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年少逐春心

2024-05-08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张籍草色韩愈

教学目标:

1.通过同类诗歌对比,走近韩愈,体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对比,发现韩愈诗中意象“春”的特殊之处,以此走进诗人内心,继而领悟其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饱含信心的人生哲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起:二月初惊见草芽

(课前板书课题及作者)

导入:(询问学生年龄:11岁)看到同学们,老师想到一个词:少年(板书)。少年时期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但是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走向青年、壮年、中年、老年阶段(课件出示)。

1.围绕“少年”创设问题情境。

到了老年阶段,我们就走过了人生的大半生。此刻老师想跟同学们探讨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你走过大半生,那个时候你还会是一个少年吗?

可能你会疑惑,也可能你会有一点模糊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一首古诗,希望在课堂结束时,你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出示古诗,引出作者韩愈。学生交流韩愈的资料。)

2.结合注释疏通诗题。

古诗词的题目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这首古诗的题目也有很多关键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季节早春)很多诗人都描写了盛春的景色,但是韩愈描写的却是早春的景色。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呢?(引导学生关注“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补充张籍和韩愈是师生关系。)最后还有一个字“呈”,“呈”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呈”为恭敬地送上的意思,充满着感情。根据“呈”这个动作猜测韩愈和张籍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由此说明韩愈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思想。)

3.逐句品读“小雨”“草色”。

请大家把这首诗自读三遍。找找这首诗写出了哪些早春的景物呢。(“小雨”“草色”)

(1)品读“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的雨有什么特点呢?(“润如酥”)我们可以借助朱自清的散文《春》来体会。(出示)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在朱自清的眼中,早春的雨像什么?如果不仔細观察,我们能看清楚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吗?韩愈敏感地捕捉到了早春的雨。

小结:同学们,原来春天的小雨,不是夏雨滂沱,也不是秋雨萧瑟,而是如此细密、如酥油一般的。难怪诗人要感叹道:“天街小雨润如酥。”

(2)品读“草色遥看近却无”。

回忆一下,我们在其他的古诗词中也读到过很多关于草的诗句——(出示《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敕勒歌》中的草是不是早春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草是早春的草吗?(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草色”的特点。)

小结:看来,早春的小草有着自己独特的模样。它并不茂盛成燎原之势,而是远远看去有一些若有似无的颜色,近观时又仿佛什么也没有。这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景象。

4.品读“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韩愈描写的早春景物,一种是小雨,一种是小草。还记得吗?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比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比如杜甫的《绝句》,还比如朱熹的《春日》。(与学生一起背诵相应古诗)你看,这么多春天的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充满生机的春天使者,比如呢喃的燕子、畅泳的鸳鸯、茂盛的竹子和桃花等等。很多人描写春天都会用到这些景物,但是韩愈描写的却是不起眼的早春景物,为什么呢?其实,韩愈已经把理由写到了最后两联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的哪个词语告诉你,在韩愈心里,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就是早春?(“绝胜”)

(2)“绝胜”是什么意思?(远远胜过)在韩愈看来,早春远远胜过“烟柳满皇都”的盛春之景。对此,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①韩愈为什么会关注到早春的景色?②韩愈为什么觉得早春才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二、承:将谓偷闲学少年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另外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看是否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出示,生齐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唐]韩愈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

柳色如今深未深。

解决预设问题①:

(1)当年,韩愈写这首诗,其实是为了邀请张籍和他一起去春游。但是张籍找了各种理由拒绝了。从“其二”可以看出,张籍至少找了两个理由,哪两个理由呢?(“官忙”“身老大”)

韩愈究竟想对张籍说什么呢?(出示)两生分别饰演韩愈、张籍,其他学生读旁白。还原当时的情景。

冬去春来,冰河开冻,大地捎来了春的消息。

韩愈发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一年中最美的春光啊!韩愈多么希望能跟张籍一起分享这最美的春光。

于是,他对张籍说:_________

张籍听了,无奈地说:_______

韩愈听了,摇摇头说:_______

(2)韩愈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

56岁了,而且韩愈当时也是做大官的,可见,和张籍一样,韩愈同样处于“官忙、身老大”的境地,可是他仍然邀请张籍与自己一道去赏春。由此,你觉得“官忙、身老大”的韩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少年心”)所以韩愈才能捕捉到早春的美。

三、转:每于寒尽觉春生

那么早春的景色和少年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解决预设问题②:韩愈为什么觉得早春才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出示,生填写,交流)

如果春天跟人一样,分为少年、壮年、老年。那么,早春就相当于春天的(    )时期。

充满活力和希望的(    ),是人生最美的時期;那么,在韩愈看来,相当于春天少年时期的(    ),就是春天最美的时期。

总结:是的,早春就相当于少年时期,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最是一年春好处,赞美的不仅仅是早春,更是少年、希望和活力。

四、合:万里归来颜愈少

同学们,至此我们已经明白了,虽然韩愈已然步入人生的老年时段,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鲜活的、对美充满了敏感觉知的少年心。那么,韩愈的这颗“少年心”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段资料,简要回顾韩愈的一生。(出示韩愈生平,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生默读。)

(师根据韩愈的经历提问:在遇到困难、挫折时,韩愈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面对坎坷、艰辛,韩愈始终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一切看似没了希望,在韩愈眼中却是希望的开始。所以,当大家都赞美盛春之景时,韩愈却觉得充满希望的早春才是最美的。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走进韩愈的这颗少年心——(师播放音乐,生再读全诗。)

