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2024-05-07谢佳霖

园艺与种苗 2024年1期
关键词:胚芽种苗培育

谢佳霖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 746400)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对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包括4 种,分别为种子处理技术、胚芽生发技术、施肥管理技术以及水质控制技术。在进行森林种苗培育时,需要注意做好培育准备、培育组织工作和培育技术保障工作,确保森林种苗的培育质量。笔者基于当前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研究现状,探究森林种苗培育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森林种苗培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1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

1.1 种子处理技术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中种子处理技术最为重要,森林种苗培育工作质量依赖于种子的选择,只有选择最适合、最优良、最符合条件的种子,才能为森林种苗培育中打下良好开端。通常情况下,种子的选择途径有2 种:一是自留树种,森林种苗的种子是从本林区中选择并采摘,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林区管理中观察树种质量,提前1 年确定第2 年要采摘种子的林区范围,并对此林区范围内的树种进行最优管理。当种子成熟后,需从此林区内最优质的成年树木上选择最适合、最标准、最优质的饱满种子;二是外出购买,即从农资机构购买合适的种子,购买人员要选择专业、正规的农资机构,接需确定种子种类,尽可能地选择饱满、有光泽、艳丽的种子,最后确定购买数量。在准备好种子后,需要依据种子的特点及相关操作规定浸泡种子,增强种子质量和防病虫害能力,最后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1.2 胚芽生发技术

适合的胚芽生发技术可以保障种子的发芽率,为后期森林种苗的良好生长奠定扎实基础。通常情况下,我国采取的胚芽生发技术是常规温室大棚催芽技术,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且背阴背风的地方,依据种子的发芽温度需求设定温度,种子之间的距离也需要依据种子的营养需求确定。种子与醒润物的容积比为1∶2或者3∶1,用湿沙或其他利于排水的铺垫物铺在种子温床的底部,厚度约10 cm,便于排水。种子需与湿润物分层放置,种子大中小粒需要均匀摆放,利于控制胚芽生长温度。利用温室大棚催芽技术具有经济成本低、胚芽生发过程简单的特点。另一种胚芽生发技术是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研发的催芽系统,此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催芽,只需将胚芽萌发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以及水分、养分等按照参数设定要求预先设定,点击开关,即可等待催芽完成。

1.3 施肥管理技术

当森林种苗经过胚芽生发技术催芽后,进入生长期,此时种苗对营养的需求会增多,作为森林种苗培育中重要的营养供给环节,应重视从外部营养供给角度分析种苗培育技术。工作人员需先确定种苗鲜重,定期测量种苗鲜重,通过跟踪观察与测定,及时了解种苗生长发育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施肥方案。在观察种苗的生长情况时,需对每次使用的肥料名称、成分、数量、施肥频次等进行精准记录,便于结合以往的种苗施肥经验对当前的种苗施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及时更换肥料,调整肥料的使用剂量。

1.4 水质控制技术

森林种苗作为绿色植物的一种,其对水分的需求相当高,从树木发达的根系可以看出,根系越发达,其从土壤中汲取的水分越多,其生长速度越快也越茁壮。对于处于种苗阶段的树木而言,水分的补给也非常关键。在对森林种苗进行灌溉时,要精准控制水量,水多或少都不利于种苗的健康生长。同时灌溉水的质量也会对种苗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工作人员需依据当前种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佳的水分营养与需求,定期测量灌溉水中pH,了解灌溉水中的营养成分值,以便找到最佳的灌溉水质控制点,为种苗提供最适合的水分供给。

2 森林种苗培育注意事项

2.1 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将要进行森林种苗培育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确定培育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条件都符合相关规定。土壤的选择必须要对土壤肥力进行测定,选择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培育;品种的选择必须要选择高产、抗病虫害强以及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种苗;温度与湿度相关的准备应从种苗的生长特点角度分析,提前做好温湿度调节系统,自动控温、调湿。其次,需要确定本次的森林种苗培育数量,进而确定培育规模与整体的空间规划,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后期的培育管理。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在森林种苗培育前设定一个培育率,并以提高培育率为目标整体性优化培育前的准备工作。此外,签订森林种苗培育合同后,要严格遵照培育合同中的要求做好森林种苗的培育准备,以便于整体性提高种苗的培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2 组织工作

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研究中发现,组织工作的开展质量将直接影响种苗的培育质量,良好的组织工作准备与开展是森林种苗培育取得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在森林种苗的具体培育中,工作人员必须依据森林种苗培育合同要求做好组织工作,结合以往培育及组织管理工作经验,对以往组织工作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完善,对以往组织工作中的优点与优势继续保持[1]。依据相关规定开展组织工作,尤其是当森林种苗培育进入准备工作中后,更需要及时做好组织工作分配计划,有效且科学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各部门、各组织均有序开展工作,为种苗培育技术的全面落实提供支撑与助力。

2.3 技术保障

在具体的森林种苗培育工作中,种苗基地需及时转变培育思想,从传统的种苗培育思想中脱离出来,尝试从现代化角度、科学技术应用层面分析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创新研发,同时进行种苗培育技术的自主研发,研究出适合的种苗培育技术。从森林种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在选种时可应用先进技术确定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在胚芽生发环节可应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的催芽,保障催芽率,提高种子的应用率;在种苗育苗环节,需要研究ABT 生根粉末先进技术来促进种苗根系生长;在培育环境温度与湿度调节环节,需要研究温控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与湿度感应及时发现温湿度异常情况,并自动调节,确保种苗一直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生长[2]。技术保障是森林种苗培育的基础保障,随着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和速度的整体性提高,对森林种苗的培育质量和效率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重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研究适合的本土种苗培育技术,做好技术保障,提高森林种苗培育质量。

3 关于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3.1 可持续发展

在关于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发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森林种苗培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森林种苗培育的主要场所,林业单位需要坚定可持续发展趋势理念,以此为经营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从而进一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获得长远发展。在培育森林种苗过程中,林业单位要明确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木材与非林业产品的培育比例应恰当[3]。森林种苗的培育目的是为了生态环境建设,种苗最终要被种植到指定区域,完成森林规划建设,在实际的森林种苗培育工作中,选择种子时不仅要考虑种子的质量和成活率,更要考虑生物多样性是否充分得到保证。有序开展森林种苗培育工作,使种苗有序、定期被培育,有效种植,为生态环境建设增添助力。

3.2 集约化发展

森林种苗的培育目的,一是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进行,二是满足社会发展的木材需求。森林种苗培育基地需要针对性地研究种苗培育技术,并将培育技术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4]。目前我国的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创新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较为分散,所获得的应用成效如何还有待考证,因此,基于木材的需求分析,必须推动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将一切可用资源和技术集中起来,研究出生长周期更短、种苗质量最佳、经济实用性最强的种苗,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

3.3 定向化发展

森林种苗的培育技术应朝着定向化发展。定向化发展可以依据森林种苗的经济用途进行培育区域的科学划分,分开管理商品林和公益林,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定向管理[5]。因种苗分开培育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向化管理,使商品林与公益林都能得到精准化培育与管理,从根本上保障森林种苗的培育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猜你喜欢

胚芽种苗培育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胚芽
基于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胚芽,天然的营养食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胚芽香脆饼干