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觉表达 强化精品创作
——资阳融媒体中心网络视听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17◎卢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资阳精品创作

◎卢 玲

(资阳融媒体中心,四川 资阳 641300)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形态的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生态,视听内容正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成为对内对外传播的新阵地、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美好生活的新途径党的二十大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视听行业迅速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优质内容生产和表达方式创新,诞生了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优秀视听作品。逐步建立起了全流程、全周期的管理机制和治理体系,行业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

一、资阳融媒体中心发展概况

资阳融媒体中心始终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发力,打造融合新生态,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紧紧围绕重大主题、重要节点,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用户需求、传播规律,努力推出更多有网感、有质感的各类主题精品。

在具体报道路径上,一方面,横向打通台、网、端、微各版块,形成客户端、广播、电视、网站、平台账号“五位一体”的发布体系,严谨规范做好动态报道。另一方面,纵向利用“专题推进”的策划报道方案,依托自身平台的定位和优势特色,网上网下全面发力,精心打造能出圈出彩的精品自选作品。

例如,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件大事 三大会战 N 项改革”战略,策划的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专题分设动态聚焦、重点访谈、主播进企业、深入一线看发展、活动播报等子栏目,全年陆续推出“深入一线看发展”系列海报,一季度“开门红”成果系列宣传,冲刺“双过半”系列报道,“清凉一夏·资阳造”系列宣传,“沙场秋点兵”系列宣传等,全面展示资阳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夺取开门红的生动建设画面。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策划推出《答卷:2023 我们是这样干的》大型年终盘点报道,以“答卷:2023 我们是这样干的”为主题,通过将系列新闻视频、图片、文字综述、音频等产品形态,在客户端、网站、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全媒体平台差异化呈现的方式,全面盘点全市一年以来各系统紧紧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成渝中部崛起示范区,上下一心拼经济搞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策划重点体现“系统性、规模化、成体系”,分为《答卷来了》《请您阅卷》《年度十佳最美答卷》《连线答卷人》四个部分执行,环环相扣,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开设专栏《一起学习 “资”孜以求》,推出子栏目《一线观察》,聚焦双圈建设、同城化发展及“四个发力”主题,持续报道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采写并刊播系列报道《奋斗吧!天府新农人》《消费活力足 市场需求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资阳守牢建好天府“粮”田》《外引内育 看资阳如何壮大工业领域生力军》,获得强烈反响。

此外,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冲刺四季度”等重要工作开展常态化宣传;围绕“第六届中国牙谷国际峰会”“西博会”“高校毕业季”等重要节点开展策划宣传。重点推出五月消费季、乡镇书记话振兴、关爱未成年人等系列宣传;策划推出牙谷峰会、西博会、第七届“感动资阳”活动等主题活动宣传;积极制作短视频、海报、H5 等新媒体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中心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通过原创作品、相关征集活动等,增强用户黏性[1]。

二、资阳融媒体中心网络视听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建全媒体策划团队,提升优质内容产能

在新形势下要生产爆款产品,如果没有粉丝积累量,想做一个10 万+的爆款都会很困难。所以持续输出优质网络视听产品,也就是提升优质内容产能非常重要。资阳融媒体中心组建全媒体策划团队,分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将新闻宣传策划具体化。优化完善全媒体指挥长会议制度,构建统筹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多端发布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聚焦主题主线和市委中心工作,突出新闻报道主题。增强内容生产的对象意识,把内容供给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推动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推出更多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新闻产品。中心制作的《团结奋斗这一年》《飞越四川·资阳》等40 余件产品自有平台阅读量达10 万+,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全力打造品牌栏目,《资观监督》《资观帮忙》聚焦群众关切,提供在线帮忙、话题互动等功能,自开设以来,帮助群众解决了出行难、农副产品滞销等问题,单条报道最高点击量3.1 万人次。市委书记多次专门对《资观监督》栏目作出表扬批示。同时,积极对接中央、省级媒体,策划上送了大量外宣稿件,其中,《点赞!16 万元黄金首饰丢失 少年拾金不昧》《文旅局长变身秀》等产品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转载,获得广泛关注[2]。

下一步中心还将在推广和运营上加强力量,建设新的数据平台并投入使用,选派人员到抖音公司跟班学习,成立数据部,研究同行发展态势,分析并运用媒体数据,指导生产,配合经营,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网络视听产品提供决策依据。

(二)心系人民,以凡人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网络视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精品节目创作,不断唤起人民群众的文化觉醒,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实现通过明德而引领风尚。反映在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层面,那就是精品创作没有捷径可言,唯一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了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审美需求,倾听人民的呼声。这不仅是创作导向,更是网络视听得以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资阳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具有优秀品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事迹,挖掘生动鲜活的四川好故事,推出一系列具有“人文关怀”的网络视听精品。