“最是一年春好处”,在韩愈看来,不仅是早春的景色,还是永远不屈服的少年心。于是,当张籍拒绝了韩愈的邀请,韩愈是这样对他说的——(引读: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其实,韩愈更想对张籍说的是这样一句话——(出示: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韩愈更想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说——(引读: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首诗我们到此就学完了,还记得我们刚开始上课时的那个问题吗?当你走过大半生,那个时候你还会是一个少年吗?(师生交流)

总结:同学们,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老去,但我们的心境却可以永远年轻。唯有保持一颗鲜活的少年心,我们才能够始终活在希望里、活在光明里。让我们此刻一起来听一首特殊的“少年之歌”吧。为什么说这是一首“特殊”的“少年之歌”呢?因为唱这首歌的“少年们”平均年龄已经74岁了。(播放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少年》

视频)

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下课!

教学评析

诗的境界,全在人的境界。韩愈笔下的两种意象“小雨”和“草色”,本是早春最为寻常、最不起眼的景色,但韩愈却能于平淡至极中见出绚烂来。对小雨,他能见出其润物之酥,在看似纤细绵软的背后自有一种滋养万物的生机;对草色,他能见出其萌芽之韵,在看似稀疏零散的背后却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这还不够,韩愈还要将其置于烟柳满城、春色满园的景致中加以对比,要知道,那是最为绚烂、最惹人怜的春景。而韩愈却一反常态、语出惊人,因为在他看来,平淡无奇的早春才是一年的春光之最。何以如此?此诗并无答案。想要探赜索隐,就必然要牵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作为组诗,“其一”“其二”本是一个整体,诗的意脉也只有在整体阅读中才能彰显。“其二”中“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一句,不仅回答了“之一”的困惑,同时也成了组诗的诗眼所在。正是这一点睛之笔,超越了对早春之景的赞美,而将景色与人生联系了起来。若无年少心,怎见早春景?至此,俗情为之一扫,境界为之一开。原来,春之“小雨”者,实乃人之“年少”也;春之“草色”者,实乃人之“花季”也。“年少”者,“希望”之所在;“花季”者,“生机”之象征。如此深邃的诗之境界,非有高远之境界的韩愈不能为也。刘恋此课的精髓与精彩,正在于此。

而课的境界,同样取决于人的境界。此课的境界,首在立意高远。纵观此课设计,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在诗与人的际会中品味诗意、感悟人生。具体而言,一是读诗见人,通过对诗中“小雨”“草色”等关键意象的品析,以及诗人对“早春”“盛春”等情感倾向的比较,引发学生对诗人创作意图的思考;二是由诗知人,通过对组诗“其二”中“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的叩问,勾连韩愈的人生历程,感悟其虽处困境却永怀希望的乐观精神和豁达胸襟;三是借诗育人,由课始的“走过半生,归来你还会是一位少年吗”起疑,至课终的“一群特殊少年演唱《少年》之歌”释疑,让学生沉浸在守护初心、不负韶华的氛围中,受到心灵的洗礼、情感的

陶冶。

此课的境界,妙在构思精巧。课的结构,就像诗的结构;课的章法,如同诗的章法。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绝句的运思模型,讲究起承转合。第一句,奠定诗歌基调,是谓“起”;第二句,重复诗歌基调,是谓“承”;第三句,宕开一笔,见出与基调不同的情思,是谓“转”;第四句,重返诗歌基调,是谓“合”。这样的运思模型,不仅使诗歌意脉的伸展富有节奏,也使诗歌意境的开掘极具新意,从而成为诗歌创作的理想章法。刘恋的设计,巧妙地因循了这一运思模型,将全课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大板块。“起”之板块,通过对“其一”的品读,奠定早春绝胜盛春的基本情调和思想倾向,并引发学生的质疑。“承”之板块,通过对“其二”的赏析,发现诗人对少年心的呵护与推崇,进一步强调早春绝胜盛春的情调,并将诗思引向深入。“转”之板块,容量不大,但用意颇深。由前两个板块的着眼于“春景”,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合”之板块,则是对前三个板块的融合与超越,将韩愈笔下的春景与韩愈的人生历程联结起来,读出“愿君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生希望。

此课的境界,胜在引导适切。诗未读,人先出。由“同学”而“少年”,由“少年”而“希望”;再由“少年”而“壮年”而“老年”,引发学生对“走过半生,还是少年”的思考。这样的引导,大开大合,却又丝丝入扣,不仅制造出强烈的认知冲突,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为全课境界的提升铺垫了经验基础。由“早春景”转向“少年心”是全课的枢纽,也是学生感悟上的最大瓶颈。为此,刘恋以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支架设计,即在“早春”“盛春”“暮春”与“少年”“壮年”“老年”之间发现相似相联的对应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人生最美在少年”类比得出“春天最美在早春”的感悟,水到渠成地化解困境、突破瓶颈。而课终的一曲《少年》之歌,又一次将学生的认知由诗歌拉回到人生中来。现实生活中一群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以他们的歌声,更以他们的人生,为学生树立了“少年心”的榜样。

将古典诗意活出时代气象,这才是刘恋此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张籍草色韩愈
晚春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惊蛰
春天,真的来了
秋思
清明为父上坟
秋思
早春
聪明的韩愈
秋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