闻的质量。从业人员在完成新闻编辑工作之前,要确定新闻产品的主题,从收集的新闻资料中筛选可用于新闻编辑的内容,舍弃不必要的新闻素材,缩减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简洁,符合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习惯。此外,还要深入研究新闻内容的核心思想,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在符合人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保证新闻产品蕴含的思想正确,不会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新闻编辑的社会职能。同时,要检验信息的真实性,网络传输的信息真伪难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挑选新闻内容时,要审核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彰显新闻编辑的优势,将真实信息编辑成新闻产品,保证新闻内容真实准确,不仅使新闻符合受众需求,而且还能巩固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地位[3]。

(四)选取新闻背景

为满足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新闻编辑应重视背景的选取,转变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切忌以罗列信息的方式完成新闻编辑工作,要选取受众关注的社会话题,收集有关的新闻素材,并分析各新闻素材之间的关系,以便生产更为优质的新闻产品。新闻编辑需要关注社会时事,与受众群体进行深入沟通,并采取多种方式收集信息素材,丰富新闻背景,降低受众理解新闻背景的难度,提升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兴趣,如果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信任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认可其社会价值。调查采访是新闻编辑常用的背景调查方法,现代社会更要重视该调查方法的运用,根据选取的新闻主题,走访相关的群众,了解群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作为完成新闻编辑工作的资料,使新闻背景更为丰富,且群众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参与感较强,如此也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背景的添加不仅适用于访谈类新闻节目,其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可采用该方法,通过营造新闻背景的方式,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为受众展示事件的真实情况,强化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权威性。选取合适的新闻背景,更容易实现新闻编辑的目标,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提升受众获取新闻的兴趣,制成的新闻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

(五)丰富新闻表现形式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受到冲击。而传统新闻的表现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信息获取需求。因此,新闻编辑在完成工作时,要关注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平台,分析该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总结该媒体平台受众群体的特点,以媒体平台为载体,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并根据该平台受众群体的特征,筛选符合该群体兴趣爱好的新闻信息,确保受众有兴趣了解该新闻事件。直播形式的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新闻编辑也可以该形式表现新闻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直播,提升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受众可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播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升受众了解新闻的兴趣,使新闻得到快速传播。从业人员要关注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了解其他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扩展新闻表现形式的思路,借鉴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经验,探索更为新颖的新闻表现形式,增强受众在新闻播报期间的参与感,使他们更容易感受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核,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更为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六)美化新闻版面

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新闻的美观性也会影响受众的兴趣,美观性更强的新闻版面,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得受众获取新闻产品的兴致更高,并具有良好的视觉体验,扩大编辑新闻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新闻事件。因此,新闻编辑要创新设计理念,了解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基于受众分析结果,制定更美观的设计方案,提升新闻版面的审美价值,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吸引更多的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不同,为此在美化新闻版面时,要注意丰富可用于新闻版面美化的技术,以多种形式展现新闻信息,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新闻事件,认可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编辑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借鉴其他编辑的版面设计理念,顺应人们的审美变化,优化新闻版面设计方案,使新闻版面具有较强的美观性,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促使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

(七)合理控制时长

新闻时长也会影响受众的接受度,时长合适的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因此,在创新新闻编辑工作方式时,要关注受众的兴趣爱好,合理控制新闻的时长,在受众未出现厌烦心理时,完整讲述新闻事件,满足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为科学控制新闻时长,新闻编辑要适当筛选新闻素材,减少新闻产品中不必要的信息,尽量保证新闻内容简洁,受众可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且不会影响受众接收信息的意愿,体现新闻产品的作用,帮助受众获取实时新闻。在需要播报较多的新闻事件时,如不重视分析各类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会增加控制新闻时长的难度,导致播报的新闻中存在大量的无用信息,就会影响新闻产品的质量,从而降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体验,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编辑要分析人们注意力集中情况的变化规律,确定最合适的新闻时长,厘清需播报各类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判断不同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删减部分新闻信息,减少需播报新闻的信息量。针对不重要的新闻信息,缩短播报该新闻事件的时间,即便受众对该新闻事件无兴趣,也不会影响其获取新闻的兴致,使受众能够完整了解感兴趣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使新闻传递的信息满足受众需求[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受众的需求,灵活调整新闻的内容,使新闻编辑成果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相关人员要关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新闻编辑理念,基于受众群体的需求,积极研究新闻编辑创新路径,不断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使广播电视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