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树繁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

2024-05-07余成海

园艺与种苗 2024年1期
关键词:压条杀虫桑园

余成海

(金寨县青山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安徽六安 237300)

桑树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蚕桑发展在我国已有5 000 多年历史。桑树虽然经过几千年的种植与优化,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导致成片桑园中的桑枝条、桑叶大面积受害,严重影响蚕桑的生产,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的会导致整棵桑树死亡,降低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优选蚕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防治技术的综合运用。农药防治具有杀虫范围广、成本低、简单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桑病虫防治的首选技术和主要手段,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当前已很少使用。桑蚕对桑叶要求很高,在生产中必须确保桑叶无毒安全。所以,笔者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桑树繁殖技术,探讨桑树更加有效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蚕桑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借鉴。

1 桑树繁殖技术

1.1 种子繁殖

桑树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其中种子繁殖是古代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繁殖方法。

1.1.1 地块选择。适宜的苗床是种子繁殖的前提条件。选择灌水和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作为育苗地块,并疏松苗床土壤。

1.1.2 催芽。催芽是确保种子繁殖成功的重要一环,在种植桑树前要将种子先用清水浸泡5~6 h,然后放到纱布中催芽,这样可以减少发芽时间,并能促进发芽率及发芽整齐。

1.1.3 播种。当种子有芽出现时,即可将种子撒到育苗地,覆盖一层薄土,并且及时淋1 次水。在长出真叶前需每天淋水,以确保苗床湿润。

1.1.4 苗床管理。做好苗床管理工作,注意病虫害防治及除草,防止幼苗遭受病虫草害,影响苗木生长。

1.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方法主要包括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如果有较多桑树供截取插穗,则用扦插法繁殖。不过较多截取插穗,会对次年养蚕造成影响。

1.2.1 扦插。扦插是桑树最常用的育苗方式,一般在4—6 月进行,该期温度适宜,雨水较多,扦插的植株容易成活。扦插时要选择桑树当年长出来的新枝条,新枝条长势强,扦插后生根率很高,扦插的成活率也很高,一般在当年冬天就能成苗。操作方法为选择桑树新长出来的枝条,剪掉中下部作为插穗,长度在10 cm 左右,枝条上的叶子可适当剪掉一部分。为提高枝条扦插成活率,可采用生根剂浸泡枝条,以促进插条生根。扦插后要立即喷水,保证苗床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有利于植株成活和生长。

1.2.2 压条。压条是把母树上的枝条压入土中,待其生出新根新梢后,与母株分离而成独立苗木的方法。近年来,生产中出现了无干桑压条育苗方法。常用单季压条法,事先剪去条端嫩梢。发芽前施速效肥,人粪尿15 000 kg/hm2或硫酸铵375 kg/hm2。桑芽萌动前将桑条作水平横伏,伏条约30 000 条/hm2,多余枝条除去,每条伏条留70 cm 左右,剪去过长部分。压条一般在5 月底6 月初进行,此期植株生长迅速,压条后植株在快速生长的情况下容易生根,形成新的植株。先将老条上的新芽适当疏留,每条留壮芽5~6 个,在靠近母株的老条基部,第1 个新梢的外侧进行环状剥皮,环割深至切断皮层,使枝条顶端营养物质不会回流到植株基部,在环剥处产生根须。两环切口的距离在1 cm 左右,将其间的树皮全部剥去。

压条深18~20 cm,先开25 cm 左右深的压条沟,沟内施腐熟的猪羊粪肥、蚕沙等有机肥6~7 cm 厚,基肥上面可不必盖土。把老条压入沟内,让新梢顶端露出地面,盖土踏实,并浇上清粪水。约30 d 后,先在老条叶痕两侧发根,后在新梢基部发根,以后加强肥培管理,少用苗叶,可当年成苗。到冬季将老条在环割处剪断挖起,根据新苗生根情况和在老条上的分布位置,分段剪断成独立苗木。

2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综合防治

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桑病虫防治中一些行之简单、具有长期效果的综合防治技术,如修剪枯枝枯桩、束草诱杀、耕翻松土、开沟理墒等,因用工多、见效慢,目前在桑病虫害防治中基本不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桑树病虫害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等优点,但由于有些蚕农过于依赖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忽视了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的运用,导致桑树病虫害抗药性越来越强,桑园生态环境污染趋于严重。

