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5-07赖晓璐贾可葛立群

园艺与种苗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赖晓璐,贾可,葛立群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在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2021—2023 年中央连续3 年提出将全面乡村振兴作为“三农”重点工作方向,展示了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以乡村振兴作为良好开局的决心和信心。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辽宁省出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也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在国家、省、市各项利好政策支撑下,沈阳市合理规划利用农业优势区域,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村发展战略,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1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1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市依托乡村资源禀赋,立足本地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等乡村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18 年以来,沈阳市先后通过划定特色作物生产核心区,建设“一县一业”,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特色休闲产业,打造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2021 年全市高效特色作物面积达到13.42 万hm2,已形成初具规模的蔬菜、西甜瓜、花生、优质稻米、专用玉米、小杂粮、花卉、葡萄、特色养殖业、休闲观光型特色产业等高效特色农产品产业,包括以新民市大民屯、辽中养士堡等为代表的蔬菜生产集聚区,种植面积近6.67 万hm2,蔬菜产量占全省1/5;康平柳树、沙金、法库秀水河子红干椒特色产业,面积2 200 hm2,产量0.8 万t;于洪、大兴、光辉的食用菌(蛹虫草)特色产业,面积66.67 hm2,产量3 600 t;新民梁山、姚堡、卢屯、红旗、大红旗和柳河沟等乡镇的西甜瓜特色产业,面积4 467 hm2,年产量28 万t;康平海洲、法库叶茂台、辽中大黑等地的花生特色产业,面积1.33万hm2,年产量4 万t;沈北绿色有机稻米种植产业,全域面积达1.4 万hm2,年产量10.7 万t;康平、新民玉米绿色优质示范区,核心区面积66.67 hm2,辐射666.67 hm2;康平方家、张强和法库包家屯、卧牛石子的杂粮特色产业,面积1.27 万hm2,产量6.5 万t;辽中六间房、沈北尹家等地的花卉特色产业,面积400 hm2,年产花卉19 700 万盆(支);苏家屯永乐、新民周坨子、法库丁家房、于洪马三家等地的葡萄特色产业,面积866.67 hm2,年产量2.8 万t;浑南李相、法库灯仕堡,沈北黄家等地区的树莓特色产业,面积733.33 hm2,产量1.0 万t;铁西高花、新民兴隆堡等地的草莓特色产业,面积733.33 hm2,产量2.9 万t;康平、辽中肉鸭养殖,法库、新民辽育白牛优势主产区,辽中区毛皮动物优势主产区;以沈北、辽中、新民为核心,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 600 hm2,渔业名优新品种养殖面积达到4 266.67 hm2,占池塘养殖面积的41.8%;稻梦空间、腰长河田园综合体等观赏型、综合型现代农业。

1.2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化聚集发展情况

2021 年,沈阳市有特色专业村116 家,“一村一品”专业村51 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 个。2020年,全市蔬菜、西甜瓜、花生等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超133.33 hm2的专业村达77 家;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66.67 hm2以上的专业村达39 个。

沈阳市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方面。已拥有4 个国家级产业强镇:辽中杨士岗镇、辽中肖寨门镇、新民大民屯镇、辽中刘二堡镇。

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方面,沈阳市着力打造区、市、省、国家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 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 个。全市涉农各区根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分别打造花卉、蛹虫草、葡萄、肉牛、果蔬、杂粮、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沈阳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已培育规模较大、品种品质优良、产业融合度较高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有以禾丰牧业为核心的国家级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和以辉山(越秀)为核心的国家级奶牛产业集群。

1.3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1.3.1 特色种养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经济新增长新业态。“十三五”期间沈阳市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全市面积达1 600 hm2,其中发展稻田小龙虾养殖主要集中在沈北新区,面积453.33 hm2,居东北地区第1 位。在新民市前当堡镇和辽中区冷子堡镇大力推广稻田渔业,实行绿色无公害养殖。

1.3.2 旅游业融合特色农业,形成乡村田园综合体等观赏型、综合型现代农业。包括沈阳市已经形成的稻梦空间、腰长河田园综合体等观赏型、综合型现代农业,探索出一条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2021 年全市休闲农业收入达6.39 亿元,年接待游客204.9 万人。

1.3.3 数字赋能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特色农业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沈阳市2021 年启动实施农村电商三年行动,在9 个涉农县区(市)全面推进农村电商十大工程和六大体系建设,依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厂,培育和开发虫草、山楂、杂粮、酸菜等线上特色产品。沈阳市2021 年各类涉农电商1 300 家,销售额115 亿元。

2 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及主要问题

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虽好,但仍存在尚未解决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落地难。2021 年沈阳市224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科技型企业41 家,占18.3%,远远不能满足特色农业生产需要。同时由于土地、水等资源约束,劳动力成本较高,导致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农业科技成果目前仅在少数企业和种植农户示范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二是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少,无法带动特色产业发展。2021 年,沈阳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4 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 家,仅占全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19.7%,数量偏少。这些企业中,年产值超100 亿元的仅禾丰牧业1 家,其余多为外埠企业在沈阳的子公司,且产业分布在沈阳市农业特色领域的较少。三是沈阳市农业特色产业聚集度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沈阳市五大农业优势产业稻米、蔬菜、畜牧、渔业、花卉中目前仅有2 个畜牧业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沈阳市绝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形式销售,产业粗放式发展和特色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7∶1,仅略高于全国2.4∶1 的平均水平,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

3 沈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持续加强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一是要积极抓好国内外与特色农产品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吸收,不断促进沈阳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的创新,从根本上掌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以特色农产品现有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实施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持续对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示范给予一定补助,进一步明确补助标准和实施方式,切实解决种植农户示范应用推广难题。

3.2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实力。积极培育本土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带动周边乡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持续给予资金、用地及“一事一议”等政策支持。二是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以头部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沈阳本地优势重点特色农业产业链,推进沈阳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

3.3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

一是深度挖掘开发一些特色农产品的新功能。发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带动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二是要依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及产业园区。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加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成链。

3.4 确保特色农产品质量,树立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是确保特色农产品品种先进、品质安全。建立并严守生产标准,严格划定、规范特色农产品生产地域,严把生产质量关。二是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农产品区域特色、功能独特属性。构建多元化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打造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建立多样化的品牌营销渠道,适当依托电商平台和自媒体营销手段,助推沈阳特色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提升。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