网络短视频《老胡的梦想》结合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讲述四川资阳一位农村老人胡定国山川寄情、追梦入党的故事。78 岁的老胡热爱雕塑艺术创作,2013 年初便开启了以废弃石块、砖头为原料的“山川筑梦计划”。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老胡精心雕筑了“一大会址”微景观,用以表达对共产党的感恩和对新时代的祝福,也以此明鉴渴望能在古稀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梦想。

该作品以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有温度、见高度,用动人的笔触为平凡人的“中国梦”点赞。作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透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反映重大的时代主题,以凡人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以主题的深化揭示思想性,有力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目前,该片已先后荣获全国“2022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优秀作品奖、“2022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四川分站赛二等奖、2022 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优秀作品等荣誉。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坚持把艺术品质作为创作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树牢精品化发展的鲜明导向,通过不断完善精品创作引导机制,有力推动网络视听作品主题立意、内容质量、艺术水准不断提升,真正用精品赢得市场、吸引用户。

(三)精品创作讲好人物故事,记录时代、承载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随着网络视听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促进网络视听内容的精品化成为众望所归[3]。

近年来,资阳融媒体中心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超前谋划、主动出题、动态调度,用主题主线宣传的“交响曲”,强化精品创作传播的“主旋律”,推出一批契合当前主题、制作精良的视听精品。

其中,微纪录《隆恩村的“两块地”》荣获“天府乡村百部川扬”2023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展播活动重点扶持项目,该作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切入,讲述了资阳市安岳县隆恩村进行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改革“两块地”的故事。该片创新在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整个作品有机串联起来,提升了作品的可看度。

公益片《守艺人的“传”与“承”》以乐至川剧传承人为主角,以小切口插入进行叙事,讲述乐至川剧创新发展的故事,进而引申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的蓬勃生机。目前,该作品已获得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公益广告项目扶持。

《身边的宝藏》拟用三年时间,深度挖掘资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历史时期馆藏珍贵文物及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严谨的态度、趣味的呈现,展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彰显不同文化遗产个体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人文特色。影片画面流畅,节奏明快,专家解说深入浅出,鲜活生动,让人眼前一亮。目前,该作品已完成第一阶段十期节目的制作,并入选“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获得省局项目扶持。

这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网络视听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和主题主线,以独特的魅力感动并影响着时代,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发挥了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网络视听精品不断涌现,在创新表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及在加强对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4]。

(四)引入先进技术,赋能网络视听内容生产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的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网络视听行业将以新技术、新模式、新内容、新业态,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从而带给受众更为丰富的体验[5]。

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由于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技术储备较为缺乏。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有取舍、量力而行,学习借鉴先进媒体成熟的经验,通过运用一些被实践证明较为有用的“经济适用型”技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共创、技术共享、传播互通。

一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简单易学的“经济适用型”工具,积极打造可视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网络视听产品,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体验。比如,运用动漫、长图、H5、SVG(可缩放矢量图形)、MG(动态图形)动画、视频海报、AI(人工智能)等,努力把有“有意义”的内容做成“有意思”的内容,积极营造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积极健康的创作氛围,以深度融合推动内容升级,使文艺精品创作更有力度,精品传播更有质效。

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最新数据,充实网络视听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每天都有大量的事件发生,进而产生海量的数据。在生产内容时,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捕捉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挖掘找出更有价值的线索,或者跟进内容生产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进而形成新的数据结果,提高内容的可信度[6]。

三是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强化内容可视化效果。近年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水平不断提升,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专业软件,比如Photoshop、CorelDRAW 等。在制作内容时,可以适当运用专业软件对图片和视频画面进行处理,或者结合传播内容加入相应的图片,从而在视觉层面带给受众更丰富的体验。

四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内容的沉浸感。虚拟现实技术自诞生以来,凭借其强大的优势,在传媒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生产实践当中可以结合内容制作相应的虚拟场景,营造特定的空间,让受众沉浸其中。

此外,再造全媒体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全面提升内容生产供给能力。组建“全媒体产品创新提质”工作室,培养“爆款打造师”团队,依托新媒体技术,组织专门团队,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找准平台定位和用户需求,面向本地深耕细作,通过不断完善精品创作引导机制,有力推动网络视听作品产出产量、主题立意、内容质量、艺术水准不断提升[7]。

三、结语

在媒体融合这一大背景下,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优做强网络视听内容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冲击,既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优势,从生产理念、生产技术、呈现形式等不同方面着手,还要积极进行变革,通过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内容生产、加强精品创作、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网络试听内容生产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受众需求的变化,要在集中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生产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如此才能为受众提供优质的网络视听内容服务,不断增强自身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未来还会有超越于网络视听的新业态引领风骚,但只要我们坚守创新要义,网络视听也会在不断碰撞、整合以及融合中寻找到立足之地。

猜你喜欢

资阳精品创作
《资阳人·城市文化读本》打造资阳第一城市文化读本 代言资阳城市文化点点滴滴
《一墙之隔》创作谈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资阳牵引变电所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
资阳110kV数字化牵引变电所试运行分析
创作随笔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