2.2 药剂单调

桑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广,但桑树治虫用药有其特殊性。蚕桑业是种植业(桑树栽培)与养殖业(家蚕饲养)的有机统一,家蚕饲养需要桑树无毒无害,其与桑虫防治互相矛盾,桑虫需要选择的药剂既要对桑树害虫高效、广谱,又要对蚕用叶安全、残毒期短,这导致很多药剂都无法应用于桑树病虫害防治,因而桑树所用农药品种受到限制,选择空间有限。

2.3 技术不足

目前,农户在种植桑树过程中,没有形成统防统治、适期防治的观念。对虫害发生规律了解不清晰,防治害虫存在随意性,用药次数多,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在防治桑树虫害时,不清晰农药喷施的部位、作用的对象,不知道桑虫有其特定的寄生部位、取食空间。如:桑毛虫低龄幼虫群集为害,桑象虫食害冬芽、夏伐桑萌发芽,低龄幼虫为害趋嫩性等特点,防治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导致药剂喷洒后,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种植户在用药剂防治桑树病虫害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药剂配制浓度,以及单位面积使用剂量,配制浓度比较随意。在单调农药品种一遍遍防治过后,残存的虫体经过一遍遍筛选,抗药性逐年增强,用药浓度越用越高,最终桑树农药残留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家蚕中毒事故。

3 桑树病虫害防治优化对策

3.1 积极研发桑树专用药

桑树病虫害防治首先需要研发具有针对性的桑树专用药。对药剂的用量及浓度进行优化,形成合理的药剂品种结构与农药梯度,使农药在生产应用中有清晰明了的药剂使用指南。药剂应具有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广谱性,并且针对病虫螨菌分别有对应的防治效果,从而提高桑园治虫用药的选择性,向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蚕农对桑树专用药的正确认识,能够依据病虫发生规律,在适宜的时期有选择地针对施药。

3.2 认识农药特性与杀虫机理

农药的特性及杀虫机理知识教育需要大力普及,让种植户清晰明白农药特性,知道在桑树发生病虫害时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害虫习性,可以根据害虫习性及为害特点,科学、适时、合理、安全、高效用药。农药按其杀虫机理和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内吸剂,其作用机理、杀虫方式与杀虫速度各不相同。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药剂进行喷防,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还能降低家蚕中毒几率。

3.3 控制用药次数

在桑树种植中应改变治虫观念,控制用药次数。桑虫也是桑园生态系统的因子,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生物因子(桑树、天敌)共存,彼此间具有一定的消长规律。桑树生长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确定桑树治虫用药时,应当综合考虑桑园生物种群的平衡制约性、桑树自身的补偿能力和治虫成本、蚕作安全,桑树病虫害防治不能无视用药过多对桑树的影响。桑树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代谢排毒,从而恢复桑蚕喂食的应用,所以,生产中应杜绝“见虫用药,杀虫越多,害虫越少,效果越好”的错误用药观念,控制用药次数。要正确观察,了解桑园中出现的优势害虫,及时、安全、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防治。同时,可适当应用农药的复、混配使用技术,兼治其他害虫,达到一次多治的效果,控制用药次数,扩大杀虫范围,减轻环境污染。

4 结语

桑叶是家蚕的饲料,桑树健康关系到养蚕业的稳定发展。桑树种植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桑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广,对蚕桑业生产与发展不利,因此,做好桑树病虫害防控工作事关重大。当前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不少弊端,重视农药治理,淡化综合防治;农药种类偏少,虫害防治受限;防治技术落后,桑叶质量不佳;防治意识不强,交叉侵害频繁等。生产中应强化专药专用,对症治理,坚持合理用药的原则,以确保桑树生产安全及环境污染最低,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压条杀虫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如何提高猕猴桃压条上架枝的自养能力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两种调节剂对葡萄空中压条生根效果的试验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樱桃番茄新品种夏日阳光压条繁育成效与技术
浅谈“桑园托管”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