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评析

2024-05-08雷建平

作文新天地 2024年11期
关键词:视角视界

◎雷建平

原题呈现(40 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登上高处,眺望远方。视角的变换常常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王之涣登鹳雀楼,极力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豪情满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因此,视界决定了你的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登高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发挥联想及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登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了王之涣、王安石的登高经历,正是由于登高望远,他们才有所思、有所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最后引出“视界决定了你的世界”的论点。值得注意的是,王之涣诗中一字“更”,王安石诗中一字“最”,从过程、结果两个角度,将高度、视界、世界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也就是说,高度不同,视角不同;高度达不到,视界受限制;视角所不及,高度也有视野死角,视界同样受限。考生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思维结构、思辨逻辑素养都得到了一种提升。

拓宽视界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智力、情感追求的过程;改变视界意味着位置、境界的改变,更意味着意志的坚持。所以,这既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更是战胜内在的自我。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个人、自我,无不在攀登中表现“自我”。

记叙文写作,可以叙述自己某一次登山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在所感,要具有如上所说的启示性、深刻性,需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若选择议论文写作,于登高的话题,一般使用的是攀登的比喻意义,比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写出从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也可以从视界的角度,阐述审视人生的不同高度。当前同学们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论据,特别是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体验的实践论据的缺乏。

构思建议:

⒈从登高的结果来写:勇于攀登才能成功,止步不前只能失败。

⒉从登高的过程来写:侧重登高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努力攀登的过程等。

⒊从改变视界、拓宽视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角度来写,适当援引论据,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佳作展示

重启

◎张耘舒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我这个人,有时多少有些小心眼。

别人拿了我的零食,我会生气;寝室有人不打扫卫生,我又生气了;有人顺手用了我的东西,我也要生气……

每当我把自己的烦心事向母亲倾诉,她总是漫不经心地回答:“这又没啥,总会过去的。”我便说她不知人间冷暖,连基本的情绪都丧失了。

直到有一次,我又为长期宅家不出门而闷闷不乐,于是母亲带我去了天目山景区,这里的山不太高也不算矮:你想形容它高大雄伟,可它又远不及泰山巍峨;你要说它娇小玲珑,它又确实比本地的小山高了个尖。

对于这样的矛盾体,我是很不屑与它为伍的。可奈何票不能白买,酒店不能白住,带着抑郁的心,我踏上了登山之旅。

这趟旅途,注定不圆满。酒店的厕所森森然,烤好的面包被别人拿走了……一路波折,总算到了山脚。天目山的竹海一向美名远扬,但我眼前只有残败的竹竿。

“妈妈,你看他们虚假宣传!”我指着那片暗绿,愤愤不平。

“这只是它们的一小部分,”母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们继续往上,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心怀疑虑,我跟在母亲身后继续往前。爬了一会儿山路,接下来便是坐缆车了。逐渐有了点兴致的我跟着母亲走进了那个神奇的“大铁箱”。没料到,不多久,我的心便被震撼填满了。

离开站台后,缆车冲了出去,熠熠于阳光之下。我不在意地往下看,才知何为“竹海”。恍若碧波翻腾,风一吹,掀起一阵鸟鸣。满眼皆是绿意,恍若绿海,空中的云也在这海中沉浮。偶见白鸟掠过,恰似小小的一个浪花。

我俯瞰着竹海,迷醉于这山水间。恍然惊觉:曾经的我一叶障目,只是看见一滴水,就断言大海不过如此,真是可悲。曾经的我多么幼稚,片面地看待身边的人事,却忘记了他们皆是完整的个体。感谢这次登山,它重启了我的世界。

【点评】

本文选材贴近生活,内容契合文题,文从字顺,文笔简练。细看来,主要有“三巧”:

拟题巧。在这篇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很多考生都受困于“登临”“世界”“视界”等关键词,文题比较雷同。作者独辟蹊径,以“重启”这个动词为题,既关联了“视界”与“世界”,又暗示了“登临”的作用。

构思巧。围绕“重启”,作者从为人处世中令自己气愤郁结的细节入手,点明登天目山的缘由,且首尾呼应,与主旨巧妙关联。在写登临的过程时,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初登山时的不如意,再以母亲的寥寥数语点出往上“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最后怀着疑虑登高,见到令人震撼的风景。此过程,暗含材料主题“视界决定了你的世界”,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立意巧。由自己对竹海的态度变化到自己对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思考,由自己初见竹海的残败到登高俯瞰竹海的震撼,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一叶障目,片面地看待身边人事的不足,并且还暗暗呼应了开头对登山缘由的叙述,自然又巧妙。

不足之处:对“重启”的内涵阐述浮于表面,主旨深度不够,思辨性不强。

提升建议:除了在文末点题,行文过程中对于“重启”主旨的预设、铺垫也需要呈现。且“重启”与题目中的关键词“视角”“视界”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架构。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该文实际得分:34 分。

俯仰间定世界

◎叶子菲

浙江省杭州天元公学

辛弃疾说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登高望远,写下多少诗词歌赋,且视角各不相同。俯仰间,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完整的世界观。

仰视可见清明高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立下不停歇的志向,达成不朽的目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40 多年过去了,中国如今已实现全面小康,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平视可见明晦平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这句话对所有人适用,从身边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不足,就似平视山峰,层层叠叠,明暗交错,平视他人,便能看见自己。若有不足,及时改正,便能完善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

俯视可见重晦深远。“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长期“闭关锁国”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中国政府以史为镜,排除万难加入世贸组织,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俯仰间看见不同的世界:仰视见清明高远,平视见明晦平远,俯视见重晦深远,视界决定世界。由此,世界才能得以在人眼中完整呈现。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能够综合分析材料并提炼出“俯仰间定世界”的观点。“俯视”和“仰视”两种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带给人不一样的启示。作者关注到“视角的变换常常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受”,审题到位。

作者采用总—分式结构。第一段由辛弃疾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语言简洁精练。第二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仰视可见清明高远”,举的例子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平视可见明晦平远”,引用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证要从他人身上看见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第四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俯视可见重晦深远”,采用对比论证,告诉读者要以史为鉴,才不会重蹈覆辙。结尾再次重申论点并进行总结,“视界决定世界”,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世界才能完整呈现。

不足之处:论证方法的契合度和论据的充分度不够。没有进一步对“仰视、平视、俯视”进行解读和阐述,三个论据也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对“视界”和“世界”的理解亦不通透、不明晰。

提升建议:每一个分论点后提供贴近自己生活的论据,平时多观察生活,了解时政,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该文实际得分:37.5 分。

猜你喜欢

视角视界
机视界
视角、对话与真情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视界
视界
视界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